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魅力火焰山     
早春二月,冰雪融化,大雁南飞。在万象更新之际,国人心目中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不畏强权妖孽的顽猴——孙悟空又一个斤斗从荧屏跳将出来。历久弥新的《西游记》之所以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盖因其敢于向苦难挑战使然,其中孙悟空征服  相似文献   

2.
王勃 《长江论坛》2016,(1):91-96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标志着战后自由主义的复兴。伯林偏爱消极自由,但并不否认积极自由的意义。伯林主张两种自由的价值不可通约,也无法替代。他强调两种自由分别因"过度政治化"和"过度私人化"而强制个人走向不自由。因此,寻求两种自由之间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货币共同体"是以交换价值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逐利欲望的观念反映。"货币共同体"是单个的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实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深入研读和把握马克思的"货币共同体"思想,对于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理解当代人的现实处境,减轻"货币共同体"等外在力量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一生追求的是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而其中内蕴恰恰和德国的新个人主义相契合而与法国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相反。对个人利益的关注构成马克思新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在考察个人时,始终把社会放在个人的前面,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而使个人真正有了依托。马克思实质上认为个人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获得保障,也需要国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共产主义时期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科学人生观》下册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自由之所以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是因为自由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制度、法律和纪律的影响、制约与限制。一、人的自由程度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自由从哲学上讲,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  相似文献   

6.
杨少星 《前沿》2014,(15):42-43
共和追求的是一种古老而厚重的无支配理想,即一种不受到专断干涉的自由权利。民主与法治则是牵制专断权力以维护自由的制度工具。无支配自由观的政制目标不单是一种个人能够抵御权力侵犯的政治生活,还是一种能够促进个人自由能力的政治安排。公共权力干预个人自由的唯一合理依据,是经过恰当的程序做出的,并且最终是一种个人与他人共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一 无制约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贪污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 ,或者说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倾向于腐败 ,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由于人性的不完善 ,人类追求利益的天性总是难以排除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失去他律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种内在必然性 ,完全可以从无制约权力的特点反映出来。无制约权力具有随意性。在缺乏约束的条件下 ,领导干部的自律与自制性大大降低 ,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他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管辖领域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就像支配自己口袋里的工资一样。他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决策 ,事情可以办 ,也可以不办 ,可…  相似文献   

8.
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是一定文明发展所必需的。政府为了维护其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必须会用各种方式来对社会秩序加以调节。可是,维护个人的自由与权益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具体自由的实现领域,如宪法保护的表现自由就受到刑法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合理的,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利益,但限制也应限定在必要的、最小的限度之内,因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名人论自由     
作为奴隶,当你从未体验过自由的时候,你是不知其甘甜的。如长你尝试过自由的话,你就会劝我们不仅仅是用投枪,而且还要用斧头为自由而战。——希罗多德任何国家和个人,极端的自由必然会导致极端的奴役。——柏拉图  相似文献   

10.
吴飞 《理论月刊》2010,(10):5-12
欧洲人权公约比较强调和突出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是,第10条所规定的表达自由权利总的说来并没有过分突出个人无限扩展的权利,而是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做法:个人的表达自由权利自然受到依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的约束;个人的权利之行使不得违背第10条第二款所规定的各种目标,而且,在战时或威胁国家生存的公共紧急时期,个人的表达自由必须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在《契约的死亡》一书中,格兰特.吉尔莫通过对传统契约理论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详细阐释,得出"契约已死"的结论。但该结论未免过于悲观。契约自由是契约制度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英美法系的约因理论是贯彻契约自由理念的表现。尽管在现代民法中,个人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但其仍然是私法的核心,契约制度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DNA鉴定在亲子确认争议中的广泛引用,不仅促使更多的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提出,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稳定,特别是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事实上,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程序机制之建构可以立足于不同的价值维度,各种不同的价值维度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程序机制。体现男权主义并侧重保护婚姻中的丈夫或者父亲的价值追求,必然不限制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提出,不限制证据的使用;相反以追求子女利益最大化为基本追求的程序机制,必然限制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提出,并限制证据使用。在各种利益的对比中,容易受到伤害的应当是未成年子女,为此婚生子女否认之诉的建构或者优化,应当以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或者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永不陨落的主题,但是,在不同的时代,探讨自由的思想路径是不同的。从思想的社会基础看,在农业社会中,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整体的人类对自我命运都无法主宰,人的命运是由某种必然性预先决定了的。进入工业社会,在自由与民主的旗帜指导下,人类把自己从必然世界中解放了出来,驶入了追求自由世界的轨道。但是,由于自由与民主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以自由和民主为坐标所勾画出来的自由世界蓝图还是无法真正付诸实践,在自由与民主的激烈冲突中,人类反而离自由世界越来越远了。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进程中,对自由世界的追求需要超越自由与民主互为前提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法律格言选执行法律的人,必须不顾到一些个人,而是把所有的人都看做平等,对每个人的权力都一样地加以护卫,不嫉羡富者,也不蔑视穷者。——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阐释犯罪原因时,使用了"权力意志(will-to-power)"的概念,"在权力意志"的支配下,人人都有一种羡慕别人、战胜别人、征服别人等追求优越的动机。当这种动机因为受到本身条件以及外界的阻碍而不能获得适当的满足时,就会在个人心理上形成一种自卑感或自卑情结,犯罪就是个人为克服自卑感而进行过渡补偿的结果。因此,"自卑情结——追求优越感——补偿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最终产生的原因路径。每个人都是受自卑情结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优越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的社会并不会满足每个人的各种需要,不然,也就不会有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以赛亚·伯林区分了两种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马克思被伯林划入了积极自由的阵营,并受到伯林的批判。伯林批判马克思的积极自由会通向奴役和专制,"理性主义"是这种自由的形而上学基础,伯林批判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历史决定论",并将俄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恶果归因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事实上,马克思的"自由"并不是伯林意义上的"积极自由"。布伦克特对马克思的自由观进行了当代阐释,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由观有三层维度、双重意蕴,其致力于促进自由的实现,是一种实质自由,这与当代的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观在旨趣上是一致的,本质是真实的个人自由。这种阐释深化了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不能带来个人的独立与解放,人类个体的确立不是因为有了个体性的艺术,而是因为有了个体性的生产方式和保障个人个性化的“资本”。指望文艺复兴带来个体的解放,无疑缘木求鱼。那种逻辑推论——个性化的文艺具有对个体的启蒙性质,所以文艺复兴能带来个体的觉醒,觉醒了的个体追求解放,从而产生自由、平等的追求与人格独立的要求,这种要求会成为一种新的观念体系,进而引领人们创造新的宪政体系——这是一个审美乌托邦与政治乌托邦的混合体,这种逻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周春花 《求索》2011,(4):89-90
当"自主选择"、"去做……"的"积极自由"无限扩张后,旨在致力于追求人类"免于"被工业化、机械化、城市化等等所压迫的"消极自由"转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只有保证人拥有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领域,"免于"被强制,不受干涉地被允许成为自己,才能更好地追求人的意义生存。  相似文献   

19.
科拉科夫斯基(以下简称科氏)对马克思思想解读的最大特色在于极力彰显其能动性的维度。在他看来,马克思终生思考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避免人的自由能动性和历史必然性之间的两难困境,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原则,其核心在于,既将社会主义的实现视为历史进程必然趋向的结果,同时又强调这一必然趋势的实现首要地依赖无产阶级意识中的自由首创精神。有感于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化解读的缺陷,科氏力图采用"限制功能"的方式,将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成一个能够容纳人的自由能动性的理论体系。科氏的解读体现了避免将马克思阐释成一个机械决定论者的思想努力,但由于过分夸大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作用而导致将马克思的思想引向了黑格尔主义,而其竭力限制历史唯物主义之阐释历史的科学功能的做法,则彻底消解了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私利益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以个人无止境地追求个人私利为内在驱动力的,因而,肯定追求私利的合法性是形成市场机制、产生市场效率的基本前提。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来说性命攸关的公共利益就必然受到私利迅速扩张的挑战。于是,公私利益矛盾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凸显于各类型的市场社会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概莫能外。除此之外,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私利益矛盾还具有自身相当独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