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公民权利价值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陆艺 《求实》2012,(4):47-50
以尊重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既是对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积极回应,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应以公民权利为价值导向,实现管理思想、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求实》2006,(8):60-62
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当今中国权力与权利的严重冲突,使得公民无法充分享有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从目前权力与权利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入手,分析平衡权力与权利的途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施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谐社会要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依法行事.所有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所有国家机构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冯梦成 《世纪桥》2007,(8):48-4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和基础性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环节。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基础之上,而保障人权必然要包括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7.
周莅春 《新长征》2007,(4):23-24
构建和谐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实现种种和谐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实现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和谐为基础。而对于和谐,国家与公民都有着共同的要求。执政者需要保持社会和谐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公民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空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在现代社会里,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总是充分考虑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互动,给民众以充分的权利和地位,并建立起一种充分的互动机制,让民众充分参与国家事务。民众在实现自己的社会权利过程中得到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救济机制是当公民的权利受到国家机关侵害时向有关组织请求予以补救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是切实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手段。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进一步健全权利救济法律机制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9.
张帆  陆艺 《求实》2010,(11)
网络实名制争议事件本身反映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反对网络实名制是对言论自由权、公民监督权和隐私权的明确主张和积极维护。权利意识与道德责任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应当积极引导网民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在权利意识觉醒、增强的同时不忘道德责任自律,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06,(12):52-52
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法律制度为公民提供充分表达意愿的渠道、提供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机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保障公民权利。健全和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治的内涵之一是国家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与维护《。行政许可法》不仅构建了民主社会行政许可制度的基本框架,而且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系统,即公民权利的宣告机制、公民权利行使的促进机制、权利侵害的预防机制和权利侵害的救济机制。这一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系统对我国公民权利进行了有力地保障,对于我国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计生  胡涛 《求实》2005,(12):57-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成员的权利普遍尊重和保护,并突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同时,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司法公正,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相似文献   

13.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思想中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权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主要体现在陈云重视人的生命权和"文革"结束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政治权利主要表现为他坚持党内民主及对平等权的重视;经济权利则以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要着力点;社会权利主要体现在他对公民环境权和社会保障权的重视;文化权利则集中体现了他对文化教育和文艺界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农民权利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民的各种权利是否得到尊重,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当前农民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的缺位与失衡,凸显了农民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从法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农民权利表达问题,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季辉  郭宇 《世纪桥》2009,(1):39-40
党员具有党员与公民的双重身份,因此,党员既享有党员权利又享有公民权利,本文从分析党员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各自涵义入手,阐述了其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保障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理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宪法通过对国家根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一个用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用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在中国,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以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制约行政权和司法权、以人民主权制约执政党的权力三个维度的制度设计,为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奠定了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制度的实现,使制度设计转化为制度生态。由于政治体制的问题使已有的制度设计在一定范围和某种程度上形式化了,从而导致权利和权力关系的扭曲。这是当前中国诸多矛盾的总根源。而要真正实现权利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落实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类选举中全方位、大尺度地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平等竞争的民主体制。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答: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决定》提出,要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这是总结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更好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引起了重视。公民权利的形式如何,在现阶段那些问题侵扰公民权利,应该从哪些方面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等,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权利的产生与形式权利是义务的对称,它体现了权利的意志活动和利益的社会关系。权利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出现、等级制度的强化而进行分离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着,社会公共秩序、劳动规则等全靠习惯和传统来维持,原始社会里的一切禁忌都是为了保证整个氏族的生存,根本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规则。直至氏族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度产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相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人权宪章》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先后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尽管从形式上看不是公约,但许多学者认为该宣言有习惯法的效力。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宣称反对《世界人权宣言》,我国也一贯尊重《世界人权宣言》的主张。将《国际人权宪章》中规定的人权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相关比较,找出我们立法的不足,是我们良好地履行自己承诺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权利的宪法和法律文本宣誓、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权利保护的动态运作和客观效果、社会环境差异对权利保护的影响、权利保护的历史演进等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的公民权利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建构解决方案,可视为一种完善当代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