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正平 《新东方》2012,(3):22-25,2
黎族织锦的图案以几何图形为基本图式。而在黎族文化的其他方面,几何图形很罕见。造成黎锦造型几何形图式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织造黎锦的工艺有关,即工艺和织机决定了黎锦的图式。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06,(10):F0002-F0002,I0001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黎苗同胞的聚居地,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诸方面的特点,其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独特民族文化,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近年来,保亭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使黎苗民族传统文化瑰宝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民族织锦和服饰。黎苗民族织锦和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锦精细、耐用,绣图均衡、形象逼真。苗族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其衣物采用白布印染成蓝黑色,精制而成。目前,保亭的黎族纺织染绣工艺、树皮布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族歌舞。黎苗同胞擅长歌舞,每…  相似文献   

3.
邵文东 《新东方》2009,(10):38-40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就海南黎族传统村寨民居文化、传统织锦文化、传统民谣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黎族织锦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黎族民间和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从祖先信仰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信仰"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从现实的功用看,对祖先的追忆往往是氏族人群调整社会关系、加强族群、群体认同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团结血缘共同体和识别外族的作用。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明泽 《今日海南》2011,(12):12-13
黎锦是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精美绝伦,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黎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海南的形象,对海南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海南做黎锦生意,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容忽视。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从事黎锦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于...  相似文献   

6.
林日举     
《新东方》2013,(6):F0002-F0002
<正>林日举,男,汉族,海南省东方市人。琼州学院教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现任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海南省两岸少数民族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省民族学会副秘书长,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中国敦煌吐鲁番研究会会员、全国师专史学会理事、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员。长期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通史、中国传统文化、海南史等课程,从事中国古代史、海南史、海南民族文化研究。先后参加李春棠、侯力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程》(湖南出版社1992年出版),陈立浩主编的《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黎族合亩制研究》(国家教育部资助课题,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曾宪勇、麻凤鸣、陈立浩主编的《黎族教育史》(国家哲学社  相似文献   

7.
4月11日,海南翡翠山城——五指山市风和日丽,彩旗飘扬,人流如潮,海南黎族、苗族同胞迎来了传统的“三月三”节日。节日期间,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海南省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组委会,于4月9日至15日  相似文献   

8.
马莉 《今日海南》2005,(5):37-37
黎族是海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居民。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黎族先民最迟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经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即使在今天,黎族仍以117.22万人成为全岛第一大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黎族创造了灿烂而独特有的文化,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分布又仅限于海南岛,加上地理位置偏远,黎族文化一直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位置的边缘化至少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至今,黎族文化为众人所熟知的也仅限于“三月三”、“竹竿舞”等民俗,潜藏于黎族文化表层符号背后…  相似文献   

9.
黎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和后来迁居海南的苗族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和睦共处,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海南民族文化。尤其是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诸如纺织、服饰、独木、文身等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在逐渐减少,有些甚至已经消失。如今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乡寨,都很难听到高亢优美的山歌调子,难以看到亮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服饰,有悠久历史的制陶和蜡染艺术也逐渐消亡。因此,要发展海南民族地区经济, 就必须要抢救、保护、传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使民族地区更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东方市东河镇西方村黎族妇女、56岁的符翁球把编织有“黎族千言锦书”的筒裙送到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这是一件绝无仅有的筒裙,它历经四代,保存至今,是符翁球家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11.
初见画家德望·帕埃,是在海口海甸岛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办公室。他坐在藤条椅上,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身着红色格子棉质衬衫、黑色西裤,脚踩土色厚底登山鞋,神情里透出一种坚毅沉郁的气息。德望·帕埃是土生土长的黎族儿子,德旺·帕埃是他的黎族名字,汉族名是王雄,名片上有一串头衔:中国民族画家、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主席、第四届省政协委员、首届海南青年文化之星。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尤其是民间的舞蹈,常常是劳动者对自己日常的劳动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并结合着自身古老的文化艺术传统,创造出自己喜闻乐见的优美舞蹈艺术。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舞蹈文化,既是民族独创的,又体现了借鉴和相互影响的痕迹,海南黎族民间与菲律宾乡村竹竿舞,即表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竹竿舞的艺术法规,表现了同一个文化圈内,不同地域之间,暨有共通的艺术特色,又保留了各自的地方色彩这样的艺术通则。海南竹竿舞,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舞蹈,有着古老的黎族文化意蕴。“竹竿舞”又称“打柴舞…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09,(11):4-4
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隹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黎锦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新东方》2009,(7):F0003-F0003
在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至今还完整保留着81座清一色的黎族船型屋建筑群。它是黎族传统建筑技艺的载体,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体现人类古老建筑技艺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黎族蛙崇拜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黎族女性的文身图案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仿生形象就是蛙纹。不仅如此,“在各支系的黎族筒裙、铜鼓、皮鼓及各种日常用具上,都绘有各种青蛙图案,黎村必有一个以青蛙做形象鼓耳的大皮鼓。黎族人民认为青蛙有很神秘的效能,它能呼风唤雨,保证粮食的丰收,是黎家的崇拜对象,因此,不能捉食青蛙。”在黎族各个文化艺术表现方面,只有蛙形象贯穿了所有的领域,如织锦、文身、刺绣、铜鼓(锣)、甚至水缸、米缸等陶器。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09,(11):I0002-I0003
地处海南省五指山黎族地区的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诸多不利因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立足山区,服务百姓”的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先后被授予海南省“巾帼文明岗”、“优秀护理岗位”和荣获“首届病人安全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应用”竞赛活动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彭继宽 《湖湘论坛》2002,15(6):71-72
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民族的“根”,是土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民族歧视、民族同化和人为地破坏,土家族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新中国建立前,历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土家族不被承认,它的许多传统文化习俗迅速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获得了新生,文化上也获得了平等,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土家族传统文化又遭受了几次冲击。改革开放后,土家族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全面继承弘扬,如土家锦、摆手舞、打溜子等项目,就得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族最隆重的“三月三”传统佳节“。五指山下是黎家”,每逢“三月三”,黎家人就在五指山脚下欢聚一堂,缅怀先祖,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他们载歌载舞,以歌会友,以舞传情,使得有“翡翠山城”之称的五指山市变成了歌舞的海洋,欢乐的世界。今年,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海南省“三月三”节庆活动组委会在五指山隆重举办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来自祖国宝岛的台北、屏东、宜兰、花莲、台东等14个县市,包括阿美、泰雅…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日,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在五指山开幕。近万名全省各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族苗族同胞代表、五指山市民,齐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此次活动持续3天,包括"浓情三月三·幸福五指山"主题文艺晚会、黎祖祭祀庆典、原生态民歌对唱、黎锦苗绣技艺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地区旅游推介会、黎族苗族特色美食商品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10余项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海南建省30年来,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大跨越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初步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海南省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中,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世居的黎、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