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对权力实行监督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这一铁的事实,却很少为人提及。本来,权力接受监督,不仅对于监督的一方有利,对于权力本身更为需要和必要,从监督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论公证权的监督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的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就提出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至理名言。这一有关权力的定律似乎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公证权也会导致腐败。因而公证权也应受到监督”的论断。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公证权的腐败和滥用一方面会导致公证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受损,另一方面则会摧毁公证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信用基础,导致公证行业自身的毁灭。  相似文献   

3.
国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而有了国家也就意味着有了行政。自人类脱离洪荒进入文明以来,行政权力对所有社会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民族或国家存在的象征。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显然,阿克顿的这句名言首先针对的就是  相似文献   

4.
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最动态、最广泛的一种权力,与社会和公民切身利益具有最直接的联系。而任何有效的权力都有强制力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会出现强制力的滥用,行政权力更是如此。行政权力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它既能够造福于社会,也隐含着腐败的可能性。历史经验证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一切权力都需要制约和监督,法治发展的过程就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司法权对行政权审查的范围、行政机关内部的相互制约、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等途径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监督不力,腐败强大;皮表监督,实质腐败;此时监督,彼时腐败;昭昭监督,悄悄腐败;老子监督,儿子腐败……监督和腐败这双冤家对头,对台戏唱了多年了。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样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在监督和腐败此消彼长的对峙中,腐败在很长一段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有监督法院执行的权力,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权力制约理论 恩格斯针对资产阶级理论家大肆吹捧的分权学说,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1]分权与制衡是权力制约的基本内容,制衡的前提是分权."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7.
"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文在对公共权力本质与特性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罗浩铭 《法制与社会》2013,(24):139+159
权力天然的侵略性与扩张性决定了权力必须要受到监督与制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民主与法治的必由之路。司法权属于一种权力,具有权力的属性特征,所以司法权也必须受到监督与制约。现代民主社会中,除了国家固有体制与机构对司法权的监督外,舆论的监督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如何保障民众的舆论权,如何更好的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权是本文探讨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阿克拜勋爵曾经说过:"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必须建立起全面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我国的监督体例,实现依法行政,真正建设法治政府,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的根源及根源性的反腐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分析了有关权力腐败根源的理论解说,可以看出,导致腐败的原因很多,腐败是权力主体、客体和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任何国家如果存在一个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它就必然是腐败之风难以遏制的制度性根源。当代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必须从权力运作的主要环节,即权力的设定、操作、监督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约机制,以法为主要控制手段,遏制、防止和惩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1.
权力寻租和权力滥用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在国家权力体系中,行政权力因其管理领域广泛、自由裁量度较大、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特点,决定了它最容易被滥用。因此,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应当将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作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键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2.
费杰 《行政与法》2007,(9):68-69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采取防范、制约、监督和惩处并举的原则,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如同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一样,没有制约的司法必然会导致专断乃至枉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切实厉行法治,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的同时,必须大力强化对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监督“两院”的司法活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其行使监督权的难点。我们认为,国家权力机关,尤其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对司法活动实施有效的监  相似文献   

14.
曹彦密 《法制与社会》2012,(12):277-278
权力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对它的制约和监督,世界各国各个时期都在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的方法,本文从权利的起源入手,探究腐败的根源,通过对我国古代、西方国家以及当代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方法的总结力图找到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现代行政权的日益扩展,行政事务的渐趋复杂,行政职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介入公民生活,造成公民权利受到影响和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受限制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是其法定职责,但由于监督体系尚不完善,不敢监督、监督不到位等现象还比较突出,使得这种监督在现实中并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如何实现对行政执法的检察监督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83)所谓民主是腐化的天敌“民主是腐化的天敌。社会越民主,权与钱的运用就越清正,腐败现象就难以滋生和易于抑制。这是因为,不受制约的权力是导致贪污腐败的病根,而民主则是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良药。民主的意义在于广泛分配权力与权利,并以权利制约权力,以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利。”(第478页)首先,“民主是腐化的天敌”中的民主是哪个阶级的民主,是剥削阶级的民主还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是剥削阶级民主,它可能也反腐败,但它同时产生腐败,产生腐败在前,反腐败在后,是永远反不完的。这在前一个问题中已经谈过了。当然,…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为了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司法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我作为一名检察教育工作者,仅就司法改革与检察官素质的关系问题,略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提高检察官素质是司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任何权力都必须有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导致腐败。司法权也不例外。没有监督就会导致司法腐败,这是人  相似文献   

18.
刘添毅 《法学杂志》2008,29(2):103-105
权力与腐败具有"天然勾连"的特征,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抑制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薪养廉"等具体举措仅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可以考虑的一种制度安排。权力来源于权利的性质决定了权利能够制约权力,即法治才是抑制腐败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当前,要通过法治建设不断增强法治能力,在现阶段,应当有效增强立法能力、司法能力、执法能力和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集体 《政府法制》2012,(23):58-59
人类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的滋生物,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始终深植于每一种社会文化的基因之中,为社会秩序的文明与健康提供了衡量的尺度,而司法则在其中扮演了捍卫者和最后屏障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实际上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经验:如果司法这道防线被突破,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进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就失去了保障。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如果对权力的动用没有相应的制约与监督,也同样难以保证不受权力的诱惑而偏离公正的轨道。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