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伊犁河谷西部地区的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地带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着伊犁河流域经济、生态、民生发展。本文以科技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分析了伊犁河谷西部沙漠区域生态治理的状况、成就与特点,论述了伊犁河谷西部沙漠生态治理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伊犁河谷西部沙漠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互动的四项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2.
生态立州是伊犁州党委确立的基本治州理念。十年来,伊犁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业治理监督、依法治理规范等方面同步取得显著成绩和长足发展。针对伊犁河谷依然存在的工业开发生态破坏、农牧业环境污染、生态民生融合发展配套措施不利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加强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互动法治建设的四条基本方略:一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环境优先,生态立州方略。二是实施伊犁河流域县市生态环保责任制方略。三是实施伊犁河流域生态民生联动长效机制方略。四是实施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国家主体方略。  相似文献   

3.
为本文提出了生态文明、民生经济和生态立区战略的概念和涵义,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民生经济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对发展民生经济的重大现实意义;提出了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经济可持续发展互动的四条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正福泉市以"四化四机制"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社会和谐创新区的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和战略导向,妥善处理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依法治理与维护稳定、矿企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矿区社会治理、利益分配、民生保障、生态恢复等机制,构建政府、企业、村组、群众"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发展新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关于新疆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提出了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创建中国西部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的的设想和可行性分析。重点研究了创建中国西部国家级伊犁河谷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区划范围与功能区设计;政策理论依据和发展战略;前景预测和效益分析;思路对策和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36):26-26
《人民日报》毕节试验区坚持把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把生态治理建立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上,从而扎实地走向发展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很多好经验。毕节的成功还在于,坚持20多年的苦干实干。其中,也得益于各民主党派中央持续的智力帮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在新疆伊犁河谷建设国家西部生态环境示范区的六项基本条件:重点研究提出了创建伊犁河谷建设国家西部生态环境示范区的重要政治意义、环境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是伊犁河谷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及现代化、产业化是河谷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伊犁河谷发展生态畜牧业及现代化、产业化的基本制约因素凸现,为此,应从加快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及现代化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坚持"以草立业"、扶持壮大引进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产品链条、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大力增加投入等方面入手,推进伊犁河谷生态畜牧业及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6,(12)
正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守住发展底线,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守住民生底线,就是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  相似文献   

10.
民族聚居、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浓厚的伊犁河谷,在西部大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大量流失,要建设好秀美的“塞外江南”伊犁,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伊犁河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宋远方 《求是》2012,(11):60
聊城是山东省西部的相对欠发达城市。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速度与经济质量、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统筹协调,努力探索符合聊城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是好中求快、又好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民生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理论新要求,探析了生态民生新理念的产生及理论内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民生新理论产生的重大意义;从二个方面论证了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的互动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归纳阐述了生态民生互动理论在新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谢来位 《探索》2011,(3):84-88
民生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是指为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旨归,对施政理念和价值取向重新定位,系统地对政策路径、体制机制和治理方式方法改革创新。重庆着眼于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结构开放化、收入分配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文化建设大众化、人居环境生态化、政府管理民主化等开展民生导向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体现了创新性与继承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科学性与民主性、超前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重庆民生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具有明显的政治动因、体制动因、组织动因和经济动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一是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谋求民生幸福;二是中央政府要为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和保障;三是民生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对我国地方政府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伊犁河谷经济区内,伊宁市无论是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都具备了成为伊犁河谷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要发挥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伊犁河谷的经济发展就要做到:坚持科学规划、超前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并科学界定伊宁市做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而实现二十一世纪将伊宁市发展成为北疆城市带的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重塑四川经济版图,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根本路径,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动力引擎。新津县委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和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目标定位,抢抓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和成都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全面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机遇,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而重大的探索,开创了令人振奋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坚持科学发展现,统筹并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2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底线思维并将其运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党建、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为我们科学研判形势、增强战略定力、合理制定规划,进而提升大国治理水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底线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运用体现在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化解经济风险;坚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强化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划定生态红线,防范生态危机出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员干部从政防线;坚持"一国两制"的底线前提,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性问题,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城市,经济相对发展不足,社会稳定和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紧紧围绕长治久安抓发展,其"民生"改善对乌鲁木齐社会治理创新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通过调研,对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乌鲁木齐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容做了现状分析和总结,结合区情、市情、民情,挖掘潜在的能力,找出问题症结,在治理主体多元化、民情民意沟通、法律保障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各项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和思考,提出具有现实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区地处边陲,地域辽阔,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因而加强西部边疆治理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安全价值。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原因,西部边疆地区治理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表现出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创新治理理念引领边疆安全治理,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规范边疆安全治理,必须深化改革实践完善边疆安全治理,必须强化安全合作推进边疆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一、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而大部分地域生态基础脆弱,在大开发中始终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开发一起抓。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