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世纪桥》2020,(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精髓的凝聚和反映,是影响民族兴盛衰亡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着一个国家的复兴。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不仅是物质实力层面的积淀,更需要精神层面的积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为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条件,塑造了国家认同,促进了物质实力的发展,并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文艺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指出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是精神事业,"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现  相似文献   

3.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的目标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勇于担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战略发展上的认识,并对文化的繁荣兴盛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本文的目的,兢在于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战略发展上的认识,并对文化的繁荣兴盛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陈秉公 《新长征》2011,(12):8-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关键是建设“高势位”的主流价值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认同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认同奠定基础、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为谋求文化自强提供动力源泉。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将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爱国、和谐、创新的中华文化精神,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巨大动力支撑与文化活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不断注入时代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确立并实现这个重要任务,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根深蒂固,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民族精神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内在的深层的文化,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挖掘少数民族精神文化资源,才能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转折的精神引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实现国家现代化、复兴中华文化、贡献人类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个重要维度。近代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只有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是奠定民族复兴的基础,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复兴,复兴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维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天下意识和人类关怀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的先进中国人仍然高度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责任,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也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本国与本民族的发展,也以贡献人类社会为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5,(8)
<正>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论断。这一论断思接人类文明历程,洞察时代风云变幻,着眼伟大复兴宏图,切中文艺发展肯綮,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文艺必须高扬中国精神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极大丰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深厚的革命文化、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觉醒,最根本的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繁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历史和经验昭示我们,中国的强盛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的通俗表达。从形而上层面看,中国梦是一种文化理念,是主体追求真善美的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定向。中国梦作为一种共同理想信念或信仰,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意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定力、一种精神定向、一种精神支柱、一种精神动力及一种精神纽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精神价值系统,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船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深刻内涵,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契合性。红船精神在丰富文化自信的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其中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能够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高度,对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和发展,不仅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尺度,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铜仁市要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更要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敢于争先,全力构筑铜仁精神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高度,开宗明义地强调: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历史性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推进改革发展实践的进程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