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 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3.
1935年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书写出一篇壮丽之史诗,成为兵家之绝唱。奇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次长征。在开始时是因为第五次反“厨剿”失利而被迫进行的。当时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闽赣省委和省苏所在地的宁化县,为了实现党中央的决策和红军的战略目标,全县广大军民不论在红军大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1,(4)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  相似文献   

6.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次长征,在开始时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的.当时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闽赣省委和省苏所在地的宁化县,为了实现党中央的决策和红军的战略目标,全县广大军民不论在红军大规模战略转移的准备阶段,还是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5,(2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7期刊登徐占权文章: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四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月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相似文献   

8.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9.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在中国历史上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创举。湖南慈利籍的蹇先任和蹇先佛姐妹俩带着两个幼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创造出了红军长征中的奇迹!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她们是“长征路上的英雄花”。  相似文献   

11.
正结束南雄之行后,我们立即赶往仁化。沿着高速公路1个多小时就到了仁化丹霞出口。但当年红军是从广东"借道"到江西之后,沿着粤赣边界西进,从江西的聂都一带重新进入广东仁化的。绕了一个大弯,耗费时间颇多,又是靠着双腿走,其艰苦程度可见一斑。1934年10月31日,长征红军从江西聂都出发,直入广东仁化。沿途经过长江、城口、红山,直到乐昌五山。在仁化,长征红军突破了蒋介石设置在湘粤边界的第二道封锁线,并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休整。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13.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14.
(九)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五——一九三七年)一、主力红军长征后的政治环境由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没有被粉碎,主力红军乃于一九三四年冬,在江西会昌一带突围,离开中央苏区,实行万星长征。当时在中央苏区还留有部分主力红军和地方部队,由项英同志领导,以坚持“保卫苏区”的方针。在长征的主力红军已远离苏区而转战湘、桂时,国民党仍然保有很大兵力在中央苏区进行“清剿”。我们的红军虽然在瑞金、会昌之间进行顽强的战斗,并消灭敌之第三师的一个旅。但由于硬拼硬打,不仅不曾挽回严重的局势,并且整个中央苏区都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1,(4):F0003-F0003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中国中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万里长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16.
萧光  王凡 《党史纵横》2006,(10):14-17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在他的家中,倾听了他对长征的追溯。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70年前,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经历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  相似文献   

17.
现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民都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1936年10月,各路红军到达陕北大会师的时候,周恩来提出:“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 几十年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沿着漫漫长征路走了一遍,他感慨道:“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率先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西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严重情况。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在长征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使长征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薛庆超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的重大决策》,详细披露了长征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一纪实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徐占权同志在参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后说: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专门研究。第一、宁化是长征出发地的主要根据是《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这个注释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是实事求是的。第二、红一军团十五师长期驻守宁化。红军长征前,临时归红三军团指挥,在福建宁化和江西石城之间活动。长征时是从宁化走的。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尾追,历尽艰险,行程25000里,胜利到达陕北,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在红军长征队伍里,有一支特殊的编队,由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率领100多人肩挑资财、背驮机器的“扁担银行”,徒步随军长征,保障红军长征的物质供给,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又—个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