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7,(9)
正1934年10月16日晚,8.6万红军将士跨过江西于都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长征。50年后,《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步行,重新体味老一辈革命者在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看看革命老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1984年11月3日,罗开富从广东仁化城口进入湖南汝城。汝城县委党史办何志鹏、县委宣传部郭晓雄奉命去三江口迎接,当天回到汝城县城。  相似文献   

2.
正仁化县位于粤赣湘边界,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仁化是广东北江农民暴动的中心,与南雄、始兴、曲江、乐昌的一部形成割据的局面,被誉为"海陆丰第二";是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仁化打响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支援广州起义、发动湘南起义的红土地;是井冈山苏区、中央苏区时期的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战场。今年是仁化暴动87周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境仁化80周年。为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仁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韶关市委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我们怀着深厚的感情和崇敬的心情,齐聚广东仁化这片红色热土,共同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来到这个地方,我感到十分亲切,因为这里是爷爷朱德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不论是仁化暴动还是红军长征过境粤北时,这里都留下了朱老总的身影。回顾那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谢中央党史研究室、广东省委党史研  相似文献   

4.
陈弘君 《广东党史》2016,(12):39-40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粤东北苏区更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红军长征首先顺利经过的省份。广东人民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曾是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粤东北部分区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  相似文献   

5.
(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底先后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止。这段时间,通常叫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时,由于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即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江西中央苏区3个半月后,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全部被敌人侵占了。留守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约46000余人,其中伤员约3000人,分散坚守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边、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边、闽北边、闽东边、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边、鄂豫皖边、鄂东  相似文献   

6.
正1928年初,在中国南方的广东,韶关仁化暴动打响了粤北湘南暴动的第一枪。中共组织和革命农民,组建了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顺利经过粤北,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粤北封锁线。这两个历史事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仁化暴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都是历史发展的组成部分历史是由一个一个链条构成的,任何一个链条都不能缺少。仁化暴动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链条之一。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在红军长征之初确定的落脚处并不是陕北,也没有打算要走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落脚处至少有三次大改变。众所周知,红军在长征之初,为了甩脱追击的敌人,一路打一路跑,只想先跑到有红军的地方,歇下来喘口气,以图东山再起,根本不知道在遥远的陕北地区有红军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存在。红军长征之初,党中央本想带着部队打到湘西去,和在那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重振旗鼓建立根据地。所以,部队出发后,沿着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边境的五岭山脉,一直往西进军。国民党当局察觉红军的意图后,在赣南、湘粤边、湘东南、湘桂边构筑了4道封锁线,部署重兵进行堵截和尾追。敌强我弱,红军打不过只能逃,被毛泽东形容为:“叫花子打狗,一边打一边走。”狗不咬就不打了。到渡过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时,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损失惨重,而国民党军队又在红军前进的路上重新集结了重兵,如果再按原计划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计划,转移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  相似文献   

8.
李宗柯 《湘潮》2016,(4):56-58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至1936年10月为止,红军走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经历了万水千山,行程长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它创造了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9.
正10月20日,"弘扬苏区精神,促进改革发展——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革命老区仁化县举行。研讨会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韶关市委、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共仁化县委、仁化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汉卿、副主任李淼翔,陈毅元帅之子、北京市原副市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朱德元帅外孙、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少将刘建,韶关市市长艾学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论文代表,以及韶关市、仁化县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从他率领红七军转战湘桂粤边境到驻足常德,指挥50万大军挺进大西南;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到第二代领导核心,三湘四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个个名垂青史的足迹,就如一幅幅惊天动地的壮丽画卷,在潇湘儿女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转战湘桂粤:邓小平在湖南江华果断作出决策———沿着湘粤边界走,到江西与朱毛红军会师去!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奉命到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根据地发展到13个县、100…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于1934年10月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陈毅,时刻打听着主力红军的消息,希望能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可是,陈毅领导的赣粤边红军游击队长年累月战斗在崇山峻岭之中,又无电台,  相似文献   

12.
陈立平 《广东党史》2016,(10):41-42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1996年《,广东党史》杂志在第5期刊发了刘寒的《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粤籍人员》,确认"中央红军中,粤籍人员参加长征的有61人"。该文对粤籍红军长征史料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成为当时广东史学界关于红军长征史料研究的一项较重要的成果。该文提出的"61人说"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结论。2011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时,有学者在天涯、新浪等网站发表了关于"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广东籍人员名单"的博客,所列名单也是61人。随着广东地方党史资料的挖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粤籍人员增加了新的成员。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分别论证了东莞籍的范伟和潮汕籍的王慰农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我们相信,随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这个"61人说"的名单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正"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圆满结束。我受主办单位的委托,对这次研讨会作一总结。这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对于办好会议,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给予了具体指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韶关市委、中共仁化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今天的会议,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学峰等五位市领导出席,仁化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上午的会议上,中共仁化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党的建设》2008,(2):62-62
叛徒"机密信"设下圈套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到1937年春,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地区已经坚持了两年半。除了在突围前项英、陈毅收到几封党中央的指示  相似文献   

15.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全国党刊研究会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党刊赴贵州联合采访"活动,我有幸参加于其中.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山,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茅台渡口,娄山关战役遗址,强渡乌江战役遗址,猴场会议遗址……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无论是聆听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老红军讲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还是登280级台阶到红军山瞻仰烈士陵园,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无论是领略娄山关战场阵地的险要,还是感受昔日红军强渡乌江的艰险,无不令我对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萌生新的感怀、新的启迪,对红军长征精神生出几多感悟.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中央和广东省两级党史研究室与韶关仁化合作举办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我表示热烈祝贺!感谢热情的东道主对我们的邀请和接待。我谨代表一起前来参加会议的革命后代刘建、谭一兵、阮欣彤等同志向与会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两年前我从广州到湖南汝城,曾路过韶关参观学习,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写过诗作,对韶关、仁化以及湘南粤北赣南的同志们表达敬意,现在征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石仲泉 《湘潮》2005,(10):15-20
毛泽东的《长征》诗,在实写中央红军长征的历程时,讲的“五岭逶迤腾细浪”,就是表现红军通过第一至第四道封锁线的情景。五岭,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四省区交界的南岭地域,系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岭。红军从赣南于都等地突围出发后,即沿着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向西前进。我以为,此诗中的“腾细浪”,主要是表现中央红军通过前三道封锁线的情景。因为过这三道封锁线比较顺利,打胜仗了,红军将士的心境好。这样,在他们看来,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也不过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2004年10月,在相关党史部门同志的帮助下,我补走了…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长征后,除留下项英、陈毅成立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留下独立24师等1.6万多名红军将士坚持游击战争外,苏区的江西、粤赣、赣南、闽赣、福建等省及其所辖的数十个县,动员和组织了数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和游击队员,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性游击战争,前后历时8个多月,尽管后来都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不能抹煞,不该淡忘。 红军主力长征前后中央和中央分局对群众游击战争的布置和要求 1934年9月13日,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的1个月,中革军委发布“司字第44号” 《命令》,对苏区群众游击战争的组织领导作出布置。《命令》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和指挥者,他在"马背上哼成"的几首关于长征的诗词,是长征历史的艺术再现,是长征精神的提炼升华。让我们以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为线索,沿着一代伟人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胸怀探索长征足迹,感悟长征精神,感受那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00,(10):26
1960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全国县以上各级领导人都来到北京开会.来自当年赣粤边游击区的大余、信丰、南康、南雄等县的负责人,一起去看望红军长征后在赣粤边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陈毅副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