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瑾 《兵团工运》2016,(10):21-22
正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达到公平与公正。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如何参与薪酬的管理,如何在薪酬改革中维权,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工会参与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必然性随着劳动关系、工资协商等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的有力推进,CPI增长的背景下企业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高校后勤的特殊地位,论述了和谐后勤的基本内涵,并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创建和谐校园"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谐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校后勤现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由局部探索到全国性整体推进,当前,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要使其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最根本的,是要逐步建立起高校后勤现代企业制度。一、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企业制度。在高校后勤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首先,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实现高校后勤与市场经济的接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由学校来配置后勤…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在标准的法治性、增薪机制的理性、待遇的公平性、结构的国际性等方面存在正当性缺失。正当性不足的薪酬制度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建议,应把寻求正当性作为当前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要求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薪酬制度,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高管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缓解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利益冲突,确保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当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业绩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时,表明薪酬激励是有效的。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高管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一方面,政府为实现政治目标存在干预国有企业经营的动机;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补贴迫使国有企业承担冗员负担,从而导致业绩损失,进而降低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政府干预—冗员负担—高管薪酬激励这一传导机制下,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确实承担了冗员负担,且冗员负担削弱了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强力推进,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核心,应注重厘清政企关系,减少政府过度干预;剥离社会性负担,加速社保体系全面构建;健全政府补贴审批流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设计市场化高管薪酬契约,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A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引发了团队涣散和公司重任无人承担的结果,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这是由薪酬制度不合理所造成的。为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公司内施行"基本工资+团队工资+公司奖励"的薪酬制度非常必要,这种薪酬制度可实现一举多得: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公司可在工资分配方面适度分权;增强基层领导权威性;减少单兵作战增加团队合作,降低员工和管理者的私利性动机。  相似文献   

7.
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薪酬改革后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将如何构成?本刊记者就此专访贵州省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夏一庆。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完善我国公务员的激励机制。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要从薪酬体系、社会保障、精神激励、晋升制度等方面入手,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勤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行的枢纽,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中,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严格与宽容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构建人本化后勤服务体系,以期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科学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对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主要是一个伦理问题,这一点固然重要。但伦理的生成与普及也是制度的产物且本身便包含在制度安排之中。正因为如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便构成后续改革在制度安排上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它的焦点在于:前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同时又从现有系统中衍生出诸多"不科学"的弊端,后三十年改革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剔除这些不科学的成份,使得整个经济社会系统迈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经营机制转换,改革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新机制,是当前企业的重要目标和紧迫任务。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是企业的三项基本制度,它的改革是人们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利益格局大面积、全方位的变更和调整,直接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必将对职工思想产生巨大冲撞并引起震荡。因此,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解惑释疑,增强职工改革意识和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存在三方协调机制中各方力量不均衡、劳动合同制执行不到位、集体协商机制中劳动争议普遍存在等问题。为此,应强化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责任;从法律上赋予工会新的权利,使之成为劳资双方进行沟通的渠道;改革现有的薪酬制度,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事、劳动和薪酬三项制度改革是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人才开发和队伍稳定等工作。面对国企改革新的形势和任务,炼化维修公司结合实际,率先在青海油田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按照“干部能上能下、岗位能够变动、工资能升能  相似文献   

15.
丁新民 《实践》2007,(5):13-13
东方路桥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办企宗旨,在员工中实施全员持股制度,在民工中实施定额管理制度、绿卡联队奖励和补贴制度,积极倡导"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的理论主张,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和民工的劳动积极性。今年,我们又提出"人本重于资本"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后勤负担沉重、服务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发展的“瓶颈”因素,实行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简称高校后勤社会化)势在必行。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指通过引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以改变现有落后管理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战略实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以市场机制改造高校后勤服务组织为现代后勤企业,具体可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营造和发展企业文化等战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本文试图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和对策作一些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总书记在 2 0 0 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 :“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 ,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 ,对于稳定和吸收人才 ,建立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行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的现状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是指公务员管理法规中有关公务员工资、福利的原则、等级、标准、形式等内容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 ,是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 ,按照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总体思路而设计的一套…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仅带来了"资本"对生产力的贡献,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经典作家分析的"资本"控制"劳动"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了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以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理论存在缺乏劳动关系调整的范畴局限。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以人为本"的价值规范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