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房炎是当前奶牛业的大敌。据国际牛奶联合会资料,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约占成年牛的2%。患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的则达50%。Blood等记载,一个乳区的发病率约占25%,其减少奶产量平均达30%;一头患牛平均可减少奶产量的15%。如在干奶期感染,产犊后减少奶产量为11%。Dobbins报导,美国1100万头奶牛,其中有  相似文献   

2.
目前,用于牛白血病诊断的方法很多,但尤以血清学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是诊断BLV感染最实用、经济、快捷和高度敏感的方法,如免疫扩散试验(I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BLV感染的抗体阳性牛均发展成为肿瘤,其发病率低于感染牛中的5%(Burng等1980),因此在BLV感染率低的地区,可以将抗体阳性牛屠杀,以达到净化牛群的目的,而在BLV感染率高的地区这样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外已使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诊断地方性牛白血病。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 近年来,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的牛群中有牛皮癣病流行。病损近似圆形,呈灰白色或白色,无毛,与周围健康部位界线分明。主要侵害犊牛头颈部。同场的成年牛很少发病。本病呈季节性流行.以每年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据当地记载有的牛群发病率可达18%~62%。笔者于1990年10月份调查两牛群,其发病率分别为6.1%(3/46)和6.0%(5/84)。(二)病原分离与鉴定1.直接镜检:自病损处取痂皮及断毛少许,置载玻片上,经20%氢氧化钾二甲基亚砜透明处理10分钟,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痂皮及毛杆周围有大量圆形或椭圆形孢子,直径2~5μm。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0月 ,宁夏银川市某牛场引进 60头育成牛。 2 0 0 1年 2~ 7月产犊后发生不同程度的临床型乳腺炎 ,发病牛占该育成牛群的 5 0 .0 % ,占泌乳牛的 10 .0 % ;另一群成年母牛泌乳2~ 6个月 ,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牛占泌乳牛的 16.7%。 2 0 0 1年11月 ,该场牛群再次暴发乳腺炎 ,并表现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及时采血送检。经培养、分离及生化鉴定 ,获得的细菌为少动鞘氨醇单孢菌。1 临床症状1.1 慢性 病程持续 2个月以上 ,病畜体温、食欲正常 ,机体逐渐消瘦。往往是某一个乳区突然肿胀 ,眼观乳汁性状良好 ,但乳汁逐渐变性、乳区化脓 ,而且…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牛群:选有布病流行的海力锦等3个苏木的牛群作为猪二号苗对牛群免疫效果观察区。3个观察区有牛27750头。免疫前,1982年从敖日木嘎查送的2头流产犊均检出布氏菌,血检成牛146头,阳性58头,感染率为40%;血检3个苏木的成牛2193头,感染率均为2.7%;血检犊牛3680头,阳性103头,感染率为2.8%。并选与免疫观察区牛群相互接触十分密切的境外和境内两个牧场的  相似文献   

6.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7.
皱胃变位是成年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关于皱胃变位的直接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皱胃迟缓、低钙血症等可能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本病的发生,临床上表现以下特征:产犊2~5胎、年龄3~7岁的体大高产成年乳牛多发;产后1~6个月内最易发病;冬季发病率高(可能与冬季产犊多或运动较少有关);舍饲又大量饲喂精料的牛群多发。皱胃变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穿刺放气疗法、滚转法、保守疗法等。我们借鉴有关报道,在1993年7月至1998年8月采用氢溴酸山莨菪碱和安乃近配合禁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衣原体性流产(Bovine chlamydial abortion)的同义名:牛地方流行性流产、牛流行性流产、牛新立克次体性流产、山麓小丘性流产,是一种呈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孕牛流产、早产、死产、产弱犊、胎犊的肝病和公牛精索炎等为其主要特征,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历史 Traum和Hant(1923)首先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本病,Schaop和Kauker(1956)用血清学和细胞学方法证实西德一些奶牛场的衣原体性流产,Giroud(1957)和Storzy(1960)分别在法国和美国从患地方流行性流产综合征母牛流产胎犊分离出了衣原体。嗣后,意大利、加拿大、南斯拉夫、以色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西班牙、丹麦、日本和苏联等相继报道了衣原体引起的牛、水牛和瘤牛的地  相似文献   

9.
城关区奶牛场每年产犊300头左右,产后的母牛发生胎衣不下,发病数为120~160头之间,进行人工拨离费时费力,有时剥不净,残留的胎衣腐败后还会造成子宫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等,致使产犊间隔扩大不孕症增多。产后病又继发乳房、消化器官疾病,恶性循环使牛群结构失控,产奶量减  相似文献   

10.
奶牛在产后12小时内不能排出胎衣者,一般认为是发生了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与其他家畜相比,牛容易发生RFM。在无布病流行地区,正常分娩后RFM的发病率为3~12%,平均7%,在异常分娩后的母牛及患布病的牛群,RFM的发病率高达30~50%,甚至更高。由于RFM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对奶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关于生殖激素水平变化与RFM发生的关系,Agthe和Kolm(1975)报道,RFM牛产前孕酮(P_4)水平低,而雌激素水平在产前12小时明显升高。Chew等(1977)  相似文献   

11.
过去,北京西郊农场所属五个奶牛场的奶牛结核病检出率较高,病牛集中在畜牧四场饲养,因病牛中良种牛较多,不得不再次起用犊牛中间站饲养病牛的母犊,喂健康牛的初乳和常乳,历年对站内育成牛检疫结果均为阴性。由于检出病牛特别是成乳病牛给生产带来损失较大,决心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健康牛场,并在中国兽药监察所协助和指导下,积极引入新技术鉴别非特异性的可疑和阳性反应牛,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
曼尔玛乡观有牦牛6万多头,年产犊牛2万头左右。牦牛犊拉稀症是危害本地养牛业发展的严重疾病之一,一般在夏、秋季节多呈爆发性流行。经调查证明,主要是犊牛副伤寒与硒缺乏症合并流行所致。近两年来,在部分病群中用亚硒酸钠和抗菌类药物综合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据72个牛群调查,年度产犊总数2011头,发病1037头,平均发病率51.57%,其中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病犊384头,无效312头,治愈66头,治愈率17.19%,用亚硒酸钠和抗菌素类药物综合治疗病犊492头,无效34头,治愈456头,治愈率92.68%,费用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86~1987年对河南省周口、驻马店、南阳和安徽省太和等地区黄牛犊下痢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情况:共调查黄牛犊1799头,发病1097头,发病率60.98%。死亡106头,死亡率为5.84%,致死率9.66%。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986年1~12月产犊1190头,发病率53.95%。但3、4、5月发病率分别为68.90%、63.87%、72.32%、为全年发病的最高峰。6、7、8月发病率下降,9、10、11月发病率又有所升高,12月至次年1、2月发病率又下降。即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3.发病年龄:统计70…  相似文献   

14.
我场于1975~1976年,从外单位调入海伏特种牛13头。经牛副结核检疫,检出6头变态反应阳性牛(其中犊牛2头),检出率达46.15%。我们采取了从病牛所产犊中来培育健康犊牛的措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地方流行型牛白血病(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牛一旦感染则终生带毒,并且伴有病毒抗体存在,据此许多国家用免疫扩散试验(IDT)检测BLV抗体来分群隔离感染牛,旨在从牛群中清除牛白血病。然而IDT的敏感性有限,在结果判定上也易出现主观误差。近十年来,有许多学者将ELISA用于BLV抗体检测,试图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方法,结果因抗原提纯不过关而很少有成功的报道。我们用免疫亲和层析法提纯BLV抗原获得成功,抗原不但纯度高,而且彻底除去了犊牛血清中IgG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LISA术式,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致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查明该病毒在致犊牛腹泻中的作用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新疆北疆的石河子、沙湾、奎屯、呼图壁地区的主要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犊牛粪便119份,其中腹泻犊牛粪便71份,相同日龄无腹泻的健康犊牛的粪便4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从犊牛粪便中扩增出牛冠状病毒N基因(597bp)、S1基因(2 861bp),并对牛冠状病毒S1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腹泻犊牛粪便中检出阳性样品12份,各牛场腹泻犊牛粪便的冠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0~38.89%,并未在健康犊牛粪便中检出牛冠状病毒。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牛冠状病毒参考株Mebus、LY-138、OK、F15、L9、LSU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5.0%~97.7%、96.0%~98.6%之间。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规模化奶牛场腹泻犊牛存在牛冠状病毒感染,所感染牛冠状病毒毒株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参考毒株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以下简称猪瘟犊睾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以下简称感染量),在配种前40天至配种后45天内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时猪瘟间接血凝滴度(IHA)4~×( )占10/32、8~×占11/32、16~×占10/32、32~×占1/32;41~43日龄时,IHA滴度4~×占11/43、8~×占21/43、16~×占9/43、32~×占2/43;在55~58日龄时,IHA滴度4~×占9/33、8~×占17/33、16~×占7/33。用600、760、900、1500个感染量分别给20~28日龄、41~43日龄、55~58日龄仔猪实施免疫,免疫后6~8个月时,监测其抗体水平,结果表明:IHA滴度16~×以上者达100%。750个感染量免疫20~28日龄仔猪组,注苗后持续6个月,IHA滴度32~×以上者达100%;8个月时32~×以上者达87.5%,16~×占12.5%。用猪瘟石门系强毒攻毒,获100%保护。试验首次发现:用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明显低于猪瘟乳兔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用该苗一头剂(750个感染量)进行免疫,8个月之内能抵抗猪瘟感染或强毒攻击,突破了以往认为仔猪用猪瘟乳兔苗免疫应在45日龄以后的常规,为猪瘟犊睾细胞苗的免疫提供了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1987年8~10月尉氏县西部及北部8个乡,发生了以牛为主的大家畜皮肤溃烂症。这8个乡有大家畜57260头,发病1564头(其中牛1484头、马属家畜80头),发病率为2.73%。2~6岁的青壮年牛发病率为67%,1岁以下的幼犊及8岁以上老年牛很少发病。据河南农大尹凤阁等诊断,该病原系刚果嗜皮菌。治则与方药 据发病季节与临床症状按皮热湿  相似文献   

19.
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是大型线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各种牛都可被侵袭,对水牛犊的危害尤为严重。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亚洲各国报告的感染率都很高,如泰国(1983)报道水牛几乎100%感染,马来西亚巴沙省农业部1970年年报水牛犊新蛔虫病十分严重。印度(1973)报告水牛犊感染率60%,此外,菲律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都有流行危害的报道。我国南方养水牛的各省流行亦极广泛,如四川、云南、贵州、江西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牛螨病调查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粮油食品出口公司肉牛基地饲养的牛群,近年来,发生螨病,发病率达30.37%,最高可达80%。严重影响着肉牛养殖业发展。为有效地防治该病,我们在1985~1986年对本区11个县的肉牛育肥场的牛螨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