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软件业的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印度软件业在高速发展之后 ,面临新的挑战包括 :主要从事软件外包业务 ;过度地依赖美国市场 ;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不能保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等。面对新挑战 ,印度采取的新战略包括开拓新市场 ;成为全球化企业 ;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印度软件业的成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而中国的软件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 ,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印度的软件业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中国软件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优势 ,如国内需求大 ,资本和人力资源充足等。中国软件业可以借鉴印度发展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印度软件业能够以出口为导向,大力发展外包业务;与它所独有的语言文化优势及人力成本优势密切相关.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与政府扶持方面,与印度有相似的优势,但是语言障碍和更为明显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中国发展外包业务难以逾越的障碍.相反,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而这正是印度的劣势,也是印度不得不发展外包业务的动因之一.因此,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不必以印度为师,而应该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立足内需,寻求发展.而发展外包业务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对软件核心技术的失控,也是中国软件业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印度很重视版权保护 ,其版权保护程度较高 ;严格的版权保护促进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世界知识产权体制也深入到了经济的每个方面 ,印度的娱乐业因此也迫切需要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春豪 《亚非纵横》2009,(4):28-31,58
近年来,随着中印关系稳步发展,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则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对象国。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印经贸关系亦面临新的挑战。鉴此,中印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治互信,实现政经关系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深化经贸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上的投资,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斯里兰卡的服装业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现在已经成为该国实力雄厚的经济部门。但是该产业依然面临危机和挑战,主要是欧盟超普惠制待遇的不确定性和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虽然有危机和挑战,但斯国该产业也面临发展机遇,战争的结束使斯里兰卡有望成为“印度之香港”,这给生产世界知名品牌的服装业带来了商机。几十年过去了,欧洲的消费者已经接受并需要斯里兰卡价廉物美的服装。加之,斯国该产业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打形象牌,借助旅游业发展服装业,吸引印度和其他地区的投资等。服装业有望成为斯里兰卡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过去30年间,“中国制造”比较成功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本发展路径是:进口零部件组装;积极参与并主导运营管理;自主研发和设计产品;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经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熊密兹(Hubert Schmitz)将这个过程概括为工序升级(Process)、产品升级(product)、功能升级(function)和链条升级(inter—section)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印度古吉拉特邦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发展农业,减少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共享农业知识;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审批和征地进程,重点发展中小型、新兴技术企业,发展投资特区与经济特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力供应,建设高速公路和光纤网;高效管理与推广企业,注重教育和民生。虽然古吉拉特模式卓有成就,但印度新政府要在全国复制该模式,仍然面临资金和土地短缺等挑战。尽管有挑战,但莫迪执政下的印度经济仍然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与蔓延,印度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由此,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印度必须对现存发展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以便于努力寻求能促进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行以信息产业尤其是计算机软件业为龙头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对印度软件来带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