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和静钧 《检察风云》2010,(21):16-17
虽然刑"法"的价值功能在于"救济性",但刑"罚"则重在"报复性",两相均衡,方能达到威慑犯罪的目的。展望预期的"刑法大修",笔者认为,这场改革的成功点应在于解决"死刑"如何向"生刑"等值过渡。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0):16-16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词汇的意思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模仿"这个词汇,有的时候可以叫做"学习",有的时候可以叫做"借鉴",有的时候可以叫做"抄袭",眼下则被戏称为"山寨"。最近,笔者和大阪府立大学一位退休的中国学教授谈到此事,有了这样一番感慨。  相似文献   

3.
领导工作是"领导-部属-任务",而不是"领导-任务-部属",领导若把自己当"拼命三郎"、"个人单挑"是难以成功的。据此,领导在立场上首先为部属的成长着想,同时要有挖掘与展现每位部属才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旌德县,宣城市二届人大代表、旌德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凫阳村党支部书记汪晓海可是一个"名人"。这不单因为他干了几十年的村支书,取得了卓然的成绩。而在于他在人大代表这一岗位上,兢兢业业,每年都能提出十余件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是一位"多产代表",还在于他敢直言,在任何场合都是以事实为依据,说出真心话,满腔"真性情"。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镇安中学创建于1942年,著名书法家于佑任题写校名"镇安县立初级中学"。1977年11月被确定为"商洛地区重点中学",2002年9月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8年全省统一更名为"陕西省标准化中学"。多年来,该校在各级党政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张忠培在《书屋》撰文认为,必须澄清对邓小平的两个提法的误解,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长期以来,我们将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一种误解。读遍邓小平著作,没见过他说过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因此,不能将"经济"强加在"发展是硬道理"头上,将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乃至说成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不是对当时他提出的政治和建没而言的,  相似文献   

7.
郑小兵 《中国司法》2013,(11):84-86
循证法是近些年来国际矫正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矫正方法,它的显著特征在于两个字:一是"证",即证据,就是最好的方案、办法、措施,它是循证法的静态表现形式;二是"循",即寻找与遵循,就是对证据的寻找、发现、分析、确定、应用的一系列动作行为,它是循证法的动态表现形式。将循证法引入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我们称之为"循证戒治"。循证戒治应围绕探寻并应用最好、最佳的戒毒方法这一根本目标展开,而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程序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确定是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来有学者提出在由"证据学"向"证据法学"的理论转型中应当借鉴英美证据法学的经验,将证据的可采性规则确立为证据法学的特定研究对象,由此确立了一种"规则型"证据法学的学科模式。这种观点忽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证据法学的转向趋势,即其研究触角从"证据规则"扩展到"证明过程",研究方法突破"学科自治"的藩篱,走向了"学科交叉"。这一转向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则型"证据法学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真正透析证据法的独特性;不能应对司法实务的基本需求;难以深刻明晰规则生成的机理;不能使"自由心证"变得"可以言说"。立足于我国证据法学的固有传统和英美证据法学的优秀因素,结合英美证据法学的自我反思及最新转向,我国应当建构一种"规则+规律"型的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9.
在法官与社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法官融入社区,与群众"亲密接触",另一方面提倡在法官与当事人间建立"防火墙",法官与社区"保持距离"。本文认为,矛盾的基点在于不同的司法理念和现实的需要。一方面法官与社区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另一方面司法应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免与社会脱节。然而,实践中往往难于掌握两者之间关系的"度",以致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日前,武警学院边防系毕业综合演练拉开战幕,从课堂到训练场,处处"硝烟"四起,学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接受全面检验。姓军尚武是军人主业,军校教员是综合演练的筹划者、实施者,也是引领新观念、新训法的"科研者",必须要把战斗力标准立在"演兵场",真正为研打仗谋打赢创设临战环境。 "名师必晓于实战",担负起指挥员、战斗员的历史使命,教员必须应有"学员身后是战场"的理念,时刻怀有"我的课堂关乎明天打赢、我的学员马上就要打仗"的临战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勃兴,现阶段社会矛盾表现得复杂多样。而我国民主法制尚在建设中,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尚不够强、法律素质尚不够高,部分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所以涉诉信访问题是当前因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矛盾凸显所衍生出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刑法中存在普遍的"有意将不同者等同视之"的"法律拟制"现象,这种"以假为真"的作法并不必然与刑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有可能是在坚持刑法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的一种刑事立法层面上的有效方式。所以,对刑法中拟制现象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刑法的拟制性规定",而应该以"法律拟制"本身所代表的标准来审视刑法中的拟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
周文 《中国司法》2011,(5):91-93
与普法一样,法治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通俗地说,法治是"依法而治",是一种社会强制性规范;文化是"以文化之",其本质是"人化",具有"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的含义。因此。二者相融而成的法治文化,则具有了引导人心向善的社会规范理念和法治文明精神,其直接意义是使法律能够转化为社会所遵崇和信守的一种文明理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1,(27):8-8
不受制约的权力确实让男人变坏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对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较高的官员来说,往往不是这样,相反成了"饱暖思淫欲"。这里的区别就在于,"仓廪实"实际上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假如没有公认的准则约束,那么自然会趋向"饱暖思淫欲"。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官员毫无疑问是属于先富起来的一群人,而恰恰又是最不需要遵守准则的一群人。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食色,性也,不受约束的权力确实能够让男人变坏。  相似文献   

15.
人在尘世中,都是饮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欢"吃豆腐",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常导致其中受伤害的一方大为"吃醋"。可许多人光会"吃豆腐"与"吃醋",而不知其来历,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这"两吃"各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典故。  相似文献   

16.
继兴 《政府法制》2011,(20):23-23
"李治不能死!——毛泽东"。这是毛泽东写于战争年代的一张深情而又幽默的纸条。没想到多年后它却派上了用场,成了李治的"护身符",使这位功勋卓著的少将级军医免遭迫害而得以安度晚年。李治生于1899年,江西省永新县人。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军医。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1,(27):36-36
如今,一些地方、部门,一旦有"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舆论引导"、"公关技巧",如果事件没解决好,多半会指责"舆论引导不力"、"公关无方",而讳言处置不当。如此思维应对"突发事件",实则是"本末倒置"。史上首家媒体诞生前,突发事件也时常发生。可那时官员手里压根就没有"媒体",更谈不上舆论引导,相反,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流言"却可以满天飞,  相似文献   

18.
一场跨省追捕的闹剧暂时告一段落: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分局正式作出刑事赔偿决定:给予当事人王鹏刑事赔偿1003.44元。 与许多热门新闻事件一样,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本身",公众在关注王鹏命运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跨省追捕的起因——王鹏曾连续举报他的同学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作弊。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吸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提倡三者并举。但历史经验证明,仅重视"法治",并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儒家思想逐渐被重视从而走向礼法结合,这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20.
引言:将自由贸易区称为"境内关外"所引起的谬误结果 人们通常认为自由贸易区1(以下简称"自贸区")2属于"境内关外",即处于"国境之内关境之外"的区域.将自贸区称为"境内关外"特殊区域的文献与观点不胜枚举.但从海关法的角度,此类说法都是不对的.如按这一思路,将产生以下三项谬误结果: 错误一:对自贸区的海关法地位的理解错误.一般认为,关境是一国海关法适用的地域.3如果自贸区处于"关境之外",海关法就不能适用于自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