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矫治质量,司法部提出要在犯罪矫正与戒毒领域引进循证实践的理念,开展本土化的"循证矫正"与"循证戒治"。2年多来,9个监狱和5个戒毒场所试点单位,在循证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总体来说,循证实践在中国还是新生之物,很多问题还有待澄清,部分一线的实践者甚至研究者对循证实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文将从循证心理治疗的角度,结合国外循证戒治方面的文献,谈谈循证戒治的内涵及三种  相似文献   

2.
李勋  符军 《中国司法》2013,(10):85-89
由循证医学肇始的"循证"运动在较短时间普及、应用、推广于管理、教育、经济、法律、社会服务、罪犯矫正等学科领域,循证矫治实践的核心是遵循证据进行实践,能彰显教育矫治的人本关怀,提高教育矫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节约教育矫治成本。探索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循证矫治实践的路径与方法,对创新特殊人群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推进戒毒工作科学发展、提高戒毒人员教育矫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利  陈静 《中国司法》2013,(10):79-84
2013年5月,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循证矫正研究与实践》项目组有关成员赴台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实地考察了台湾地区法务部矫正署有关毒品成瘾戒治和刑罚执行机构,于台湾玄奘大学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暴力与毒品犯罪心理与矫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矫正实务座谈会"期间,与台湾专家学者、毒瘾戒治实务部门专业人士做深入交流讨论。结合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4.
循证矫治的核心是遵循证据进行决策,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主要是指矫治工作者在矫正矫治对象时,针对矫治对象的具体问题,寻找并按照现有最佳证据(方法、措施等),结合矫治对象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治活动的总称①。  相似文献   

5.
周勇 《中国司法》2013,(7):65-69
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明确要求,要探索开展循证矫正。那么什么是循证矫正?其理念、方法如何,具有怎样的价值和益处?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探索开展循证矫正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拟对循证矫正的理念、方法和价值作初步探讨。一、循证矫正的理念循证矫正(Evidence-base Correction),本意为"以证据为基础的矫正",引申为"遵循证据进行矫正",即矫正系统应根据科学有效的证据来进行评估、分类、管理和教育等各种矫正活动。对矫正工作者而  相似文献   

6.
来海军 《中国司法》2013,(12):88-91
循证矫正,是指在矫正领域中,实践者在所研究的证据中,遵循最佳证据原则,结合实践者个体矫正经验,在矫正对象的配合下,针对矫正对象犯因性特点,开展高效矫正的一系列矫正活动①。2012年,司法部确定在多地监狱开展循证矫正项目试点工作。同时提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循证矫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禁毒法》、《戒毒条例》出台有效促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新型戒毒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使循证研究和循证实践以及循证矫正这一新型矫治方法,成为了矫治领域创新试点项目。为适应劳教制度改革,促进职能转型发展,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应在总结提炼传统行为管理经验和吸收借鉴国外循证矫正成功经验基础上,探讨循证矫正理念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  相似文献   

8.
李梦 《中国司法》2013,(2):78-82
循证矫正是指矫正下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针对具体问题寻找或按照现有的最佳证据(方法、措施等),结合矫正对象的特点和意愿来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要求高、难度大的尝试。我们要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循证矫正的概念内涵,学习借鉴循证矫正的有益做法,提升矫治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矫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切实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治挽救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职能。为检验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成效,深入推进全省戒毒矫治模式改革创新,省戒毒管理局与公安厅禁毒总队联合对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2009年以来江苏籍戒毒回归人员戒治操守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一、专项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相似文献   

10.
刘明蕾 《法制与社会》2011,(19):122-123
不同于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亦不同于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我国证明模式被表述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即我国是一种"印证式证明模式"。其以客观性为认识支撑点,强调证据本身的客观性,强调证据间的客观印证,因此可以称为证据判断中客观主义的认识立场。这是大力追求客观真实从而在证明模式上的反映,也可以说是客观真实内在的高水准的要求。但就是这样看似更高标准的证明模式却给我国司法实践带来了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大部分戒毒人员经过戒毒场所系统的教育矫治,取得了较好戒治效果,可当他们回归社会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后续照管,导致复吸,致使所内教育成果功亏一篑。为有效破解戒毒人员高复吸率这一难题,司法部推行了以"相对封闭、分期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为主要内容的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机制的建立,为戒毒场所巩固所内戒治成果、有效降低复吸率开辟了新路,指明了方向。一、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从循证医学兴起,延伸到循证公共卫生、循证管理、循证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循证实践理念逐步为各领域高度关注,其基于证据决策的核心思想、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尊重环境、技术及客体需求的特点,对在戒毒工作中如何提高戒毒人员操守率、降低复吸率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因此,对戒毒人员的矫治工作需要实现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证据型转变,更好地完善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一、戒毒工作引入循证矫治的主要依据2008年6月1日,《禁毒法》的正式实施带来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脑的普及,针对电脑为目标的侵财犯罪案件高发,破案后常需要对电脑"身份"进行判定,即寻找失主,锁定证据。通过电子物证来判断电脑"身份",简便有效,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循证矫正,本意是"基于证据的矫正",其核心是遵循研究证据进行矫正实践,强调罪犯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把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与矫正工作者的矫正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矫正效果的最大化。循证矫正是现代科学精神对矫正实践领域的渗透,为罪犯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场方法论革命①。2012年9月,张苏军副部长在"循证实践与循证矫正国际研讨班"上明确提出:"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国外循证矫正的有益做法,结合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实际加以创造性地运用,经‘本土化’处理,最终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循证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戒毒康复所积极探索戒毒康复人员教育矫治方法,根据戒毒康复人员戒毒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突出治疗、辅导、互助、训练四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综合戒治,增强戒毒康复实效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吸毒行为是一种彻底逃避人类内在情绪感受的心理状态,它能够使人彻底外在化,几乎无法对自己进行任何反省①.而目前解决吸毒问题的有效方式是找到一个足够支持性的资源和力量,让戒毒人员能够全身心走在自我戒治的道路中.在戒毒实践中,戒毒人员往往缺乏自省能力,遇到问题时习惯于外归因,不能发现自身的盲点,通常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韩全利 《中国司法》2010,(12):45-47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省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现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认真研究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我省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增强综合戒治效果,甘肃省劳教局由笔者牵头组成调研组,其中一个课题即是对全省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戒毒医疗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做好戒毒医疗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谈几点对加强戒毒医疗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14,(4):95-96
近期,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遵循戒毒规律,探索戒治方法,形成“两个三分、六大手段、一个平台”的“2361”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机制再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受到高再犯率、传统缓刑监管失效等问题的困扰,传统矫正模式的有效性备受质疑。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循证实践为传统矫正注入了新生力量。循证矫正,是指在矫正领域内,实践者在所研究的证据中,遵循最佳证据原则,结合实践者个体矫正经验,在矫正对象的配合下,针对矫正对象犯因性特点,开展高效矫正的一系列矫正活动。  相似文献   

20.
茹克雅 《法治纵横》2011,(14):69-69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探索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戒毒模式——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被证明有效实现了场所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对接,健全了对吸毒人员的戒治、巩固、跟踪帮教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