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在推动城乡产业发展、加速农村人口集聚、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对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周叶中 《人权》2014,(1):24-2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重要政策,更是我们党在提高人权发展水平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只有发展好了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提高人权保障的水平。重视新型城镇化的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小城镇建设的人权发展价值,应是新型城镇化有效发展、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小城镇社区建设与管理是整个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促进小城镇社区发展,必须改进小城镇社区管理。小城镇社区建设与管理,是正确制定小城镇社区规划的必要条件,在小城镇社区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试图重点对小城镇社区建设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小城镇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一小城镇社区管理体制是整个国家社会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原有的小城镇社区管理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强政府、弱社区”的管理体制。这种…  相似文献   

4.
<正>分类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有利于聚合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投资针对性,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小城镇分类发展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分类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一、切实提高对小城镇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重要载体,又是重要动力。要加快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发展很快,成效显著.为促进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推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利用和改造小城镇,建设新的小城镇。”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中发〔2000〕3号文件再次指出,“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战略。”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加强…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要加大环保建设和管理,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协调好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城乡结构的两个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我国小城镇获得了快速发展,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在小城镇发展、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有的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硬件、轻软件;有的居民精神生活贫乏,文化糟粕乘虚而入,封建迷信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社会治安混乱。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城镇化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农村城镇化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升级。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源泉和新的增长点。加快城镇化进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才能有效解决脱贫问题,实现新的跨越。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要按照全面、协调的要求,多元化推进城镇化。注意环境保护和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要坚持低成本运作,实实在在促发展。推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要加强规划与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强小城镇建改的经济基础与后劲。加大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人大》2010,(6):38-39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求,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发展低潮期,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慢,有的地方甚至是负增长。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乡镇企业进入结构调整期,务工收入下降;城市职工下岗待业,进城务工农民回流增加,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出现扩大趋势。人们期待,从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镇化中找到一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出路。因此,近年来,“加快小城镇建设”,成为各地发展农村经济进程中的普遍呼声。但小城镇建设在不断迈出大的步子的同时,也使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从目前小城镇建设情况看,由于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发展受到了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15.
王连波 《创造》2015,(7):35-37
<正>构筑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特色集镇、重点村庄四个平台,形成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城镇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滇中核心城市群、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的举措。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现实要求,我们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楚雄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市水利化程度达65.6%,市乡公路硬化率达  相似文献   

16.
去年7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应当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立刻掀起新一轮小城镇发展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圈地热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管理,很可能演变成继开发区占地后又一全国性圈地风,小城镇建设也会走入误区,反过来影响“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农村圈地热潮风起云涌 小城镇建设最早始于80年代,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来的,完全符合我国国…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4,(2):27-27
2014年是福建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根本目的,统筹好、规划好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3,(9)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动城镇化发展——红河州小城镇建设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发展小城镇是走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湖北省小城镇是全省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镇强则县强,加快推进湖北特色小城镇发展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入分析湖北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有益于湖北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范毅 《时事报告》2007,(2):53-55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