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武汉已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综合性工商业基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展望90年代,我们对武汉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中央适时批准武汉为沿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人代会决定三峡工程上马,为武汉的起飞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促进武汉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地发展,使武汉以新的风采走向21世纪,我们确定了前进的目标:要在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前提下,提前二至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  相似文献   

2.
抗击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总体战、遭遇战和阻击战,我们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武汉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考”的关键考点,也是检验我国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能力的主战场。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新冠疫情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问题,重点研究新冠肺炎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长远影响和积极影响,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加快武汉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东 《长江论坛》2012,(5):27-32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武汉作为我国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其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现状以及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状况,进而提出加快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曾是我国的大工业基地,大武汉历史辉煌。去年,武汉GDP超过6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700亿元,进入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一方阵。武汉的发展可以说形、神、质三者兼备。‘形’就是城市面貌变化大,功能日益完善,发展成就看得见、摸得着;‘神’就是发展气场强、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质’就是发展质量优、综合竞争力强。"1月12日下午,在省十一届人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武汉市人民政府根据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快节奏、全方位、高起点地扩大对外开放,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的大思路。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心为之振备。武汉是我国中部的特大城市,为什么要把武汉这样的内陆城市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性城市的涵义、特征是什么?它有哪几种模式?武汉如何根据自  相似文献   

6.
在即将跨入新世纪之时,武汉经济面临着一次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重点逐步内移,下世纪初叶将武汉建成我国内陆腹地最大的“制造业、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中心,实现开放型、多功  相似文献   

7.
今后五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武汉市从小康走向基本现代化的转折时期,能否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武汉区位、市场、科教、交通和产业等综合优势,推动武汉与长江中游经济圈经济互动、互联、互补、互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武汉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  相似文献   

8.
李鹏飞  王徽 《学习与实践》2001,(5):24-24,4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我国加入WTO在即,武汉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建立和发展武汉金融  相似文献   

9.
构建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我市“十五”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如何确立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对策,推动武汉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处于非平衡状态,其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战略轮回。“中部崛起”战略,力求解决国内经济区域失衡和新一轮经济转型问题。武汉在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让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构造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增长极理论所要求的在较为发达的城镇实行重点推进,以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1.
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早期现代化”可从一般、特殊、个别三个级次展开讨论,即从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武汉早期现代化逐层辨析。现代化可区分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除西欧少数国家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后发外生型的,我国也不例外。从19世纪中叶以降,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坎坷。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晚于广东、上海、天津,早于内地多数城市,在全国处在中上级次,至19世纪20世纪初,武汉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了解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对于建设武汉美好的未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上半时武汉的发展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分三步走。第一步,用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华中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极,成为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中心。第二步,用10到1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步,用30到50年时间,把武汉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所以这样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正> 以浦东开发为标志的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新格局,给处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和我国腹内最大的中心城市武汉,带来了腾飞发展的良机。省委、省政府把武汉作为“龙头”,要求它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在全省起带头作用;前不久,中央又批准武汉为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政策;今年以来,我省荆州、襄樊、鄂西等地纷纷与武汉联姻,共同谋求加快经济发展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近来武汉采取了一些超常规措施,撤销了不利于开放开发的有关文  相似文献   

14.
专家谈武汉     
董辅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过去和现在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武汉处在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核心地位,是东中西部的连接点。武汉发展起来,可以带动华中一大片地区,而且会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二是武汉科技力量较强,位于全国前列。东部沿海地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具有发展高科技的能力,武汉在东西部合作发展高科技上可作出很大贡献。三是武汉市本身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钢铁、汽车、机械等行业很强,商贸也有很大实力。具有这么雄厚的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城市很少,武汉的发展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为了加快武汉市发展,并以此带动中西部发展,协调东西部发展,需要做一些工作。可以考虑给予一些政策,比  相似文献   

15.
武汉经济协作区历经16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地跨湘鄂赣豫四省包括武汉、长沙、南昌等30个城市在内的长江中游、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协作组织。金秋十月,武汉经济协作区第十次市长联席会在咸宁市召开,30个与会城市的市长、副市长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发展、实行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要崛起,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武汉作为我国著名的科教中心之一,在200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我国具备第三大科技竞争力的城市。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武汉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把科技竞争力培育成为中部崛起的有力杠杆。武汉科技竞争力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有利杠杆,关键是加大向现实科技生产力的转化力度。  相似文献   

17.
崔永辉 《政策》2013,(10):45-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黄冈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单位。自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我市高举建设"四个大别山"旗帜,坚持开放先导、创新驱动、试验跨越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了黄冈科学跨越发展。"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纷纷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现代服务业上。根据武汉市的规划,将来要形成武汉新区、汉口、武昌三大区域分工合作的局面,武汉新区主要发展现代制  相似文献   

19.
(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浪潮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沿海向沿江推进,作为联接中西部发展“桥头堡”的武汉,在全国开放中的主要战略地位日益显现。1992年3月,武汉被批准为对外开放港口;5月,国家正式批准武汉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8月,第一艘外轮——日本籍“升华号”驶进武汉港,江海直达,直接对外的梦想成真;1993年,东湖、沌口两个开发区被批  相似文献   

20.
武汉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亚飞 《长江论坛》2005,(3):27-30,6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上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加快武汉会展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既是适应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也是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和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为此,应采取区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