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何伟 《长江论坛》2011,(3):40-44
武汉发展目标的国内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武汉应当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和国际责任,在完成中央赋予的国家战略使命的过程中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建成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2.
1992年,武汉市正式提出,抓住国家批准武汉作为沿江开放城市的历史机遇,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形成钢铁、汽车、商业、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是武汉市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而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宏伟目标。本文拟对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作出基本的界定,并研究、探讨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与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城市提出了把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目标,并抓紧制定规划,付诸实施。例如,我国最…  相似文献   

3.
武汉金融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作为全国首批金融改革试点城市,经过17年的金融改革和建设,金融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探索跨世纪的武汉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对长江中游──中地区,乃至全国的金融业改革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武汉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基础(一)根据资金是第一推动力的原理,把武汉建成中国内陆国际性大都市,最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武汉建成长江中游──中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此来吸引和积聚大量资金,为武汉经济发展服务。武汉是中国内陆地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周太和就如何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使武汉尽早成为我国内陆工业、贸易、金融和科技中心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周老指出:第一,要搞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周老认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产和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市场的主体。现在大多数企业经营不活,效益不高,武汉也面临这个问题。当前虽然国务院颁布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但企业还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因此,必须下决心理顺产权关系,引导股份制试点的规范化,要啃一些硬骨头。周老说,改变按行业部门、地区管理的体制,打破政企不分、行政权与经营权混乱的格局,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当务之急。面对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严峻形势,我们的产品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周老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5.
发展基金产业是促进武汉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的需要,更是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特大中心城市功能、促进湖北乃至中西部经济发展,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国际性城市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上半时武汉的发展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分三步走。第一步,用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华中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极,成为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中心。第二步,用10到1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步,用30到50年时间,把武汉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所以这样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正> 实现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动作。诸如实行大开放,培育大市场,造就大企业,产业大调整等,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一般对策,而是在实现战略目标中如何处理各项大对策之间、各项大动作之间的关系,使各项大对策、大动作协调一致,汇成一股推动武汉城市国际化的洪流。一、实现长期目标与适度目标、分步到位武汉城市国际化需要几十年努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遵循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武汉现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及社会文化等条件出发,确定不同发展阶段及适度目标,以便分步到位,逐步逼近长期目标。为此,我们基本赞成有人提出的用五、六十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战略目标的设想(参见《长江日报》1993年5月3日文章——《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我们认为,三步走还可以简化为:第一步,本世纪90年代,把武汉  相似文献   

8.
目前武汉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不少同志、不少部门对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信心不足,或认为那是遥远的事情,与己无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总体战略构想未能提出、分阶段总体战略规划未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未能出台。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停留在单项的或专业性的经济发展目标上。 设计总体战略构想,应顾及和考虑到武汉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顾及和考虑到各种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关联、产生的作用。各种利益的调整、环节的协调等,概言之,对武汉这个特大城市综合实力发展的诸因素,应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总体性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9.
<正> “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研讨会”于1993年5月中旬在武汉举行。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武汉市及湖北省长远发展的战略大计。会议集中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中心城市通过现代化向国际化发展是世界普遍潮流。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紧密对接到走上融合,依靠的是特大城市的国际化。代表们从不同侧面对此进行了论证。有的认为,从1861年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就开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武汉市法学会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座谈武汉市“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法学院余能斌教授。记者:刚刚召开的武汉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确定了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位法学专家,您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余能斌教授(以下简称余):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当多。但从我的专业眼光来看,应该把实现法治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法治化的“治”,是治理的“治”,而不是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本世纪末最后几年内将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包括28个大中城市8个地区)动工兴建一大批重大工程,投资规模估计达10000亿元,以建设繁荣富裕的长江经济走廊,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作为长江沿岸大城市武汉,已成为对外开放城市,并在未来长江经济走廊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纵观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武汉似乎还需要把更高目标,更大任务,明确起来,即把武汉建成未来的国际性大城市。 我不排除其他人讲武汉能成为国际性大城市的理由。我只讲三点以作补充。  相似文献   

13.
交通邮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经济要起飞,交通邮电业是翅膀,要完成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要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必须从交通和邮电两个方面构筑快捷、便利、高效、发达的大通道。五中全会强调在今后15年必须加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强调了加快发展交通、通信的重点,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市交通邮电系统20万干部职工更加跃跃欲试,信心倍增。完全可以相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趋势、武汉经济发展的大态势必将对交通邮电带来强劲的动力;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与日俱增,也必将为加快交通邮电的发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正处于“广域竞争”阶段的后期,并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第四阶段“超域发展”迈进。其规划战略目标应定位为到2020年将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基于这一目标,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化同城”的原则下,在空间结构上要对“可视静态空间”和“超视流动空间”进行综合规划;在区域发展上应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支点作用;其都市中心区布局要强化优化主城;其产业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摆在首位;其城市风貌特色可定位为具有“三通”信息文化优势和滨江滨湖风貌的国际性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5.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武汉已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综合性工商业基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展望90年代,我们对武汉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中央适时批准武汉为沿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人代会决定三峡工程上马,为武汉的起飞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促进武汉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地发展,使武汉以新的风采走向21世纪,我们确定了前进的目标:要在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前提下,提前二至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在“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研讨会”上,为武汉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着重谈了两个问题。首先从几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他说,当代世界经济大趋势的特点有3个。第一个是区域化;第二个是集团化;第三个是全球化。童大林认为,区域化、集团化应该同全球化一起发展,互相推动,互相依赖。在当代,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日益互相依赖,各地发生的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不论是大是小,几乎每一个国家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生产技术方面都不可能完全自力更生。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网络日益扩大,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马上会影响到另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日前出炉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湖北省提出到2020年把武汉全面建成中部金融中心、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及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力争到2030年形成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该规划的出台正当其时,顺应了中部经济崛起的发展大趋势,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著名学者张培刚、李崇准、谭崇台、陶德麟等的发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支持下,武汉市政府于5月中旬主办了一次小规模、高规格的国际研讨会。会议得到了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赞助,应邀到会的有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和台湾的专家学者10余人,首都著名学者20多人,本市学者和兄弟城市代表30多人。会议就怎样把武汉——我国内陆特大中心城市建设成国际性城市,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探讨,达到了为武汉走向世界的未来发展“定向”、“定位”、“定举措”的决策咨询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城市建设进展很快,论发展速度和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及沿海几个大城市,居内地各大城市之首。最近我市提出2010年的规划目标,要建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是一个难度很大、极具挑战性然而也是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这决定于能否创造国际性城市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正如中央所指出的“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开放步伐”,是创造这些基本条件的决定性因素。环视全球国际性城市,虽在经贸、金融、流通、信息等方面具有强大功能和世界影响的共性,但在地理优势、发展机遇、依托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就武汉而言,首先必须发挥地理区位的巨  相似文献   

20.
住在武汉     
今年的全市区级经济工作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训秋同志提出:中心城市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围绕“住购学游”四个重点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住在武汉、购在武汉、学在武汉、游在武汉”的格局,把武汉建成适宜居住生活和投资创业的可爱城市。“住购学游”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城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重点,其最终指向,将是武汉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