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引申而来。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该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等六大方面,体现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举措。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相似文献   

2.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城市功能的发挥。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试图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探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通过对人力资源特点的分析,寻找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本文特别在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方面进行探讨,指出这是增强城市公共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军  陈彧 《学习与实践》2010,(6):100-106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日益掀起的二线城市"就业热"在区域人口规模、区域人力资源和区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对二线城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二线城市为应对"就业热"所引起的种种挑战,需要在公共空间、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做出积极回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城市竞争力。而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城市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安全的执政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去年第2期,本刊曾刊发了《聚焦武汉新世纪发展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文章;今年的人大、政协会上,“如何提升武汉的综合实力和地位”成为代表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刚刚召开的武汉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罗清泉在报告中强调,将努力增强武汉城市竞争力作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面对东部城市率先发展,西部城市大力追赶的夹击之势,武汉如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确实是新世纪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8,(16)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宜春市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将试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宜春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宜春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宜春市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将试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宜春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21):35-35
落实是决策的生命线,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防城港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关于“真干苦干实干”的要求,践行“六戒”,转变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抓落实,迅速兴起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热潮,GDP、财政收入等连续几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项事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防城港市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五年来竞争力提升排第一位。防城港市抓落实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9.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可  朱建国 《中国发展》2010,10(4):81-85
该文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城市竞争循环理论框架,将城市竞争循环分为内外两大决定系统,三大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名义城市竞争力和实际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同时构建了一个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88个二级分项指标构成。新的理论框架为城市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何艳 《当代建设》2003,(5):9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市城市规模从解放初期的2km2有5万人发展到目前的135km2有150万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市城建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0%。但是,与一些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重要的选择。在坚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城市人口、土地、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也应对城市建设档案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和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1.
黄伟 《重庆行政》2014,(4):26-27
正党在十大八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推动城镇化由重数量规模增加向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一、武隆城市管理的探索与成效(一)创新方法建机制一是建立责任机制。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竞争力的认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思维理念。这种理念的变更与演进,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在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新时代,思考城市竞争力的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思维视角,进行理念创新。1.全球化观念。现代城市发展的资源配置是在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平台,由城域扩展到区域,由地区延伸到国际。城市发展水平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市城市竞争力,应突出效益优先,强化资源整合,加快市场运作,注重协调发展,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我市竞争力实现较大提高,稳步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力争赶超实力相近的城市。1.以政策引导为切入点,突出效益优先的宏观政策取向。人均效益、发展潜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以及竞争力的本质反映。当前,我们在继续重视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目前经营城市中存在的外延扩张定位的不足,指出经营城市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并从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出发,指出培育城市主导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其它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白益民 《前进》2002,(10):37-39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走进21世纪,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促进城市间竞争,发展先进生产力,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于城市的综合特色是否浓重和鲜明。这就须注重营造城市的综合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在明确城市的形象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作支持,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7.
刘毅俊 《政策》2004,(3):49-4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性事件威胁的可能性增多。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一个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城市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决策处理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政府应急管理系统有效性的最主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特大的中心城市,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区位、市场、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潜力和优势,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的中心城市相比,在经济实力与产业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环境等方  相似文献   

19.
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润华 《湖湘论坛》2008,21(6):91-92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前提。因此要开展关于城市竞争问题的分析,探寻提升我国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北京观察》2011,(2):48-48
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城市发展,尤其是受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即很少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城市规模产生的影响,认为城市规模越大,其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极化效应就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