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中有个“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碎了一幢建筑物中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好窗”成了特例,“破窗”反而成了常态。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6):5-5
每年的6月6日和12月12日,是新加坡法定的“窗户安全日”。这一天,业主或者租户要检查自家窗户是否安全,玻璃会不会坠落。如果不检查、出问题就触犯了新加坡的《窗户安全法》。  相似文献   

3.
绰号,既能形象地刻画一个人的显著特征,也能反映出街巷之间的民声公议。特别是官员,如果为政不端,劣迹斑斑,就会博得一个不雅的绰号,顶风臭十里。唐玄宗时权臣李林甫对人表面友好,而暗加陷害,又嫉贤妒能。每当与群臣的议论不合,就上奏章陷害别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肉腰刀”。李林甫还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4.
上一期,我给大家讲了一个人在家时,如果遇到有贼来“访”,怎么应对。从一开始我就教给大家“观念预防”,这一点很重要,无论是防色狼还是防小偷,都很关键。美国教授的破窗理论美国的教授在给他的研究生们讲课时,提出了“破窗理论”。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他将一辆崭新的汽车停放在学校门口,没有锁车窗和车门,然后在车上安装了摄像头,利用班里的闭路电视观察。结果车停在那里一上午,竟然没有被偷。这位教授走到车前,用锤子打碎了两扇车窗,过了五分钟,有两个人探头探脑地过来了,一看这车,窗户都破了也没人管,就把车上的收音机卸下来拿走了。再过了…  相似文献   

5.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长与短共存,构成了人的客观本身。在用人问题上,用其所“长”,就会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其实,这跟木匠选择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共所短。巨树高耸入云,几个人都难以合抱,虽存几尺朽烂,明智的木匠却不会弃它而去。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婚姻自主,恋爱自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恋情会一次成功。如果遭遇分手,是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还是歇斯底里去伤害对方?都说爱有多深,伤就有多重。可一旦伤痕无法填平,有人也许就会用怨恨来代替。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引火烧身,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7.
彭志新 《政府法制》2008,(22):19-19
如果将秦始皇当做一个“法律人”,那么,最值得后人品味和咀嚼的当是他身上散发出的特殊“法”味。  相似文献   

8.
“法”字,古体为“瀵”。古人仓颉造字的一个大致规律有两条.一是从音,一是会意。“瀵”字是会意的,左偏旁从“水”,表示法令应当如水一般公平,右半部从“庸”(zhl)、“去”,表示法令的另一层含义为“去不直”。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的经典释义:“漳,刑也,平之如水,从水;麂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平如水”是法的特征.“去不直”是法的使命,二者构成“法”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8,(8):60-60
吴某(17岁)经常与几个朋友一起吃喝玩乐,开销很大。一天,吴某趁父母不在家,溜进父母卧室撬开抽屉拿走现金5000元,随后打破窗户玻璃制造他人破窗入室盗窃的假象。吴某父母发现家里被盗,及时报警,后公安机关经侦查发现此事系吴某所为。但不知为何公安机关就是没有追究吴某的刑事责任。请问:吴某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为何未被判刑?  相似文献   

10.
“ 行为共同说”所宣扬的较之于“犯罪共同说”的一系列“比较优势”不仅是无以立足的,而且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有关共同犯罪的疑难问题,运用“犯罪共同说”是同样能够迎刃而解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大可不必有悖于司法实践中的通行理解与做法而去倡导所谓的“行为共同说”。如果真的以“行为共同说”作为认定共同犯罪成立与否的依据,还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该风险大体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与相关的刑法理论存在着冲突、与我国的《刑法》规定存在着冲突。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体现的应当是“犯罪共同说”。  相似文献   

11.
东窗事发之后,法院判决之前,贪官们会是什么表现?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要么“不见棺材不落泪”,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要么“悔不当初”,写忏悔书。交思想汇报,指望得到宽恕:要么万念俱灰,听天由命,什么也不想也不说也不做,只等坐穿牢底.或者去见阎王……去年。有一个大贪官被抓后,要求允许他去当一个农民,给他一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真让他当农民,当然意味着不掉脑袋、不用坐牢,相当于“曲线”请求宽恕。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初春,市场替蔡畴教授征服了听众。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哜成了各家媒体记者追逐的目标。几年前,蔡哜第一个提出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很多人不信,很多人怀疑,很多人当成耳旁风。突如其来、又迟迟不去的一场“民工荒”,让多数学者、地方官员和企业主警醒:也许蔡防说的是对的?  相似文献   

13.
万物复苏的春天,到处都充满着生机,然而胡善祥此刻却没有任何心情去欣赏美景。她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把房间腾出来,让给另外一个女人。她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正如她清楚那个女人此刻一定在惬意地享受着春天的气息一样。但她又像什么都没整明白,她嫁给老公12年了,一向规规矩矩光明磊落,老婆婆也很喜欢自己,怎么老公就一点不念旧情呢。这个疑惑,她只能带到另外一个安静地方去慢慢想了。  相似文献   

14.
隗苇 《法庭内外》2007,(11):62-62
看到书本里写了大贪官和珅的故事.北京房山人全井范找到“灵感”。他吹嘘自己是和珅的后代,家中有一个未挖掘的宝库。如果谁能够提供资金开挖宝库,他就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报酬回报对方。2007年8月10日全井范因诈骗罪在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受审。  相似文献   

15.
石英 《中国监察》2008,(14):62-62
往往有些地方知名度很高,但过去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较少有人光顾。赣南的红都瑞金,以及离它不远的将军县兴国、长征始发地于都这些有名的地方,我多年以前就想去的,可直到今年才有机会对它们进行采访,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可以这么说,如果对这些地方一一深加记叙,恐怕数以万言也不足以穷其面貌,所以我只能择其印象最深而又能悟其新意者精要记之。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2,(24):11-11
《人民日报》2012年7月27日刊登李拯的文章:“经”者.恒久之道也;“权”者,应变之策也。以原则维护根本、指引方向,用应变照顾当下、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有“经”有“权”,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有“经”无“权”,过分拘泥于抽象的概念原则而缺少现实关怀,这其实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如果不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政策就可能沦为悬浮于现实之上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薛子进 《法人》2009,(4):74-78
一个明显存在质量缺陷的工程引发的诉讼,最终会在司法机关得到裁决,但不管结果如何,人的生命安全总得有人去负责。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立法治理网络问题,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本能反应:又要管网络了。公众其实也对欺诈、诽谤、造谣、攻击之类的网络问题深恶痛绝,但对“管制”有着更大的警惕和恐惧。中国的很多事,常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人们担心“管制”会把网络管死,焦虑于那点儿来之不易的言说空间被“管制”扼杀。  相似文献   

19.
美国独立日那天,美国人都会放鞭炮、烤热狗、参与多样化的爱国活动。大部分美国人都拥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情结,而这种情结是从很小就开始培养的。美国各州(除了夏威夷)每年都会专门给准备上高四的优秀男生办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几百个高中生会组织一个模拟州政府,亲自体验民主的滋味儿。民主和自由是一切美国爱国主义宣传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要是有人间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要爱国,那么答复很可能就是:因为美国有民主和自由。  相似文献   

20.
李泽厚说:每一代人都有其时代所赋予的特点和风貌、教养和精神、优点和局限。那么,近代以降,大致可分为“辛亥”、“五四”、“大革命”、“三八式”、“解放”、“文革”这样的六代,本期我们讨论的19世纪的“80后”,正是由这前两代的人所组成,其特点和风貌等等是:“处于封建社会彻底瓦解的前期,他们或来自农村环境或与社会有较多的关系和联系,大都沉浸在忠诚的爱国救亡的思想中,比较朴质认真,但他们又具有较浓的士大夫气息,经常很快就复古倒退,回到封建怀抱中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