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怡人风景扑面来,美丽乡村画卷新。2013年5月启动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给燕赵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既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更是扎扎实实的实践与行动。几年来,全省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推进面貌改造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不断注入文明的力量。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更复杂,难点更多,同时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渴望精神更富有更充实。我省一些县市积极适应农村发展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注重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用"文明的力量"描绘乡村美丽新画卷,用生动的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重要论述,为我省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6,(5):14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近年来,湖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省各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美丽村庄。这些乡村之美,或在农舍,或在环境,或在民风,或在人文;或兼而有之,或全部蕴含,可谓各有各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乡村美,村民富。仁怀市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深挖旅游资源、打造配套产业等手段深入推进旅游扶贫,为仁怀农村推开了另一扇"致富之门"。一幅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酒都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的内在品质表现为“四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层落实,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期所盼。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物质富裕的过程,也是精神富有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四美":自然美,发展美,文化美,生活美。一、美丽乡村要具有自然之美的品质,山清水秀,鸟语  相似文献   

6.
正立足当前资源禀赋和优势,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把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热爱家乡和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保留乡土本色,强力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绘就一幅幅乡村百姓美、生态美的精致画卷,让村民生活更好,环境更美,乡土文化更盛,幸福感更多。一、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科学管理,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金沙县把践行"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为新使命,积极探索和实践,推进生态文明与开发扶贫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幸福美丽新金沙建设。工业从无到有,单一的煤电产业发展成为电子信息、有机食品、新型建材多元化工业体系。中心城区、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村庄)三级城镇化协同、融合发展,美丽金沙建设画卷全面铺就。  相似文献   

8.
媒体看贵州     
《当代贵州》2015,(4):7
<正>贵州:美丽乡村建设将在"美"字上做文章"建设农村之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方面。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在‘美’字上做文章。"1月11日召开的贵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农工委专职副书记、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说。据悉,2015年,贵州省农委将有选择性地打造一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型示范点和一批普及型示范点。通过抓点、带线、扩面,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使"路边"和"山背后"的景色一样优美、农民生活同样舒适。  相似文献   

9.
<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绘就了新时期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如何实现这一梦想?仁怀市五马镇通过"七个转型",找到破题答案。地处美丽赤水河流域的仁怀市五马镇,以推动茅台流域东升农场园区、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博览园、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投资转型、产业转型、身份转型、经营转型、收入转型、治理转型、环境转型"七个转型",重新激活农村资源,加快全镇全面小康步伐。如今,走进生态重镇五马,康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和矛盾,如规划建设千篇一律,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建设资金不足和农民收入较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低等问题造成美丽乡村发展后劲不足。邹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注重"形象美"又注重其"内涵美"的挖掘和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儒学,打造美丽乡村政德教育教学点,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德"教育相结合等做法促进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发展后劲与村民幸福满意度,实现了宜业宜居的"美丽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紧密结合,推动美丽乡村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提质转型,提升了乡风文明,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共同推进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生态之美是人类的共同需求。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风貌保护较好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竞相追逐和放松身心的目的地。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这无疑对当前我国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今后农村不仅要“新”起来,还要“美”起来。本文将对当前湖北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面临的突出问题、思路与对策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乡风文明"的概念,并将其纳入了"十一五"规划,更加凸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十三五"的十个任务目标之一,计划建成6000个美丽乡村。实际上,乡风文明的目标与美丽乡村的精神美、风情美具有一致性。美丽乡村,一方面是物质美,注重粮食丰收,争取产业发展收入翻番;另一方面是精神美,实现具有丰富、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14.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新印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笔者对印江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总结经验,提供参考。一、印江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印江县"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15.
余庆是“四在农家”发源地,通过十五年不懈努力,绘就了乡愁可寄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举国上下决胜全面小康、省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新常态下,怎样激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品牌优势,使之转化为助发展、促增收的经济优势,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正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金家庄村"两委",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和农民脱贫致富愿望迫切、村干部服务能力跟不上发展需要、两手抓能力不足等现状,深入开展"村级组织服务引领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村级经济发展势头好、乡风文明建设成效好、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好"五好党建品牌建设活动,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构建了一幅人居和谐、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的美丽农村新画卷。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晋州市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三基"建设年活动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了红色小院、议事小院、致富小院等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以庭院小美带动乡村大美,描绘了一幅村美、人和、民富的生动图景,迈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红而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晋州市将红色文化与农村庭院美化深度融合,使红色深入人心,成为庭院主色调。针对群众喜欢唱红色经典歌曲、跳健康广场舞的特点,晋州市以"红色文娱+庭院建设"为依托,倡导开展系列主题红色文娱活动,  相似文献   

18.
唐劼 《当代贵州》2014,(24):50-51
正黔西南农信社在服务"三农"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和探索,给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家乡。倘佯在美丽的万峰林,这片依照"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要求建成的美丽乡村,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村寨道路宽阔平坦、溪水清澈透明、民房错落有致,让人颇有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这一切,不仅得益于黔西南州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的重要抓手,围绕"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总体部署,加快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治理农村"五大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6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当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