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于用人美国管理学家布兰奇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取得光辉的业绩,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企业重用了人才没有。以人才来衡量企业的财富,要比用金钱来衡量企业的财富更有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善于用人成其大业的典范是很多的。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根本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食,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3.
《江淮》2011,(8):16-17
世间万物中,人才最宝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刘邦建汉称帝,曾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酒过数巡,刘邦踌躇满志,问道:"为何我能得天下,项羽却失天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邦笑道:"在我看来,得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世人杰,我能量才重用,所以我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使用,所以为我所灭。"看来刘邦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林伟 《党课》2020,(2):82-83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美德。据《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得失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所说的“吾不如”,印证的就是这一美德。  相似文献   

5.
大凡领导同志,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用人之长易,容人之短难,以至于因为一些人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而被埋没,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唯才是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古往今来开明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唐代陆贽说:“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灭秦挫项,一统天下,原因何在?他自己回答说:“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的话,道出了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完善高等教育,精心打造这艘培养人才的航空母舰,培养塑造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党和政府所历来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广大人…  相似文献   

7.
善用贤者     
据说,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个卑微的泗水亭长,最终却打败了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谈及“得天下”的原因,他说全靠自己用了几个贤者:“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原也不过“穷光蛋”一个,但靠着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点历史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受到启迪,有所借鉴。两汉时期,刘邦做了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唯实》2011,(7):96-96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  相似文献   

10.
为政离不开用人。我国浩繁的古代典籍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用人思想和生动的用人案例。本文拟以苦于历史案例来阐述我国古代为政者的用人之道和人际关系处理艺术。知人善用为政者不仅要用人,而区要善用人,唐太宗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清人魏源讲:“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局长避短,就没有不能用的人。弃长用短,就无可用之人。楚汉相争,刘邦知人善任,因而夺得天下。在洛阳南宫设宴时,刘邦让各位大臣谈自己得天下及项羽失利的原因。高起。王陵说:“陛下能与天下同利,项羽则不能。’创邦说:“这…  相似文献   

11.
正"夫民者,国之基也。"《荀子·王霸》曰:"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无不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夏桀王以民为虐,商纣王以民为敌,秦始皇以民为肉,汉灵帝以民为戏,无不由强而弱,由盛而衰,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汉高祖刘邦,出身农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  相似文献   

12.
正"为政之道,莫先于用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是唐朝《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名言。我国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的道理。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因素。我们党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选贤任能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一种高度自觉。从严治党,首先是从严治吏。毛泽东同志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  相似文献   

13.
正为官之要,重在得人,这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哪一个时期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经济社会就发展;哪一个时期忽视甚至藐视人才,任人唯亲,经济社会就落后。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布衣崛起而得天下的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农家,从小小的泗水亭长起家,最后取得天下,除了他豁达大度、宽仁爱人等原因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他善于识人用人。他在去世的  相似文献   

14.
原文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相似文献   

15.
汉高祖刘邦,生当秦末乱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而取天下,开汉家基业四百余年。刘邦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所致,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刘邦身上具有一个领导者所必需的许多优秀品质,服善之勇和从善之速,便是其中的两种。  相似文献   

16.
论人才     
正治国之要,首在用才。人才,既可泛指具有某项专长的人,又可特指能力突出、贡献很大的人。《三国演义》中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人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壮剧中,人才是饰演重要角色的演员。其中杰出者,常以经天纬地之才,建镂金铭石之功,彰显重要历史价值。重才是成事之基。"21世纪,人才是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对干事创业具有基石作用。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刘备三顾茅庐会诸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6):54-54
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刘邦用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终得天下。赵孝成王用赵括,错用一人,败绩连连。历朝历代,能否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决定兴亡的关键一环。囝以人兴、政以才治,更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要想经久不衰,一定要靠文化的支撑,而《道德经》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如"上善如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等思想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 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 组织部门是选人用人、选才用才的部门,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揽得进、留得 住更多的人才,就应当按照"三个代表" 的要求,以识才、用才、爱才、聚才、育才 的实际行动,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 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干 好事业的氛围与环境,这就要求在抓人 才工作时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修养     
《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刘邦建朝后,经常与陆贾谈论治国之道,陆贾常引用《诗》、《书》中的话加以劝戒。刘邦开始听到这些很不耐烦地说:"我以马上得天下,要用什么诗书?"陆贾力劝说:"马上得天下,难道马上治天下吗?臣听说古代贤君,很注意彰明礼度,因此能长治久安。秦灭六国,任刑好杀,不久即亡了,假若秦得天下之后,效法先王,施行仁义,陛下怎能灭秦为帝呢?"刘邦听后,顿觉惭愧。于是命陆贾将古今得失之事著成一书,取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