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杭  兆康 《唯实》2008,(11):7-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又为深化农村改革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为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合作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它的研究和讨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长盛不衰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学术界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改革,作全方位研究的比较多,专论1976~1983年农村改革的文章并不多。即使是已有的研究文章也或是从全国农村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或是集中在对安徽小岗村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上,较少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海的生动实践,有着不逊于小岗村实践的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守忠  王富强 《实践》2010,(4):28-28,29
<正>村民自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农村改革实践的壮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组织制度。村民自治是家庭承包制下对村民的重新组织。家庭联产承包的实行和人民公社的解体确立了村民自治。其直接使命是重新组织人民公社解体后的家庭经营户问题,通过直接民主实现村民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与经济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应的是在政治上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人所共知,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把村民自治推向日益显要的位置,经济改革总是与政治改革相辅相成。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社会各界对此亦愈来愈关注。村民自治作为广大农民一种前所未有的民主实践,具有许多典型的中国特色,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加深对村民自治的认识,明白它带给农村的影响同样是全方位的,不容忽视的。要对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侧面和视角。山东省今年正在进行的第…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神州大地问世,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张家港市东南隅的港口乡程墩村,同时出现了两个新鲜事物: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是村农业服务站。这两者是该村深化农业改革的孪生子。早在1977年,程墩村在上级农机部门的指导下,自力更生办起了农机组,共有小型农机具14台(件),为当时全村的13个生产队服务。虽然没有形成规模,但由于村统管统用,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得到了普遍好评。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新情况:家庭分散经营,农机组的服务对象变成了304  相似文献   

6.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这是我们过去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必然性的深刻体会 ,现在这同样适用于适度规模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它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原来农业生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过于集中、形式单一和平均主义弊端 ,促进了农村整个面貌的深刻变化 ,而且还引起了人们观念上的突破和转变 ,提高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纠正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误解 ,开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在农村进行改革和建设的道路。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农村发展任重而道远。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传统农业向…  相似文献   

7.
李桂花 《党史博采》2008,(12):10-13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又是从推行生产贵任制,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的,并最终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成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后来,它被确立为我国农村基本的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和稳定下来。本文回顾河北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过程,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全面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双层经营的涵义;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下能否实现规模经营;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谈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率先进行并首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首获成功,其突破口和核心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包干到户,到1983年末,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99.5%,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到生产队总数的97.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就是实行包干到户。本文以包干到户为主线,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率先进行并首获成功的原因,从中揭示一些历史启示,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历史借鉴。包干到户经历了群众首创、实践先行、政策紧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体制,衍生出多种新的实践形式,包括以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为显著特征的经典模式,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点的现代模式,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充分结合的现实模式,以及目前最广泛存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等。我们既要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要不失时机地积极引导低水平的集体经济向高水平的集体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一同样,邓小平的村民自治思想对于中国农村基层政仅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村民自治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运行规则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村民自治思想作一初步探阿。(-)邓小平支持、倡导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村民自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计。家庭联“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虽然是农民自己创造的,但是l的推广、完善、巩固和合法化幻J是邓小平的一大功劳。这正如邓小平所指…  相似文献   

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特别是在最近我们对比利时、法国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它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因而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并非单纯的经济制度,而是决定整个社会结构的宪制安排。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本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的本质就是土地革命。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农民所有制到人民公社时代的集体所有集体管理制,到八十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其实质是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才能理解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质上调整了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也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新构建。正是在宪制意义上,才能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稳固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价值。当前主流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设计是沿着确权和自由流转的路径进行的。单纯的经济学视角,把土地制度视为一个单纯的经济要素,忽视土地制度本身具有的中国城市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不仅违反了当前的土地宪制安排,而且可能给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城市化建设带来戛然而止的风险。基于这种国情和党的历史经验,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在稳定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摒弃私有制的倾向,谨慎进行宅基地入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制度经济学从广义上将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都称为交易活动。它包括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的交易活动 ,也包括了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必然要耗费人类的各种资源 ,“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阿罗)。节约交易费用以获取制度外收益 ,是制度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本文将在交易费用的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农业制度变迁的轨迹及其动向作出基本性的描述。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次伟大的农业制度变迁《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30年的实践,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矛盾。为解决继续深化农村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责任制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几经反复,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认真考察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探索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  相似文献   

18.
笔者藉到浙江老家探亲之机,对浙东一带农村的股份合作制经济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江南农村欣欣向荣的股份合作制经济,使人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自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的产生,也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惊人相似之处的是:这两种农村经济现象,都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都是在比较重要的历史转折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当前 ,我国已经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制度 ,允许土地承包 30年不变 ,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央提出 ,要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稳定土地制度 ,使农民放心生产 ;同时 ,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前提下 ,允许采用多种形式 ,把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这是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反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因此 ,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适时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从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农业发…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在兵团农业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三坪农场自1985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种植实行"五统一",分配实行"三兼顾",连队领导重点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它逐渐暴露出来的缺陷已经或者正在制约着团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