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上,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网民的表达自由,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一般局限于行政处罚,但立法的善意不能为违法犯罪者所利用。网络造谣、传谣造成的巨大危害表明,在区分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打击力度,不仅是法治社会促进网络文明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呼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工信部、公安部正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近日已关停整改一批谣言较为集中且疏于管理的网站,查处多名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人员。三部门呼吁广大网民共同净化网络环境,不信谣、不传谣,并积极提供谣言信息线索。  相似文献   

3.
李伦 《新湘评论》2013,(22):14-15
今年以来,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不时传未某某造谣传谣者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办的消息。有人会问网络谣言是现在才有的吗?为什么不早点打击呢?散布谣言的人不知道造谣违法吗?可以说,谣言自古有之,即使是网络谣言也是早已有之。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温文尔雅、胆小,怕事的人,在网上却表现得相当粗鄙俗气甚至肆意妄为。莫言对此就曾感慨:“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4.
石平 《求是》2012,(8):44
最近,网上谣言问题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的事已不是第一起,现在竟然到了编造"军车进京、北京出事"这样耸人听闻的政治谣言的地步。这也再次告诫我们:对互联网,不管是不行的!为什么说不管不行?至少可以列举出如下四条理由:  相似文献   

5.
崔丹 《党的文献》2018,(1):123-127
上海解放前后,有两类意识形态化的谣言在社会上传播,一类谣言丑化共产党形象,还有一类谣言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不实消息,在民众中造成恐慌。这些意识形态化的谣言以攻击中共为主要目标,其内容大多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秩序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不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针对社会上传播的形形色色的谣言,中共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组织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形式教育民众,并利用报纸及电台进行宣传和辟谣。针对给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破坏社会稳定的造谣传谣之人,中共利用法律的手段采取了有效的惩治。这些应对措施化解了谣言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6.
贾亮 《新湘评论》2012,(14):20-21
谣言如果缺失真相的介入,就变成了“真相”,“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便可形成网络舆论的强势声音,裹挟着少数网民加入信谣、传谣的队伍,引发情绪性表达,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贾亮 《学习导报》2012,(14):20-21
谣言如果缺失真相的介入,就变成了“真相”,“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便可形成网络舆论的强势声音,裹挟着少数网民加入信谣、传谣的队伍,引发情绪性表达,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成为社会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网络的兴起使媒体传播向公众敞开,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积极参与意见表达,各种信息、观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传谣造谣,不仅冲击现实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反暴恐形势较为严峻,社会对此类信息都十分关注,但个别网民却大肆在网络传播有关谣言,引发利:会恐慌,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和低成本,谣言轻易插上网络的翅膀,使它的传播速度与危害不断升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了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找出消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使网络谣言"止于治者"。  相似文献   

12.
正造谣、诬告等行为,为正人所不齿,也严重违反党纪国法。在以往的换届工作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对干部个人的不满,或者为了伺机将竞争对手"拉下马",或者为了对他人进行打击报复,或者为了发泄私愤,或者为了搅局生事,不惜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手段来扰乱换届。有的捕风捉影,造谣传谣,恶意中伤诽谤攻击他人;有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诬告陷害;  相似文献   

13.
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言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网络谣言利用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期望型谣言、恐惧型谣言、怨恨型谣言、阴谋型谣言、消遣型谣言和神秘型谣言等六种类型。通过识别网络谣言,弄清其产生、传播的机理,探寻其治理路径,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25):12
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公安部近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日前,北京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查处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对长期伙同少数所谓"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6.
华建平 《学习导报》2014,(14):12-13
湖南是全国12个互联网发达地区之一,网络的影响力正在超乎寻常地扩大。那么,我们如何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弘扬主旋律,使网络空间变得更加清朗呢?唱响湖南好声音。把湖南的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亮更响,这是网络宣传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谣言止于众     
宋明晏 《前线》2013,(10):64-64
在古代汉语中,谣言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歌谣或谚语。范哗在《后传书》中写道:“诗守南楚,民作谣言。”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谣言”已演变成一个负面词,是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近来,谣言和网络结为近亲。网络谣言成为热词。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语。有人也把网络谣言叫“网络大字报”。以前谣言传播只能靠口口相传,传播速度慢、影响力小;大字报在熟人圈里面世,而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18.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角色失范干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角色失范表现在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失范、舆论监督权利被无限放大、伦理道德失范、管控失范等多方面。新媒体角色失范与网络谣言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信息源、技术平台、心理根源、文化基础。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