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回顾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史得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性论断。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难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解答了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探索解答了毛泽东思想没有解答完的历史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在解答中国问题过程中,有着共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创了社会主义史上的奇迹和独创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理论思维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伟大觉醒和创造的产物。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既是当代共产党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也是当代世情、国情、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范式的成熟与确立。毛泽东思想开创了这一理论范式,邓小平理论发展了这一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这一范式,科学发展观则标志着这一范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不仅不会束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而且将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衍生出来的。但是两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过程中其所属的历史范畴又不一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两者存在众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主要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入手,其中包括继承关系、发展关系以及创新关系,并且就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奎 《学理论》2008,(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具有同质关系、承继关系和非包含关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百年征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着、发展着的毛泽东思想。二者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永远的智慧财富和精神瑰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和认识.从系统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及其科学把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严谨的科学体系.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理论体系中的三个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等,都要有一个整体性认识.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处理好该理论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标志,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全面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从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入手,从历史主题、继承创新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进一步研究、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当今世界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坤 《学理论》2013,(9):116-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它在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等方面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鄢新萍 《理论探讨》2006,1(6):24-26
从毛泽东思想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当代化相统一的产物。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解读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一次新的视角转换,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进程中提出的,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四次大争论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无不是社会各界围绕着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展开的思想理论交锋、争论的结果.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社会资源,它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