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易兵 《重庆行政》2016,(1):23-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庆市黔江区作为国家、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区重要经济中心和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的重点开发区,是渝东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典型代表,也是渝东南科技创新工作的浓缩版。本文拟对黔江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解剖研讨,从而窥斑知豹,进而提出整个渝东南地区的工作对策,以期为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为实现渝东南保护与开发、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何治江 《重庆行政》2014,15(6):27-28
正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腹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包括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总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4万人,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渝东南也是全市生态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和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要改变渝东南的面貌,科学发展是必然。而只有发展,渝东南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重庆东南部中心,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定位的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之一,全区幅员2402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近年来,黔江区始终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实施"城市东进"战略,创新构建以1个中心城区、10个重点集镇、100个农民新村、1000个特色院落为载体的"4个1"相对集中居住体系,"一城五组团"城市骨架基本成型,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分别达到23平方公里、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3.8%,高品质特色宜居城市显现雏形.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持续建设,重庆市《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定位更加清晰。加强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渝东南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和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渝东南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也成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5.
《新重庆》2007,(8):F0002-F0002
我市建设“一圈两翼”渝东南片区专题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渝东南地区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肩负起加快发展的重任,认真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渝东南地区加快发展,早日把渝东南地区建成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带、扶贫开民示范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黔江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建设,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重庆直辖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构建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总体目标,通过艰苦奋斗,交通建设实现创造性地提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对武陵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十五”时期黔江交通建设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八大“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号召下,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将重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南地区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继而,渝东南武陵山区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着力生态文明建设。渝东南地区如何在完成保护生态这个重要任务的同时,及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这是建设好生态保护发展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办学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特别是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后,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渝东南片区起到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推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贺东 《公民导刊》2009,(7):F0002-F0002
重庆市正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4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确认成立的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黔江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全区新型王业化进程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钟伟 《重庆行政》2022,(1):23-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7月,黔江区被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类区县,要求力争到2030年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形成示范效应。一、黔江区着力打造重庆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的机遇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为黔江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跨越性发展新征程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汪洋 《新重庆》2007,(8):4-8
渝东南地区是我市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区域。渝东南地区的改革发展,始终是全市上下倾心关注的大事。确立“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以后,渝东南地区的范围扩大到包括武隆在内的1区5县,涵盖近300万常住人口和全市近1/4的幅员面积,成为“两翼”之中的重要一翼,承担着助推全市发展的艰巨任务。但从总体上看,渝东南一翼仍然是全市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2006年人均GDP仅为800多美元,不仅与一小时经济圈差距很大,而且也仅为渝东北的86%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重庆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务实行动,为区县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重庆市黔江区作为中央和重庆市定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黔江大地上这条主线,发挥区位、生态、开放、服务、文脉优势,努力在“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至善至美、开拓开放”上狠下功夫,勇担中心责任,彰显中心价值,加快打造“一区两群”发展格局新的增长极,在“支撑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辐射武陵山、联动‘一区两群’、链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交汇点”叠加优势、“桥头堡”支撑功能、“示范区”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健 《重庆行政》2014,(2):89-90
重庆市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秀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的征程上,秀山人民乘西部大开发东风,发扬“诚信开放、实于创新”的人文精神,紧紧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秀山建设成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及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文化活县”战略,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为渝东南经济强县和渝、鄂、湘、黔交汇地区的少数民族商贸中心,使秀山成为渝东南——武陵山区旅游中转地,综合经济实力领先周边县,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8小时重庆”工程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关系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黔江区“8小时重庆”工程是构建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经济中心和30万人口中等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黔江区委、区政府以及区交通局高度重视“8小时重庆”工程,把它作为重点工程的第一重点,从领导力量、资金筹措、矛盾协调诸方面尽全区之所能,全力保障,有力地推进了黔江区“8小时重庆”工程的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一、黔江区“8小时重庆”工程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约198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80万。全委会明确该区域重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这就要求各区县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如何根据生态保护发展要求科学选择山地产业,充分挖掘山地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潜力,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做到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是渝东南“一区五县”目前研讨的重大课题,笔者也对此做了大量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6个区县的经济总量,相对于其余4个功能区偏小,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部分区县甚至仍没有破题。在渝东南地区,一般制造业也没有什么基础,现在"无中生有",非常困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矿产品加工,但随着经济下行,矿产品价格下降,而且矿山开采,对生态破坏非常严重,不符合"生态保护发展区"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布局在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南勉强为之,违背规律。但聚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但有  相似文献   

17.
王茤祥 《北京观察》2021,(10):28-29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家在科技创新最高地进行改革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性工程.因此,必须要在国家创新总战略下来找使命、找定位、找突破口. 建设北京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我国科技创新总战略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总战略的核心和总抓手,这既是我国顺应当前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指数化等创新趋势已经演化为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回应国内外严峻发展环境的"倒逼"之举,旨在为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系统支撑和长远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黔江区、石柱自治县、秀山自治县、酉阳自治县、武隆县、彭水自治县等6个区县(自治县)划分定位为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一)"我最关心的是市政府将如何支持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在本次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汤亚兵说,秀山自治县作为全市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保障财政刚性支出已力不从心,要承载起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重担,自身力量实在是捉襟见肘,必须从市级层面  相似文献   

19.
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体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我省正在摆脱以原生态初级产品打天下的局面,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及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全面振兴吉林提供了有力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省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8月8日至10日间,由  相似文献   

20.
《公民导刊》2012,(1):134-135
从2007年初学生仅千余人,到2009年学生突破万人,从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得点中职学校,到2011提昂首阔步跨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两年完成规模突破,三年实现两大跨越,用行动和事实书写了一个职业学校的腾飞神话,如春风化雨般,为重庆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为黔江区和渝东南民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