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农村贫困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议题。与传统贫困治理模式不同,精准扶贫具有更强的实践导向性和制度针对性,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根本之策。然而,精准扶贫在农村贫困治理中也存在诸多困境,有必要对精准扶贫政策加以改进:改革精准识别的制度掣肘,把握精准施策的技术靶向,锻造精准扶贫核心力量,完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协同和民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扶贫是全面小康的重点。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节点的迫近,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形势紧迫。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全面吹响"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冲锋号。在奋力冲刺"十二五"、科学谋划"十三五"的关键节点,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充分说明这一项工作的极端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扶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2017年12月28日下午,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主办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等专家,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蔡小伟、中共广西壮族自  相似文献   

4.
2020,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脱贫攻坚的成果无法巩固,那么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承诺也就很难实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既要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也要保证不出现新增的贫困人口。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制度创新,保持政策和机制的连续性、稳定性,使精准扶贫的成果不会因为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而减弱。对此,要做好精准扶贫的三个转变,即减贫的目标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减贫的区域从单纯的农村减贫转向城乡统筹;并在此基础上从精准扶贫转向全面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江仕敏 《创造》2015,(8):16-21
<正>一边是2020年全面小康倒计时嘀嗒入耳;一边是贫困之重、扶贫之艰。云南扶贫攻坚如何发力?4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3.18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4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47元提高到6314元——"十二五"以来,作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在扶贫开发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两轮驱动",基础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多措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6,(7)
正消除贫困,是人类千年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基石,必须最广泛地汇聚智慧和力量,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开展"救济扶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发展能力;从实施"扶贫攻坚"的国家行动计划,到确立"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目标: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大绩效。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日渐迫近,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以精准扶贫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就要完善工作机制、精准摸清贫困底数、处理好扶贫关系、给予扶贫干部更多关爱,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大》2021,(7):56-56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扶贫事业的生力军,金融机构如何发挥攻坚作用备受关注。在行动上见真章于发展中求实效近年来,重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围绕金融精准扶贫,用心用情用劲、做深做实做细,把一个个扶贫项目、一件件扶贫实事抓到位、见实效。  相似文献   

9.
崔联会 《前进》2016,(7):32-34
正未来五年,全面小康是主旋律,脱贫攻坚是关键词。山西农信社作为扎根农村的"百姓银行"、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如何进一步理清思路、精准定位、精准谋局、精准施策,既勇于担当、履行好社会责任,又把握机遇、在精准扶贫中强基固本,为全省农信社实现转型提质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是每一名山西农信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过8年精准扶贫特别是5年的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历史性解决,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自全市扶贫攻坚座谈会议召开以来,武隆县遵循"两年摘帽、三年巩固、五年小康"三步走的攻坚时序,按照"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持续发展"的逻辑思维,探索推出了以生态、旅游、电商、金融、股权为核心的"五个+精准扶贫"模式,为如期实现县域整体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减贫"越线",推动持续发展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就武隆"电商+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作一解读,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的扶贫攻坚重点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毕节试验区作为贵州比较落后的地区,精准脱贫是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总结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进一步从实践层面阐释统一战线助推毕节试验区实施精准扶贫如何解决困难,消除障碍,让更多人真正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时期,是楚雄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消除贫困、建设小康,时不我待。脱贫攻坚既要有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决心,也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和准备,增强定力,精准发力,持续加力,久久为功,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吹响"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冲锋号,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采取超常举措,下过硬功夫,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全力以赴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我区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我区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  相似文献   

16.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在慈善法深化实施阶段,必须充分认识慈善事业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以慈善助推精准扶贫,扶助困难群众共建小康。一、精准扶贫是慈善的历史使命慈者仁心,善者大美。慈善是以仁爱之心同情、扶助弱者的人间大爱。往来古今,乐善好施、守望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5,(12)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还没有富裕起来的贫困户。2014年,国家针对各地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的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新的扶贫机制。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要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识,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现阶段脱贫工作已经入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时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精神实质,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立足实际,不断调整脱贫策略和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者的良性互动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具有必然性。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贵州呈现出了不少两者良性互动的闪光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法制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制约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重大战略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精确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但基于L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仍遭遇着结构化困境。贫困的"多元性"与帮扶措施的"简单化"、精准扶贫内涵的"丰富性"与基层实践的"局限性"、脱贫攻坚的"暂时性"与能力建设的"长效性"之间存在矛盾,贫困群体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和反贫困实践中的性别盲视等,都导致精准扶贫实践陷入了结构化困境。基于此,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严格执行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不断进行基层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并纳入社会性别意识等优化路径,从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