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是发展的问题。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反抗"贫困"的实践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贫困"和"发展"的理解。湖北宜昌市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地更新了发展理念,精准地寻找了贫困地区的生态适应位,精准地把握了贫困地区的实践能力——资源系统矩阵,精准地创造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地构建了精准扶贫的评估体系,最终使得宜昌市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互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9)
生态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化,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必须与民族群众的减贫脱贫特别是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广西桂中民族贫困地区的独峒乡和六巷乡进行田野调查,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精准扶贫和生态旅游、生态文明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等关系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贫困人口众多,减贫之路曲折而又漫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贵州实施了多项扶贫政策。一些地区脱贫致富的同时,有些地区却被排斥在扶贫政策之外。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精准扶贫之路势在必行。从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贵州扶贫模式,力争使贵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力图为全国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萌  刘志彦 《人民论坛》2014,(10):80-82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及动态均衡,当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科技为支点,用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确定经济发展平稳、高质新常态;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市场体制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5.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达川区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结合自身的生态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精准扶贫、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及动态均衡,当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科技为支点,用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确定经济发展平稳、高质新常态;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市场体制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形式与战略举措,社会工作因其特有的作用可以助力精准扶贫。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精准扶贫的主体、服务、资源等不断"嵌入"社会工作,另一方面将社会工作的语境、理念、方法与精准扶贫相互融合,从而有效促进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正11月初,全国党刊"聚焦贵州走新路"调研采访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走进多彩贵州,感受贵州借势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后发赶超的优势和魅力,你会发现推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的贵州故事,越来越精彩。  相似文献   

9.
中央把贵州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之一,既是对贵州的信任,更是贵州的责任。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内在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强化目标导向,切实发挥先行示范的引领带头作用,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体制改革,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实践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8,24(1):58-6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存在内在有机联系。文章着重论述两者密切关联的具体表现,在实现两者良性互动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新国发2号文件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支持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对人的生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离不开最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其规范和控制。文章基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考察,分析法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关系、认知理念、破坏行为控制的内在机理,指出贵州社会结构剧烈变迁、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立法民族性自治性不足等制约因素,并立足贵州民族地区提出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控制人的自然本性、人与自然的生态利益、生态理性行为和生态文明制度变迁等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主体责任以及纪委的监督责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做好"两个责任"的良性互动工作,促进两者共同推进,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有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到户: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扶贫攻坚新阶段的特征,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的新要求。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是在准确地识别出贫困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将扶贫资源配置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产业项目。当下产业扶贫到户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6个缺乏",即缺乏发展产业的市场信息、启动资金、技术基础、劳动力、奋斗精神和支撑条件等。只有破解这些难题,才能打通阻碍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以西丰、清原、抚顺、新宾、本溪、桓仁、凤城、宽甸、岫岩等九个林业重点县(市)为主体的辽宁东部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水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辽宁东部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晓霞 《长白学刊》2013,(3):106-109
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对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当前及长远发展十分必要。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基本形成了覆盖资源利用、主要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框架格局。但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仍明显滞后于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存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系统性不足、衔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主体协调和良性互动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则存在基础理论和前瞻性研究不足、市场缺乏流动性、制度规范缺乏、认识有待深化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加强基础性研究、强化体系化建设、加快试点推进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重视主体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持续推动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为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钱巨炎 《今日浙江》2010,(13):31-31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实行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体制、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具有相同的目标逻辑和风险逻辑、一定的政策交叉和相同的"衔接点"、公共耦合属性和显著过渡特征,这使得两者具有融合治理的"天然属性"。但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集中性调整,建立反贫困标准动态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世界观。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一环,可能孕育着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是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落脚点,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可以而且应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共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民生为着力点,以民生为本,生态与民生不可分割。以丽水和滕头村生态民生实践为典型案例,旨在从理论上加以深入分析,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基本发展方向,并对生态民生建设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