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上期)   (三)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   在分析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时,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品质消费②享乐消费③议价消费④审慎消费⑤虚荣消费.在问卷中,每个消费特征均用三项测题去了解,询问受访者对每项测题的同意程度,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我们以积分方法去统计每位受访者在每项消费心理特征的属意程度,即先按各个测题的性向,对各同意程度给予一个由1至4的积分,后计算每位受访者在每项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中决定的3个测题的平均分数(即指数),分数越高代表受访者在该项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属意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就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在于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消费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并通过上一辈人的要求而影响着当今青少年。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相应的强调生活质量、注重消费档次(如名牌)和重视充分享受的观念,在青少年身上正越来越突出地呈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当然,我们也须谨防某些“富裕病态”的发生、甚至提前发生,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上发生。但是,从调查结果的总体上看,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上,当今青少年群体身上并没有呈现出非常态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民族需要用理性精神作为支撑,而理性精神又总是与勤勉、发奋、克俭等精神气质紧密相联。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关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变化这一个具体层面的深刻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迷概念的出现及迷文化的形成并非始自青少年群体,其发展也并非单独仰仗于青少年群体,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特定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质,使得青少年构成了迷群的主体;而融合媒介环境下青少年娱乐消费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迷群的大规模出现及迷文化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本文关注融合媒介环境下的青少年迷群及迷文化现象,从四个方面分析青少年迷群行为特征,并着重考察娱乐消费与青少年迷文化的建设性关系及迷文化的负面性所在.  相似文献   

4.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5.
城市青少年消费行为与品牌消费心理调研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优良传统仍然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肯定。但他们同时主张“在节约的前提下,追求舒适、时尚和流行”;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城市青少年的消费形态和消费心理也有区别;城市青少年注重品质消费、自主消费意识强、目标性消费突出,受广告影响大,品牌消费意识呈上升趋势;运动鞋消费在城市青少年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中具有极高的指标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心理不健康、不和谐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青少年由于亚健康心理导致的行为危机及违法犯罪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促进青少年心理和谐的操作层面,谈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青少年犯罪多发且日趋低龄化的现实背景下,侦查讯问的求真功能和求供功能之平衡成为刑事和少年司法领域亟待回应并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发现,青少年在侦查讯问阶段的高供述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青少年供述行为是主体因素和审讯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因素是产生供述行为的内源性因素,审讯情境因素是触发供述行为的外源性因素。考虑到青少年供述行为存在冲动性和短视化倾向,亟需构建基于心理脆弱性特征的特殊审讯方式,并从认知体系的改变、负面情绪的消解与情绪调节角度对青少年供述行为加以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应正确看待当前青少年“高消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高消费”现象是当前成人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中学生“高消费”忧思录》一文揭示了某些青少年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对青少年“高消费”现象不能一概而论,要作具体分析与深层思考。下面我想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1、青少年消费支出高,但不等于青少年追求高消费。据我国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2002年)的调查,0—12岁儿童消费支出均占家庭总收入的24%左右。其中,孩子的服装支出占孩子总消费的12.1%,居第一位。儿童的玩具支出占总消费的4.9%,居第二位。以前,花50元能买一小堆玩具;如今,不少父母望玩具店止步,不…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青少年的文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身心发展因素影响,青少年文化消费具有求新求异、时尚多变,形式丰富、需求强烈,追求感性刺激、注重心理慰藉等特点。在信息时代和价值多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青少年工作者及其它社会的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准确把握文化消费内在规律,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三、青年消费趋势的特征及引导 透视未来五年青年消费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三个显著特征: (一)消费观念转向享受生活 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在消费观念上,是青年人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消费传统日益生疏,不再尊从前辈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习惯,“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为了享受生活,青年人不象前辈那样喜好攒钱守财,信奉能挣会花,用钱买时间,用钱买空间,用钱买快乐,用钱买形象,用钱买健身,用钱买环境,用钱编织舒适。在他们的心目里,吃喝玩乐不再是贬词,“新三天,旧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伟 《青年探索》2005,12(2):61-64
亚文化是一种对抗社会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亚文化的极大倾向性。亚文化通过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熏染,诱导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发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的表现特征和深层次原因及影响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观点     
▲培养青少年现代风险意识《光明日报》2003年6月26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沈杰博士指出,在青少年教育中必须从促进整个国家向现代化转型的角度出发,树立他们开阔前瞻的风险意识。他说,我不太同意“危机意识”这个说法,而更愿意使用“风险意识”这个词。风险意识塑造开放心态,帮助我们随时应对新的危险。当今时代,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的来源之一是我们所处的全球化背景,不管是非典,还是吸毒、走私、黑客、恐怖主义等等;之二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环境,导致污染及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之三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带来的危险,如核泄露,…  相似文献   

13.
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对象也在时刻发生着转移,大学生作为整个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再是只会呆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而是正在更多地融入社会。对手机消费的追求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那么,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现状到底怎样?其消费是否理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以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心理与行为为主要线索,运用消费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武汉市高校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与心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逆反心理是目前在我国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教师、家长及社会已经普遍感觉到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现状初探刚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育者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1.超限逆反。是指当客观要…  相似文献   

15.
直面崇拜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分析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机制发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存在“以偶像为中心”的他恋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等几种不同的行为类型,在心理动因上则表现出理想我的投射、现实我的肯定、认同与归属的需要以及渲泄缓解压力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这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具有积极地引导与调节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即写即发的网络比以往任何媒介都更敏感地反映着“时尚”与“流行”的口味,网站、书坊的作品排行榜也在鼓动着人们的消费心理。“流行,还是不流行?”“时尚,还是不时尚?”已是摆在作者和读者面前的必答问题,对这一哈姆莱特式问题的回答方式,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人们与时代潮流之间的亲疏关系。 “时尚阅读”与“流行品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文学在时尚与流行面前是拒是迎,作家与读者有着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在分析对象某甲的矫正案例中,针对侵财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矫治模式,为我国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影视审美心理及欣赏趣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在我国影视观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广大的青少年。青少年热衷于观看电影、电视,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心理和欣赏趣味?“青少年影视审美心理及欣赏趣味”一文将为你揭示。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群被称作粉丝(英文fans的音译)的年轻人,在偶像出现时喊破嗓子、在偶像离去时流下泪水。偶像崇拜,成为他们“体制内”生活后的放松方式。在粉丝眼中,成为一个人的“粉”,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种大胆尝试,无碍他人。但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粉丝式”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特征的重要因子,同时,引来了粉丝旁观者们关于“粉丝现象,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集体疑惑。其中,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更被这粉丝风潮裹挟着去思考:这些享受着追星快乐的青少年,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心理体验?青少年偶像崇拜,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心理机制?教育,应该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20.
过激行为是自身心理不平衡最厉害的爆发性反应,因而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心理学方面来说,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教育,以抑制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一是进行修养教育。过激行为,一般会发生在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爱计较、情绪波动较大的人身上。这样的学生自控力低,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缺乏修养”。老师需要在如何处世、怎样礼貌待人等方面教给学生有关礼仪知识。因为修养一旦提高了,心理就比较稳定,即使无故加之也可不怒,骤然临之也可不惊。二是与人为善教育。青少年学生如果没有与人为善道德,常会由“愤怒心情”向“暴力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