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广告包括三种类型即面向儿童的广告、有儿童参与演示的广告以及一切可能影响儿童的广告.外国法律大都对儿童广告作出严格规制,表现为限制播出时间、场合和技术条件,限制广告的内客与表现形式,限制儿童参与广告演示等.规制儿童广告是为了特别保护儿童父母及其他亲友的合法权利、儿童所在家庭的利益以及间接保护儿童自身的权益;并且保证儿童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我国应当从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儿童广告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2)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充斥我们的生活。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对社会产生直观的、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认知心理、接受心理等精神文化品质。而儿童广告,更是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关联。对儿童广告中的伦理问题做简单剖析,并提出儿童广告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如下:真实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香港廉政广告在建设"廉洁香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香港反腐败成功经验中的重要方面。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香港廉政公署自1975~2008年之间所投放的66则电视廉政广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香港廉政广告在诉求对象的选择、关键诉求的设计和诉求方式的运用等三方面都有策略性安排。这些经验知识对于近年来内地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廉政广告手段的运用具有积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金时段     
桃源 《瞭望》2004,(40)
商家做买卖,少不了吆喝。在电视上吆喝,名日电视广告。要提高广告的收视率,当然是黄金时段为佳。而黄金时段,自然以晚上7  相似文献   

5.
以六省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出发,将儿童自我保护观念强弱作为儿童受伤害的内因进行分析,探讨儿童自我保护观念对儿童受伤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宏观要素层面,儿童对儿童权益基本价值观的自我认知越高,其受伤害的可能性越低;在中观组织层面,儿童对儿童保护者职责和义务的自我认知越高,其受伤害的可能性越低;在微观行为层面,儿童对日常生活安全意识的自我认知越好,其受伤害的可能性越低。基于以上发现,建议加强相关立法,修改相关法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事业;建立以社区照顾模式为中心的儿童社会支持保护网络;提高监护人保护儿童的意识,最终提高儿童自我保护的认知,降低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电视广告是综合艺术,创作汽车电视广告涉及声、光、色、造型、运动摄影以及特技等运用,但是搞好广告创意是最核心和首要的工作。广告创意,其关键为“创”。所谓创,就是创造、创始,是“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创意是广告的生命,世界上广告的发展就是创意的不断更新。一则广告能否发挥作用,产生好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它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黑龙江省贫困县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工作等方法,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对广告的总体态度比较消极,但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学生对广告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异;相比理性诉求方式的广告,他们对感性诉求广告的态度要明显积极;城市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点表现为:"崇名"、时尚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1979年,中国的商品广告在销声匿迹10余年之后重又出现,并迅速发展。从1983年到1993年10余年间,全国广告营业额从2.34亿元增加到134亿元,人均广告费从0.23元增加到11.3元。而电视广告又以其形象逼真、接受感强、直接刺激消费等特点,倍受商家青睐,电视广告的营业额1993年已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22.0%。 至1992年,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广告=商品+女人,女性成为广告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于是,《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10.
流动儿童群体作为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其义务教育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学界和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以武昌区实地调研的调查数据和访谈为基本材料,简要分析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和学校的义务教育需求,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程福财 《青年研究》2012,(1):50-56,95
儿童抚育事务在传统上主要由家庭承担。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才开始系统关注并发展儿童社会福利,为抚育儿童的父母提供制度化的国家支持,并对父母亲权的实践进行国家监督。尽管不同的儿童社会福利理论对于如何界定家庭与国家在儿童抚育与儿童福利供给过程中的关系模式存有分歧,但是,关注得不到家庭适当抚育的儿童的福利,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福利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识。鉴于我国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儿童抚育模式出现失灵,积极发展选择性的儿童福利服务具有其充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同伴关系为切入点,考察社会结构异质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网络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建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交往对象呈现外向发展特征;流动儿童的兄妹数、成绩好坏、自身生活方式以及对城市居民态度的认知对其发展同伴关系的主动性有影响;流动儿童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对其发展同伴关系对象选择有影响。本文以实证研究回应了几种相悖的研究结论:布劳的肯定性结论与国内多数学者的否定性结论,系出自不同语境,各有合理性,但某些结论也需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翟继辉 《学理论》2010,(22):77-7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运用社会化相关理论,利用对黑龙江东宁县300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从社会化的主体——外出的父母、家中的监护人、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来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到2002年,我国电视机拥有量已超过3.5亿台,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以上,电视机的销售数量还在以每年10%的增长率不断递增。电视广告规模在我国传媒业处于“霸主”地位,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2002年的广告收入超过70亿元,年增长率在7%以上。维亚康公司中国首席代表、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裁李亦非认为,中国电视广告市场约为100亿美元,而且这个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全国已有37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这显然与国内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人才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0)
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预算标准法,以夏县农村地区儿童抚养成本为研究内容,详细测算了在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下,生活在不同家庭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抚养成本。本研究还就所测算的儿童抚养成本与夏县农村地区主要社会救助项目进行了比较,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相当于温饱线,五保救助标准比低保标准略高,但是也仅仅覆盖了衣食成本。  相似文献   

17.
王娆  李宏超 《学理论》2013,(32):279-280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是其认知发展理论的衍生物,它包括游戏的实质、功能和三种游戏类型及其发生发展。认识游戏理论对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前教育和在游戏中成长的儿童来说十分有意义,为儿童游戏提供理论基础,提升儿童游戏活动的质量,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5)
伴随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经历数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之后,国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广告行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手和宣传媒介。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经济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有发达的广告行业作为支撑。而近年来,中国社会全面进步,无一不与广告行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案例为线索,通过电视广告分析及行业层次分析,深刻揭露了中国电视广告当前发展的基本现状,厘清了央视与省地级电视台电视广告投放的差异,梳理了不同经济背景下电视广告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儿童早期教育领域也逐渐成为智能机器的应用方向。但将智能机器应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利弊影响等均是产品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的哲学反思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跟随父母而来的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以南宁市江南区L社区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实践,并分析小组工作方法在流动儿童城市融入服务过程中的成效以及不足。本次实践的结果总体达到目标,对流动儿童活动之后的家长回访发现,这些儿童的城市融入成效明显,但在实践之后的反思中也发现其中有待提升和改进之处,本次的实践反思经验以期能对广大社会工作者有效推动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