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特定关系人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特定关系人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速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司法解释将特定关系人参与受贿的行为纳入受贿犯罪范畴问题,从"特定关系人"的范围的界定、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问题的理解和证实犯罪的证据体系等方面,全面论证了如何判定关系人受贿问题。  相似文献   

3.
邝雅婷 《法制与社会》2011,(20):274-276
本文围绕《刑法修正案(七)》将特定关系人参与受贿的行为纳入受贿犯罪范畴问题,从条款是否为新罪、行为的司法认定、罪名命名等方面问题,对特定关系人收受受贿行为的罪名争议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薛津 《天津检察》2008,(2):31-3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将“特定关系人”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纳入到受贿犯罪主体范畴。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特定关系人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高对于"特定关系人"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七)》所提到的"关系密切人"适用标准不统一,给司法实践和理论带来了困惑。我国应该对"关系人"统一标准,取消"特定关系人"的称谓,统称"关系密切人"。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2年7月,"特定关系人"入罪正好5年。"特定关系人"犯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新趋势?相关法律条文如何在碰撞中收紧藩篱?"特定关系人"这一名词作为法律概念走进公众视野已近5年时间。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10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工作人员身边的人代为收受贿赂或直接收受贿赂的现象日益突出,这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试图对"关系人"概念的沿革、范围的界定,以及"关系人"收受贿赂的司法认定进行分析,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关系人"受贿犯罪能更好地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8.
24.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的能否认定为商业受贿? 答:在商业贿赂犯罪中,一些人采取给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情妇(夫)或者其他与其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根据《办理受贿案件意见》第11条的规定,这些人员称为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的方式感谢或者请托国家工作人员为自己谋利,对此种行为定性分歧较大。有的认为,“安排工作”不属于刑法中的“财物”,接受“安排工作”不能认定为受贿。有的认为,工作和工资是挂钩的,接受“安排工作”就等于是接受财物,可以认定为受贿。  相似文献   

9.
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罪一种新的犯罪类型.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的受贿罪,并不包括由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这一新的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朱运河 《法制与社会》2010,(35):210-211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7月8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受贿行为的,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特定关系人、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然而,检察机关在现实侦查工作中很难证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共同故意,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案,此类犯罪规避法律制裁的成功率很高。本文主要从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探析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几种情况,进而提出为遏制和打击腐败,建立国家工作人员严格责任下的有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罪推定证据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七)》对受贿罪的主体进行了扩大性修改,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关系密切的其他人涵盖进受贿罪的范畴,突破了以往传统刑法学观念,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并得到司法工作者的广泛赞扬。本文从"特定关系人"的界定入手,对"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的特征予以评说,对其司法认定从犯罪构成方面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立法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初步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系人”受贿的定罪规则体系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修正案(七)和以往若干司法解释对于"关系人"受贿问题的系列规定,形成了"近亲属"、"特定关系人"和"关系密切的人"等不同术语,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导致了"关系人"涉及受贿犯罪时定性规则的复杂化,对此进行梳理显得极有必要。同时,结合刑法修正案(七)来分析以往司法解释中关于不同"关系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时的差异化犯罪成立标准的合理性,并以此来反思现有司法解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元旦过后,被网发称为"一夫二妻"区委书记的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董锋,被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40万元.董锋的"特定关系人"情妇陈文,也因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昔日骄横跋扈、沉溺情色的董锋,如今成了真正的阶下囚.董锋被判刑的消息至今未有报道,本刊首次向公众披露这一信息.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客观的解释论,本罪客体宜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党和政府的威信、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与财物的不可交换性。客观方面的不正当利益,应该具备形式和实质的要求;所收取的财物也应该做扩大解释。主体方面,应将"关系密切的人"的概念取代"特定关系人"的概念,且应该从刑法谦抑原则限制对"关系密切的人"做任意的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15.
胡伟 《天津检察》2008,(2):43-44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职务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往往不是其本人亲自收受请托人财物,而是授意请托人将财物交由“特定关系人”收取。这类行为,虽然表面上国‘家工作人员本人没有获得财物,但实质上行贿人的指向是很明确的,送给特定关系人完全是根据国家工作人员的意思,是国家工作人员对于财物的处置行为,同样可以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获得了财物,故应以受贿论处。  相似文献   

16.
对非身份者认定为受贿罪共犯,既要符合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也要符合“两高”《意见》的规定。“特定关系人”成立受贿罪共犯必须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必须有共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相似文献   

17.
曾子红 《法制与社会》2011,(28):69+73-69,73
本文结合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控辩大赛案例,并根据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便利、特定关系人、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以及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笔者认为案例中张晓林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相似文献   

18.
颜武 《检察风云》2014,(6):54-55
2013年10月7日,希腊前国防部长阿吉·索卡扎波洛斯因洗钱和受贿罪被判处20年监禁.雅典法庭认定其伙同亲属和前同僚,在军火交易中收受5500万欧元贿赂.其他1 6名涉案人员也分别被判处6年到16年不等的监禁,其中包括索卡扎波洛斯的现任妻子、德国籍前妻和他的女儿.此前的3月4日,索卡扎波洛斯已因多年对税务机关隐瞒资产和收入被判处8年徒刑,并被罚缴52万欧元.  相似文献   

19.
董震  石晓芹 《检察风云》2013,(19):60-61
夫妻自离婚后,他们之间的一切法律关系就不复存在。江苏省宜兴市的一位男士却匪夷所思地向法院请求继承前妻的遗产,没有继承权的前夫可以继承前妻的遗产吗?2013年7月13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特殊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认定前夫对前妻在离婚后尽了较多扶养义务,可据此分得适当遗产。据悉,这是法院判决离异丈夫继承前妻遗产第一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知情型受贿开始大量涌现 由于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迫使部分受到威慑的腐败官员改头换面,他们一改过去自己直接受贿的方式,转由让其特定关系人或其他人利用自己的公职之便收受贿赂.此类案件中,由于公职人员躲在幕后操作的方式极为隐蔽,加之涉及的刑法理论和适用问题也较为复杂,所以往往难以使其得到有效的法律制裁.其中,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知情以及其知情的具体情况,是其成立贿赂犯罪与否的一个关键问题.此外,赃物的分配处理情况也在刑事责任认定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