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犯罪统计是社会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犯罪统计的研究则显得相形见绌①。本文不揣江浅陋,试图从犯罪学、刑法学和统计学的结合上,对犯罪统计问题提出管见,以期抛砖引玉。一、犯罪统计对象——刑法学上的犯罪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法律现象。犯罪统计的对象,不是犯罪学上的犯罪,而应当是刑法学上的犯罪。犯罪学上的犯罪是指一切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法定犯罪”、“准犯罪”和“待犯罪化犯罪”。其基本特征是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法学上犯罪则不然,它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就是能够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各种事实情况总和,它用以说明国家根据什么样的事实原因对犯罪人作出最强烈的谴责,并要求其承担刑事法律上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我们认为,为使我国刑法学界对刑事责任理论的研究向深层发展,发挥这一理论对刑事司法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对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问题进行科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刑事法律关系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法律关系作为刑法调整的对象,是刑法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并加以调整的因违法犯罪行为而引起的控罪主体与被控主体为解决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尽管犯罪反映着违法的个人与国家既定秩序的冲突,但国家不可能成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解决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应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4.
刘强 《法学研究》1991,(4):45-48
刑事责任理论,在整个刑事法律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刑事责任的根据又是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指导刑法学、刑诉法学、劳改法学的研究,对改进、完善整个刑事立法及法律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对法人追究刑事责任是否必要和公正?等有关法人犯罪问题是国内外法学家长期争论的热题.综观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争鸣,其内容已涉及到:对以自然人犯罪为中心的刑法学包括犯罪论、刑罚论等传统理论的突破;对现实存在法人犯罪的分析和认定;对现行法人犯罪刑事立法、司法效果的评价;对我国刑法典应否就法人犯罪问题作相应规定等诸多重大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刑事法律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缄口不谈刑事法律关系问题,似乎它的存在与否同法学本身的研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随着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不难发现:“刑事法律关系”已成为当前刑法学、法学基础理论等学科的一大问题。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开的疑题: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刑事法律关系,那么对法律关系作一般的概括是否合适?“刑事法律关系”论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犯罪构成论、刑罚论等等的关系)如何?与其它法律关系相比较,刑事法律关系有没有意义?等等不一而足。回避这些问题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上面提出的问题对刑事法律关系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犯罪价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价值论,即对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应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是近代社会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刑法理论界着力研究,学派林立,观点纷呈又至今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因此犯罪价值论作为理论刑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各国刑法学界所重视。本文作者在评价三大法系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融汇东西,博采众长,就犯罪价值论的理论根基、犯罪存在的社会评价以及犯罪存在的个体评价三个犯罪价值论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8.
经济自由与安全的矛盾孕育了刑事法律的嬗变和更替,骗购外汇行为的非犯罪化与犯罪化随着这一矛盾的冲突而逐渐展开.自<决定>将骗购外汇行为犯罪化伊始,如何认定本罪便成为理论探讨的题中之义.<决定>之前<解释>的法律效力如何,司法实践中怎样把握法律适用的标准遂成为理论探讨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以为犯罪仅是刑法学中的概念。其实,犯罪不只是刑法学的概念,犯罪是一种评价事实。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有自己的各不相同的犯罪概念。因此,可以对犯罪概念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研究。本文仅从刑法学与犯罪学这两个学科的角度,对犯罪概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两个学科的发展有所裨益。对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人们已比较熟悉,即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但对于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却不甚了解,即使在犯罪学界,对此也一直存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就是刑法学中的犯罪概…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学中,由于法律制度不同,对犯罪动机的认识也存在差异。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动机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其研究成果对刑法学、犯罪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分析不同学科对犯罪动机的认识、解读犯罪动机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犯罪动机的理论模式,并着重对模式中的三个要素(内在起因,外在诱因,自我调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刑法学研究的层面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犯罪与刑罚”有不同层面的意义。刑法学可细分为注释刑法学、概念刑法学和理论刑法学。注释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为刑法条文中静态存在的模型的犯罪与刑罚 ,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为法律关系中动态存在的实然的犯罪与刑罚 ,理论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为立法观念上虚拟存在的应然的犯罪与刑罚。  相似文献   

12.
<正> 刑事责任问题是刑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是,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事责任的理论研究,仍不够充分。这种状况,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显得不相称。本文拟就刑事责任概念,谈谈中苏两国刑法理论观点的同异,以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一、刑事责任概念定义的比较我国1979年出版的法学词典对于刑事责任概念所下的定义是:“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刑事法律规定的责任。”这一定义表明,它把刑罚处罚作为刑事责任的全部内容,仍然把刑事责任与刑罚等同看待,直到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才发生了变化。该卷对刑事责任所下的定义是:“犯罪主体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冲突及法律调整王洪宇冲突之一:与刑事实体法的冲突──关于法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法人刑事诉讼当事人地位的确立。关于法人犯罪,刑法学界长期待否定态度,相应的刑法条文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近年来随着经济领域中打...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及反恐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恐怖主义犯罪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危害之烈,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严密法网以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我国政府同样高度关注反恐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有关反恐法律制度建设仍然很不完善,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够深入。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举办了“反恐立法问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反恐怖犯罪立法如何完善、反恐怖犯罪中的人权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刊发几位专家学者的专题发言,同时刊发本刊记者关于此次学术会议的综述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把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刑法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刑法学,是我国当前刑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理论的几个重点问题,作抛砖引玉的介绍和论证。一、犯罪本质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和刑事法律制度,向来否认法人犯罪;现行《刑法》只承认自然人是犯罪主体,迄今为止,多数刑法学教材和专著都写道:“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1985年以来,刑法学界不断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犯罪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和表现形式。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里,不同国家的犯罪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研究并建立犯罪构成理论,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我国社会存在的犯罪现象和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上。但是,我国目前刑法学界公认的、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上是从苏联搬过来的。而中国同苏联,国情毕竟不同,完全照搬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并说明我国犯罪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根据我  相似文献   

18.
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兴良 《中国法学》2007,10(3):156-169
违法性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犯罪的一个重要属性。大陆法系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对此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大陆法系刑法学将违法性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纳入犯罪论体系,而苏俄刑法学则在犯罪概念中讨论刑事违法性,并因受到社会危害性概念的遮蔽,违法性理论的内涵极度匮乏。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刑法学与苏俄刑法学中的违法性理论进行比较,阐述了违法性的内容,并主张将违法性纳入犯罪构成体系,在违法性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与诸特殊形态之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亚东 《法学研究》2009,(5):131-144
犯罪构成系刑法学理论对行为成立犯罪之基本条件的概括,其同犯罪诸特殊 形态之间在逻辑上存有一种“一般与特殊”的转承关系。但在我国刑法学界所沿袭的前苏联的刑法理论中,始终对这种转承关系未能作出适当的解释与安排,存在一些含混甚至错误的提法,以致学界长期在体系的逻辑结构问题上纠葛论战,从而对一些疑难案件的处断产生负面影响。于此,有必要在中国通说性的犯罪论的基础上,以德日刑法理论为参照,对犯罪构成同诸特殊形态之间的转承关系进行辨析梳理,以完善中国刑法学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刑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以及既遂为故意犯罪发展阶段的观点,已经被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的观点所取代。但是,目前刑法学界关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的理论,仍不乏需要进一步商榷、研究,使之更加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