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并开启了中日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新时代,迄今已到不惑之年。这期间中日政治关系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两国在经贸等方面合作总体顺畅,中日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量增质升,成果显著。但近年随着中国崛起,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逆转,中日关系出现了以岛屿争执为标志的对立乃至对抗,两国经贸合作也...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5年多以来,双边的合作呈现出高速度、高层次和宽领域的发展态势。两国日益增多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但是23年断交历史形成的隔阂需要一段时间清除。未来5-10年,经贸合作仍将是两国合作的主渠道。未来15年之后,两国合作将进入超越经贸合作的更广、更深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菲经贸合作虽然受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起伏变化的波及,但总体仍保持曲折向前的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两国经贸关系形成了以下特点:总体敏感但不脆弱,货物贸易互补性较强但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双边投资偏低且波动较大,中国在菲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增长明显但起伏较大,旅游业日益升温但存在不平衡性等。推动中菲经贸关系发展的有利基础包括: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菲律宾在东盟内的竞争劣势,中国相对日美两国在对菲经贸中体现的竞争优势等。同时,中菲南海争端、两国间冲突的经贸政策则成为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中菲应积极应对经贸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两国经贸合作扫清障碍;通过渔业和油气领域的合作增加南海相关海域的稳定性,减少南海争端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干扰;提升两国互信程度以巩固经贸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之后,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走出了低位徘徊的局面,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良好势头,但离两国领导人提出的200亿美元目标差距较大。不过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拥有诸多有利因素和潜力巨大的优先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以来,俄印经贸合作得到恢复,其主要原因是两国解决了遗留的债务问题,俄罗斯开始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以及印度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发展.今后俄印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促进因素是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印度经济在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俄印两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互补性以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俄均为世界大国和互为最大的邻国,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经济的广泛互补性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面对当今不断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两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充分认识和把握好双边合作中出现的有利形势和机遇,不断提高中俄经贸合作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全面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不仅对双方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的经济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稳固两国国家关系的物质基础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经贸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日和平友好"、中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四十年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给相关企业和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也促进了两国经济增长。实践表明,经贸合作是构成中日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两国  相似文献   

8.
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一周年之际,对于推进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来说,必须立足于新世纪的历史碑界来采取新举措。为此,必须注重主要方面达成共识:认定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目前要侧重解决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使之逐步达到现代化水平;实现申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双方在现阶段有必要共同采取城市经济行为,作为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一种过渡形式;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既要考虑战略衔接又要注重市场对接,才能在21世纪初叶形成双方全面合作态势,共同进军世界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虽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从中俄两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来看,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大有可为。从政治方面来看:中俄关系进入了较好发展的时期虽然俄罗斯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中俄两国意识形态绝然不同,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没有变;特殊的地缘关系没有变;互利合作的愿望没有变;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在今后若干年内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  相似文献   

10.
深入发展中国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刘淑琪自中韩恢复经贸合作关系以来,特别是在两国建交以后,中国山东与韩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将探讨如何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使双方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多领域发展。一、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成绩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经贸交往与合作对促进两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相信,进一步扩大加深两国的经贸合作是两国企业的要求和愿望,也将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韩两国经贸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呈现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展望卢培琪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一个沿海经济大省,与韩国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21世纪,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一、21世纪扩大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中韩两国正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韩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齐头并进,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中韩两国国家元首多次会晤保持密切接触,牢牢把握中韩关系发展大方向。以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和韩国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为标志,中韩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新突破,军事和人文交流也取得进展。中韩关系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在于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贸易关系紧密,还在于中韩两国合作的需求不断扩大,两国外交政策呼应点越来越多,中韩关系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东北亚、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回首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平衡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框架下,中韩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14.
新阶段中朝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及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经历一段磨合出现的新变化使中朝经贸合作呈现出新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朝经贸合作特点及朝鲜本国经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深化中朝经贸务实合作的思路:依托中朝两国和国际社会持久的努力,以非市场机制手段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调节,通过两国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优势互补,推动朝鲜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中朝经贸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5.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哈尔滨市同韩国的经贸关系也日益密切.从2000年至今,韩国一直是哈尔滨市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下,韩国一度经济萎靡:汇率下挫,股市暴跌,国际贸易收支逆差,韩国国内大量外资撤资,外汇储备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到了中韩经贸合作.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挖掘同韩国的经贸合作潜力,实现对韩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是推进哈尔滨市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打造成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6.
刘稚 《当代亚太》2006,(10):26-29,58
2004年10月中越两国领导人就“两廊一圈”合作达成共识,并开始启动。本文分析了“两廊一圈”合作的背景、内容、目标,并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两廊一圈”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定位和功能。本文认为,“两廊一圈”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越合作,而且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越两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一项创新,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王战  张瑾 《法国研究》2020,(1):36-42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六年来,在保持全球经济繁荣和维护世界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坚实作用,它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旗帜和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平台。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中法人文交流是新时期中法两国交流继政治交往、经贸合作后的第三大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中法两国交往的重要保障。在长达8个多世纪的交往中,中法关系与中法人文交流相伴而生,中法关系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中法人文交流的丰富与繁荣,中法人文交流内容的不断丰富有力的促进了中法两国政治、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外交合作高锷中韩两国除了加强双边的经贸合作,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外交合作,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中韩关系的发展,江泽民主席于去年3月同金泳三总统会谈时就明确提出:中韩关系的发展应着眼于朝鲜半岛的和...  相似文献   

19.
中韩新农村建设: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两国交往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两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是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外资来源国,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二是中韩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与借鉴持续升温。2006年3月下旬,笔者通过google网上检索,耗时0·42秒,检索出符合“韩国,新村运动”的中文信息11·6万条。中共中央在做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前,曾专门组团对韩国新村运动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漆海霞 《欧洲研究》2012,(5):61-78,2,3
为了研究中国与各大国外交关系的变化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国际格局、权力转移、核武器、经济相互依赖以及双边关系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1960年至2009年的数据,本文建立了回归模型,并通过了检验。统计显示,1960-1989年期间的中国与大国关系受到两国GDP差距、双边贸易、核武器、意识形态这四个因素的影响。1990-2000年期间的中国与大国关系受到两国GDP差距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不受双边贸易与核武器情况的影响。2001-2009年期间的中国与大国关系受到两国GDP差距和双边贸易的影响,而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