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农村和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化,而公共服务的供给呈单一化趋势,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支撑,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路径,即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多元化的供给渠道,多元化的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2.
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其职能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依据。陕西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不平衡问题。其中,西安市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支出、经济性公共服务效率及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指标均是影响陕西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分析并探究西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成因,以期建立健全陕西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对政府包揽公共服务的扬弃,是解决服务供给低效与不足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汇聚政府、市场、社区三者的合力,满足农村居民对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是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建设具有行政化、治理模式多元化和精英治理等特点。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完善、社区建设资金匮乏、公共服务水平低和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应通过发展和完善社区民主政治、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和提高村民社区治理的参与程度等,为农村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城乡差距,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考察了陕西神木县在促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制度创新。通过对陕西神木县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探索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市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自2009年起,实施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基层治理机制的双重改善。成都的这一创新实践紧密契合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也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使然,更是政府主导体制的政策供给。政府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加速了乡村社会的分化,引发了乡村治理模式的变化。单一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无法与变化中的农村社会结构相匹配,乡村治理要求更多主体的参与。然而,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纯粹的社会组织自治无法实现,市场的力量又无法在农村社会完全实现。因此,本文认为政府仍然是城乡一体化的主导力量,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市场、社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要把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薄弱、最迫切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体制主要包含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对象、供给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和抓好当前的各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切实途径。本文从现实状况剖析为出发点,铺以理论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方向性意义。如何管理好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新型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的村庄合并、住房翻新和人口聚居,它给农村社区的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对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战略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性的供给不足一直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掣肘。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来提供,这种单一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种类单一及结构失衡等问题。运用民营化、用者付费和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政策工具可有效破解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难题,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片区成为乡镇政府与行政村之间的链接中介。以片区为基础的管理方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现代化进程给片区化管理方式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在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中,以新社区为基础创新出现的新的治理方式——社区化治理方式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下诸多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片区化治理方式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及特色。社区化治理成为未来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重要演进趋向。当然,作为一种新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革。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的充分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而农村的充分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匹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调等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要拓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渠道、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对基层政府的转型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当前城乡公共服务的状况却仍旧受到非均等化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在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以及监督机制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也构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从而给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基层政府的转型获得了来自政府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发育和社会自主性成长的动力支持。相应地,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转型的目标就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配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化政绩评价体系,建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6.
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也是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提升我国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在西部地区,突破口在农村。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分析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原因,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县城成为城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点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推进县域城乡融合正当其时。公共产品一体化是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并具有先导作用。其中,社会公共产品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公共产品一体化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数字公共产品一体化促进城乡治理融合。县域公共产品一体化受到城乡二元体制、县级财政能力、县域公共产品特性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板等因素挑战。需要统筹规划、构建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公共产品分类转型供给、全面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等,以公共产品一体化引领县域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当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抓好社区农民的就业转型,防止"空心村"的出现;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合理承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产业转移,从而产生"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城郊结合地区推行社区化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与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积极探索。在上海城郊结合地区实施社区化管理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主要存在资金短缺、资金投入率低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农村转型困境,应以健全制度政策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为保障,以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从完善社区发展需求表达机制、构建社区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机制、创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模式和建立分级负责的公共服务供给财力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寻求农村社区良性治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