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服务的单纯政府供给模式存在着决策机制不合理、筹资渠道单一、竞争机制缺失、供给结构失衡的制度缺陷,若想把财政“触角”有效延伸到最“末端”的农村公共服务之中、激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原动力”,从单纯政府供给模式转向鼓励农户参与供给模式应该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为此,必须依托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调整多重影响因素;必须...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服务问题是转型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变革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基于合作理论,应该通过重塑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确立基层社会组织的法定地住、明确合作中的各供给主体角色、实现多元化资金供给、规范合作参与机制等途径实现政府与基层社会组织的多元合作,破解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的充分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而农村的充分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匹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调等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要拓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渠道、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体制主要包含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对象、供给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和抓好当前的各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协同学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近年来党和国家的相关会议文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了确凿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的存在,以及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本性与独特优势,决定了其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证研究已证明,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有助于增进社区农民福祉、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加速基层政府转型和优化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能够为市场、社会以及农民自身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平台和机会,有助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多元供给主体的合力。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社会协同、农民参与“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4—202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涉及6个范畴,涵盖15个主题。总体来看政策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划分标准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提供,政策演进逻辑呈现政策实践时长与国家干预程度反比关系的状态,演进阶段主要呈现由采取单一的强制性政策工具的均等化强制策略到以自愿或混合性政策工具为主、强制性政策工具为辅的均等化混合策略的有序过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建立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空间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根据资金支出效率精准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差异性供给、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机制等方式,推动产业融合、人口融合与文化供给方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改革。国内外发达地区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农村和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化,而公共服务的供给呈单一化趋势,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支撑,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路径,即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多元化的供给渠道,多元化的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重塑县级政府的服务理念,建立与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在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和以农村社会评价为主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监督机制,最终建立和发展起具有西部特色的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重政府而轻社会、重建设而轻管理、重硬件建设而轻人才队伍建设的现象。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要加强管理,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运用CGSS2015年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有序Probit回归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比发现:农村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城市居民,与现实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情况形成反差,出现"倒挂"现象。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原理,城乡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充足性、普惠性和便利性的感知由高到低地影响公共教育服务体验,"不患贫而患不均"可以解释城乡满意度"倒挂"现象。此外,城市和农村实际上客观存在两个相对分割的基础教育市场,农村教育投入的增速较快,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距,但城市的组内差距仍然巨大,城乡居民皆"患不均",这为未来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也是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提升我国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点在西部地区,突破口在农村。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分析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定西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原因,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平台,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文章立足于研究当前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状况,服务中心的服务供给与资源配置状况,通过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力求描述出当前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现状与困境,并从公共服务供给的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安服务受技术条件、需求状况、供给能力、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其效用是多层级和动态发展的,不同属性的社会治安服务在供给模式上亦应有区别。文章立足公共品理论的分析视角,对社会治安服务的属性进行分析,明晰治安服务供给中公安机关与其他供给主体的职责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公众需要的多元化、分散式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6.
提高乡村健康公共服务水平以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是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从安全饮水基础设施使用机会、生活方式与家庭健康水平关系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均等没有影响到农村居民家庭的健康水平,并且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要从“物”的提供转变为提高“人”的素养,一是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机构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培养农村居民的健康主体意识,二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从小培养“人”的全面素养的发展,实现从外部支持发展向内生动力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公共治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是导致城乡及区域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根本原因。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以"服务三角"为宏观旨趣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操作策略是:按照农民需求强弱分类提供公共服务,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协同的服务政策,建立"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服务网络,营造"跨界合作"的公共服务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8.
加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社区治理,实现乡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趋多样化,而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城市社区服务内容较为齐全,而乡村社区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乡社区治理在治理模式、社区服务内容、治理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促进乡村社区治理需要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也逐步改善。但总体上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并不完善,仍然较为落后。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在于积极构建相关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农村社会建设载体,让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与城里人一样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