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韦长伟 《理论探索》2012,(5):108-112
出租车行业的罢运风波凸显了该行业的恶性生态现状。引发罢运的冲突点集中反映了两类矛盾和一个指向,即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司机与地方政府之间因管理缺失和管理不当产生的矛盾,罢运的矛头几乎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各地政府。罢运事件集中爆发说明出租车行业进入了问题多发期,折射了政府对出租车行业在准入、数量、价格及行业监管方面的不当为罢运预留了制度空间。改善行业生态现状,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政府要逐步放松管制,畅通利益表达和诉求沟通渠道,理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罗依平 《理论探讨》2006,(1):154-155
一、案例素材中国西部发生的一场公共危机,成为近年来国内最为瞩目的事件之一,宁夏银川的数千名出租车司机持续五天罢运,使这座自治区首府城市多处陷于瘫痪事件,震动了整个国家,也引起了海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今年7月28日,银川市出台一项规定:对出租车经营权实行有偿使用,对有偿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租车行业问题的根源在于在现行法律制度下,相关经济法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错位、越位和异位,出租车公司篡位,出租车司机权利缺位,行业协会监管虚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责权利不清,利益分配失衡。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适度干预,赋予司机唯一的出租车特许经营权,出租车公司应转变经营理念成立服务型的中介机构,并加强行业协会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出租车市场采用何种模式与政府的管制政策关系密切.不同的管制政策产生不同的经营模式,而不同的经营模式带来的后果迥异.其中,因为采用"北京模式"的城市经常发生群体性事件而备受争议,对因管制政策而引起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学者们更多从利益集团理论进行解释.但作者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解释.以合肥市出租车市场作为"北京模式"的代表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对司机成本和收入的调查所得出的数据以及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三大管制政策带来的效应,尤其是进入资格限制和强制挂靠这一管制政策所导致的司机利益向出租车公司的强制转移,然后以转轨国家的政府俘获理论为研究基础,从制度环境、管制政策的不合法和不合理性、出租车公司管理职能的虚置、出租车公司和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利益链条等方面来论证得出合肥市出租车市场存在政府俘获问题,进而推出采用"北京模式"的其它城市的出租车市场也可能存在政府俘获问题.  相似文献   

5.
理顺管理体制和健全法规,统筹公共交通发展,搭建政府、企业、驾驶员之间的良性沟通渠道,并规范出租车驾驶员管理.11月初以来,我国不少地方相继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个中暴露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视角,从公共政策问题出发,"重庆出租车事件"可以作为有意义的例证.通过对重庆出租车行业政策制定系统三要素的分析,特别是对政府、出租车运营公司、出租车司机和市民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探讨,构建了出租车行业政策制定的协商对话模式,各政策主体通过协商对话的民主形式平等参与政策制定,以此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8,(9)
正【提案背景】目前,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管制太严,出租车行业在我国属于特许经营的范畴,政府在出租车数量管控等方面始终没有放开,各地市出租车行业都是在垄断状况下经营;新增出租车和已运营出租车在经营权管理收费上存在二元标准,已运营出租车竞争力下降;传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5,(45)
200万出租车司机,如果算上家属就有1000万人。他们的生存状态不能长期被忽视。宏观放开市场,微观改革产权,还出租车司机自身权利,出租车司机才能进入正常的生存状态。据了解,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除工作压力外,出租车司机还要承担三个额外压力。一是面临大量黑车的低价竞争。据了解,在上海、深圳等地,“黑出租”已超过正常出租车运营数量;二是对出租车司机执法不公现象存在,造成出租车司机心理不平衡;三是在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对燃油涨价的承受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最近,南方一家钻石珠宝公司的陈经理,到沈阳办事时,在出租车上遗落下一只箱子,里面装有价值150多万元的1000多颗钻石。失主在报案的同时,还通过当地媒体发布了寻物启事并悬赏5万元。几天后,当事的出租车司机主动把箱子交还了失主。感激万分的失主随即向这位“的哥”兑现了5万元奖金。 江苏有家“失物招领公司”在营业规定中明确,当有人把拾到的东西交到公司时,公司给开具收据,并付  相似文献   

10.
一周网谈     
《瞭望》2008,(46)
本周,网民议论最热烈的话题无疑是国家4万亿元刺激经济举措,可谓叫好声一片;最令网民群情激愤的话题则当数达赖至今仍无悔改的藏独立场和言论;同时,网民还对继重庆出租车事件后一些地方再发生出租车罢运事件表示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尚焰 《党政论坛》2013,(6):37-37
2013年1月16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出通知,要求政府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惩处拒载和不打表的出租车司机。然而,这些措施对于治理北京出租车市场乱象管用吗?  相似文献   

12.
目前政务中心成为西部地方政府展示廉洁、高效、勤政、务实形象的一个“窗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西部地方政府在政务中心的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在对问题的梳理的基础上 ,根据西部地方政府的实际政策环境 ,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虽已有20多年,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个别农户之间自发的转包、出租流转占主导地位,流转的规模不大且相对稳定,一般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5%左右.近年来,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提速,土地向种养殖能手、龙头公司等规模化集中.  相似文献   

14.
夏蜀 《理论视野》2013,(9):36-40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海量贷款以及地方政府巨大而不透明的债务,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地方银行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十几万亿的贷款规模立下了“汗马功劳”。地方银行能对政府债务有如此大的贡献是与其公司治理结构密不可分的。而地方银行公司治理一直在理论政策与实际运行方面存在着争论与矛盾,本文试图用一个新的视角,在我国现行国家治理结构框架下讨论地方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旨在解决地方银行公司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化解其潜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顺利,中国将在今年加入WTO.中国政府之所以下这么大决心加入WTO,就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比如,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很快就会不需要政府批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外贸经营权要由政府审批.在加入WTO谈判中,外国人对我们的政企不分的问题追得最紧.因此,加入WTO也会对我们政府职能形成很大的冲击.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太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的服务成本过高导致的.企业很多事情都需要政府批准,花掉很多跑路的时间和差旅费,还有拉关系、送礼的费用.此外,电信、银行等服务业的费用过高,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我们要开放服务市场,引进竞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部地方政府在政务中心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 ,根据西部地方的实际政策环境 ,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福利 《求知》2000,(1):34-38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如何看待债转股,债转股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2013年8月9日刊登宋晓梧的文章指出,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是老问题了。实际上政府越位、错位、缺位这三个问题在地方政府层面表现得更加突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很多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充当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主体,搞得有的地方县长像个公司经理。在计划经济下,我们把企业办得像政府,现在是把地方政府办得像企业。比如,钢铁、水  相似文献   

19.
永增 《瞭望》2005,(19)
假日打车,聊起近日常遇见出租车司机不识路的事。"的哥"冷不丁甩出一句:老出租都改行开黑车了。北京这么大地面,没几年功夫,新手敢说认识路吗?这倒是个新闻。尽管很少打黑车,但北京的黑车日渐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三环路以外,医院、宾馆、商场、车站,凡是有需求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无照拉客车。黑车抢了出租车的生意,所以前几年常听到"的哥"们抱怨,抱怨管理部门打击不力,抱怨黑车司机不讲规矩,抱怨乘客不识真假,抱怨来抱怨去,最后又归到车份上:"一个月四五千份钱,每天一睁眼先欠公司二百,还不算油钱和修车的钱。实在没辙,只好改行开黑车去。"不知这句牢骚话多大程度上成为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0,(8):17-17
国务院将出“重拳”整顿地方高负债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规范地方债务和融资管理问题的文件(意见征求稿),正在收集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委的意见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