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政府环境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论坛》2018,(1):50-59
在数字政府环境下,政务服务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能够有效促进政务服务的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打造政务服务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然而,电子政务建设探索期"缺规划少标准""重建设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重宣传轻落实"等共性问题造成的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导致数据利用不充分、数据共享不全面,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现状难以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践需求。要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的共享,促进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发挥政策优势,以标准化为切入点,逐步应用并完善云端共享平台,深度融合机制与技术的创新,保障配套资源支撑,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政务服务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反腐倡廉+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和信息传输管道,强调的是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工具性;而"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平台,"互联网+"中的"+"讲的是融合与转型。反腐倡廉模式创新应该实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变,从反腐倡廉模式的设计阶段就融入"互联网+",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资源平台和新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2)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自2016年以来,江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一网、一门、一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亟待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提供新动力,为释放市场潜力活力提供新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助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与互联网深度交汇、有机融合的一项系统化工程。"互联网+"为农业产业链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动力机制,通过理念、制度和技术创新重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共生、互利、共赢模式转变。为避免组织目标虚化和行为碎片化,应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等原则下,注重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基础建设,重点发展"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和"平台生态圈+中小企业集群"两种产业链模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准备多域基础条件、包容多元供需主体、整合多类服务模式、指涉现实与虚拟时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旨在全面融合线下线上各种养老服务渠道和手段、功能和资源、服务过程及其成果、服务产出及其形式,构建多中心、一站式、专业化、整体性的养老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既有智能支撑又有智慧注入的日常性和应急性兼具的复合性生态综合体。"互联网+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的价值或效用要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既取决于其成果本身的水准,也依赖于其多域基础条件准备程度、包容多元供需主体程度,以及有效发挥集聚效应尺度等基础和前提。多域基础条件准备程度,涉及技术域、组织域和管理域条件的覆盖面与雄厚度,各有其条件限度。包容多元供需主体程度,取决于克服"供需主体的共情落差""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等主要难题程度。有效发挥集聚效应尺度,在于把握好"利用数字化填补供需发展堕距""利用智能化补足主体能力短板""利用一体化提升整体运行效能"等优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闫建  高华丽 《理论探索》2020,(5):107-115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改革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作为联系"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与落实工作的桥梁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地方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应然性表现为:以人为本与协同创新的理念导向,体制完善与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服务升级与体验优化的成果评价。当前,地方政府推动在线政务服务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数据基础层面存在数字孤岛困境,平台应用层面存在管理低效问题,信息决策层面支撑力度不足,整体建设过程协同创新动力缺失。为此,可通过以下四个策略推动地方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促进共建共享的数据互通,强化平台应用的规范管理,提升信息支撑决策的应用深度,促进治理视角下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公共服务的关注点,集中于效率、整合、效果、战略、客户中心等以公共产品为逻辑出发点的研究,当今社会"互联网+"模式将冲破原本固化的利益体系,成为治理主体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垄断的重要手段,社会公众也将通过参与供给的价值链过程来实现资源整合。主要关注公共服务领域的价值共创概念和关键要素等,在基于传统资源供给"单链条"思维的基础上,探讨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公共服务链条上主体价值共创角色的转变。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下以数据作为主导思维推动公共服务变革的可行性,探讨数据主导逻辑下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机理运行,提出了规划者、生产者以及公众为核心的新的互联主体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
党的十八以来,中央更加重视发展党员工作。2014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新时期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相关调查研究反映,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现状难以满足发展党员工作的新需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应该借鉴"互联网+"思路,充分拓展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助推发展党员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动设计者,"问课"教学是教师不断地从时代变化中调整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教育资源共享的时代,信息的方便、快捷获取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重视个人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教学实施的建议如下: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考核观念,促进教学发展;潜心研究教学,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0.
乡村"互联网+网格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创新性重要内容。互联网及智能化时代下的乡村"互联网+网格化"服务管理演变趋势呈现出从偶发到常态、单一到复合、点状到网状、单体到组团、现实到虚拟部分到整体的新样态。其演进逻辑是:管理思维上打破唯上级论的限制,从直线管理到闭合管理;管理实践上打破结果至上论的限制,从注重目标到注重服务;制度环境上打破制度空转论的限制,从层级单一到协同推进;组织结构上打破职能决定论的限制,从碎片管理到整体治理;技术理路上打破技术决定论的限制,从硬件技术到软件人文。总体上,应当以乡村民众需求为核心,建构一个多阶段、多流程、多标准的"X-Y-Z三轴"服务管理模型,立足继承与创新的双向结合,提出技术依托、人本兜底、服务再造、多方联动、媒体平台、利益统筹、内生激励、全域管控、基底支撑、人才界定、弹性把控、源头预防12条有操作性、普适性的服务管理运作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教育"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影响力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今,高校思政教学应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师中心论",充分利用好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课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3)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渗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通过文献综述法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体实践,提出构建一个"互联网+高校党员教育""互联网+党组织管理""互联网+核心价值引领""互联网+党建民主管理""互联网+党组织服务"等五个方面虚拟阵地的实施路径,以实现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1)
"互联网+"高校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以互联网媒体、社交平台为媒介,借助大数据分析,提高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预警体系及处置流程,创新了高校廉政风险预警的载体,重塑了廉政风险信息采集的结构,实现了"计划性防控"向"需求性防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20,(4):116-122
行政复议作为行政争议解决的重要渠道,其制度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兴起为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新的契机,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行政复议标准化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文章通过对近六年自然资源部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数量、类型、结果的分析,发现其行政复议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投诉举报、不动产登记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自然资源行政复议实践,具体从保障标准、立案标准、审理标准和决定标准等四个方面构建我国自然资源行政复议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迅速,电子政务已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全国36座典型城市电子政务实践证明,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的成绩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迅速、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与此同时,也存在政务服务软硬件供给水平有差距、社会公众深度参与不足、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转型面临挑战等方面的问题。应通过以下三个策略优化电子政务发展,从而持续提升我国政务服务水平:统筹推进,打造一体化智慧政务发展新格局;优化管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服务,提升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9,(2):40-47
"双创"服务资源共享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合作互惠为逻辑起点,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的合力以构建"双创"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双创"服务资源共享要确立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受益,坚持理性化、法治化理念以及文化自信、多方共赢、协同发展与效益均衡的原则,遵循价值、理论、现实与程序等四大逻辑以提升软实力。基于共建共享、互动回应,打造"双创"服务开放型、专业型、绿色型、协调型的资源共享平台以筑牢硬实力。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实现服务、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构建新时代政府"双创"服务资源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曲锋  白维军 《行政论坛》2023,(2):148-153
随着我国迈入以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的数字化治理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我国社会保障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保持了高效的执行能力,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面临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数据共享有待推进、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包容性服务亟待拓展等难点与问题。突破社会保障数字化治理难点,提升社会保障数字化治理效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即构建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民生数据的互联互通;整合民生数据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全面保障数字安全;强化数字包容,让社会保障服务更加暖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4)
2015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互联网+"排行第二。而在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互联网早已成了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社会思潮都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互联网+"为人们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言论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错误思想也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难度。因此,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不仅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问题,也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以及长治久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6,(6):103-106
城市风险治理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结构,不仅需要政府准确、及时地制定公共政策,还应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风险治理过程中。"互联网+"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搭建了良性互动和有效耦合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的路径在于:培育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互联网+"思维,畅通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网络平台与渠道,构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科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7)
随着"网生代"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人群,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教学主体方面的引导性与适应性困境、教育内容方面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困境、教学要求方面的规范性与生动性困境。"互联网+"条件下,"网生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只有通过教学主体的提升、内容的优化、方法的创新,才能使"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政课更好地适应"网生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