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和实践证明,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依靠高度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聚焦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一般规律,可以将“清醒”“活用”和“创新”作为建构其基本内涵的核心要素,分别对应党的理论清醒自觉、党的理论活用自觉与党的理论创新自觉。三重内涵相对独立又互为前提,共同构筑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坚定、运用和发展理论的历史经验与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思想升华为“三个务必”,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新要求。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内涵与“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三个务必”新要求从四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创新、价值旨归、现实诉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历史维度:明晰历史使命,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形势。理论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价值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提供了执政的价值遵循。现实维度: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准确认识并正确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三个务必”各成体系又相互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一个是“举旗”,一个是“创新”,“举旗”是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报告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理论形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论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发展战略。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也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文章第二部分论述了十六大报告从“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用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思想科学分析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并引导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力量;用新时期的建党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注入新活力”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把“三个创新”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精辟论述了“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加深理解:“三个创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发展的探索史。从三重逻辑考量党的理论创新,就理论逻辑而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就历史逻辑而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前提;就实践逻辑而言,“两个结合”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在新征程中,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遵循与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6.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立足于实践发展,根植于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经验证明,“坚持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创新自觉意识的进一步延续,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成果。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促进作用,在引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中,孕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立足新时代,应继续把“坚持理论创新”的经验作为引领实践的行动指南,在指导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凝聚建设伟力,使之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与“江山”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人民江山论”的重要论断。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情感逻辑是把握“人民江山论”的三个重要维度。理论逻辑表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和理论创新;实践逻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民心”的历史脉络和百年成就;情感逻辑诠释了党与人民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缘由。“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重要准则和实践智慧,值得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下去,在新的征程中继续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强党兴国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辛向阳 《理论导报》2023,(12):11-13
<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理论建设、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无数艰难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江泽民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深遂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战略要求。可见,创新贯穿于“三个代表”的全部内容之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一、理论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在“三个创新”中…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90年代初面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下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这三个方面为代表,南方谈话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其中所体现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相结合,群众路线、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精神和原则,为当前改革开放攻坚期我党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镜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走过80个春秋,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缘由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却十分关键,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内动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二是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创新;三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赵爱国 《求实》2003,(4):15-16
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精神状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内在要求 ,发展要有新思路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本文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理论品质三个方面考察这一论新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个务必”是党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上继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郑重告诫,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清醒自觉、对未来的未雨绸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政治清醒和责任担当。从理论渊源上看,“三个务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从现实意义上看,“三个务必”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价值。从实践理路上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三个务必”的理论说服力;要加强党的自我建设,增强“三个务必”的实践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三个务必”的价值引领力。  相似文献   

15.
欧阳国文 《求实》2006,1(Z3):11-12
一、“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重大的理论创新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0余年后,在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20余年之后,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十六大提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轨迹分为三个阶段。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理论创新的四个显著特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及现代化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三个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勇气和创新魄力是其他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应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这一基本思想路线的创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勇气和创新魄力的根本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是关乎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力、党提升历史主动意识的重大问题,是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路径。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的百年历程,始终围绕中国社会最需回应的问题展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借鉴和思想引领。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和动力来源,更加明确要从注重制度建设、确立目标导向、提升话语阐释力、构建常态化机制等方面探索深化路径,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根本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9.
朱小理  杨宇光 《求实》2012,(9):28-30
创先争优常态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保持“肌体健康”的应然要求,又是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葆“先锋队”本色的内在必然,更是面临复杂内外形势,应对新挑战、克服新危险的客观需要.这种内在的要求与外在的压力共同生成了创先争优常态化这一逻辑结果.要实现创先争优的常态化,需要从理论建构、制度设计、载体创新三个方面具体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宪是时代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肩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