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君书》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它记载了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等言论,它所反应的政治思想也被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且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商君书》篇篇谈"民","民"成为了其治国的重心,只有理解"民",才能参透它的"治民观"。  相似文献   

2.
在命题特点上,本届民法科目命题,体现了学科交叉(如民刑交叉)、实体和程序交叉.考点跨度大,综合性与实务性加强。在分值分布上,《合同法》与《民法通则》的分值居于民法科目中的第一集团。《担保法》处于第二集团的地位.它往往与物权、债权等交叉考查。《婚姻法》与《继承法》是小法,每届两三个考题(第60题是《婚姻法》与《合同法》的结合考查)。  相似文献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虽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看它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正处》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不能把它列入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去。《正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理论基础。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根本理论,正是《正处》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焦循认为《周易》相比于《孟子》,具有哲学和历史的双重权威性。《孟子正义》"以《易》释《孟》",用"通变"观对以"辟异端"、"道统"、"性善"等为代表的孟学关键命题进行了新的诠释,以此为基础,从"因"、"用"、"规矩"等维度构建起新的孟子学。"以《易》释《孟》"是经学注疏中"经典互证"方法的代表,这种方法在保证经学文献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整合,丰富了经典的意义结构,发展了儒家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两大格局的确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汉、宋诗学过渡不容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如奥斯卡最终的评奖结果一样,我从看完《阿凡达》之后就深感它难以复制《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的确,我们承认《阿凡达》秉承了卡梅隆《终结者》、《异形》等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想象力交织的技术元素,但《阿凡达》在精神领域和艺术水准上,非常让有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观众失望。  相似文献   

7.
《读库》作为一本小众杂志书,在网络文化的运用与传播上具有其独特之处:在传播定位上,它基于网络文化非教化、有趣味、个性化和集群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有三不"的选择标准;在传播路径上,它开创了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并重的传播样态,并由此而增强了《读库》读者作为趣缘群体的认同感;在品牌延伸上,它利用《读库》的网络粉丝忠诚度,开创了"读小库"、民国课本系列等衍生产品,最终实现了《读库》品牌的成功打造。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古代流传最早的成体系书,自古被誉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它的内容丰富,文字古朴,保留了许多上古的史料,亦给后人研究上古文化提供了便利。在《周易》经传文本里,记载了大量的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经几代的法律人的共同努力,使《周易》的法律文化经过了"从疑到肯、从注到解、从零到整"的发展过程。在《周易》经传的文本里,记载着大量诸如"讼"、"狱"、"刑"、"罚"等法律现象。本文通过简述《周易》中《噬嗑》、《解》、《贲》、《丰》、《旅》等卦中的象辞,分析了易学文化对中国古代法制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说《鹿鸣》为《小雅》之始《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出于东周初年,作者绝大部分为贵族。全部诗作有近一半(三十一首)是赞颂诗和写燕饮生活的诗,其余为反映征戍之苦和士大夫的怨刺诗。苏辙《诗集传》曾认为《小雅》有美恶,是“周德之衰”。《小雅》内容虽兼美恶,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周德虽衰,诗中反映周人的一贯思想观念却是愈益执着强烈。浓重渲染燕乐亲和的《鹿鸣》为《小雅》之始,它集中体现了周初以来“尊尊而亲亲”的亲和意识,强调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和是政权保持…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一些刑事犯罪行为侵犯国家、集体财产权益的情况,此类案件有的因无明确的代表国家和集体主张民事权利的主体,有的因一些单位负责人的顾虑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就不主张其享有的权利,致使国家和集体民事权益蒙受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8,(5):37-39,106-109
现代市场经济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其中包括了以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中国1993年9月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年10月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2007年8月颁布《反垄断法》,加上《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广告法》、《招标投标法》、《拍卖法》等法律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一凡 《政法论坛》2022,(1):161-178
如何看待《明会典》的性质?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代表性观点有"官修典制史书"说、"行政法典"说,两说各讲各话,并行流传。然考察《明会典》的纂修宗旨、典文构成、《会典》事例的性质和功能、《明会典》是否行用等问题表明:"增修《诸司职掌》,成一代画一经常之典"是《明会典》编纂的动因;正德《会典》典、例分述,典文以整合祖宗成法有效条款为核心内容,事例由精心删定的现行事例和仍适合行用、参用的先年事例构成;万历《会典》典、例一体合编,所有条款都提升为"经久常行之法"。《明会典》全面规范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明人称为"大经大法",其颁行后被广泛行用。"官修典制史书"说混淆了法典与史书编纂目的、方法的不同,忽视了《明会典》的法律效力和长期行用的史实,"行政法典"说忽略了《大明律》458条列入《明会典》的史实,两说均难成立。  相似文献   

13.
开当代中国法典,"利害关系人"之说便频频映人眼帘。仅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例,"利害关系人"的出现就达十几次之多。但"利害关系人"究竟是什么?他的性质、特点,乃至社会价值、司法价值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其科学地理解、恰当地适用,要解决这些,就不能不对"利害关系人"进行一番辩证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王海涛 《行政法制》2004,(3):8-8,10
行政许可法是我国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之后出台的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所确立的合法合理、公正透明、效能便民、监督责任四个原则以及一系列新的制度,将有效地改变行政许可过多、过滥的现状,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引用了许多来自《诗经》的诗歌。考察其引用的具体篇目以及比例,可以发现《四书》在内在精神上与《诗经》提倡的“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强调培养个人道德修养,教化民众,以平天下,同时对统治者的举措失误和道德败坏,给以及时讥刺。这些是《四书》引《诗经》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肉蒲团》之书名与题旨实出一辙,总体构思如一,都有"一僧一道";未央生是"皮肤滥淫"的贾宝玉,贾宝玉是"意淫"的未央生;《肉蒲团》"花册"是《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册子的蓝本;两书有共同的小说理论甚至习惯用语。曹雪芹应该读过《肉蒲团》,《红楼梦》受《肉蒲团》"直接的影响"多而显。这既是《肉蒲团》对后世影响的一个亮点,也是已经难得有新发现的"红学"的一个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台胞投资保护法》实施将15周年,随着两岸政治、经济的变化,《台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存在局限性,需要修改和进一步完善。在CEPA模式下,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文化都得到飞跃式发展。台湾和香港、澳门都是一国两制的区域,CEPA在香港、澳门适用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可以类似的借鉴到台湾。本文分析了《台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目前的现状缺陷,归纳CEPA对两法的可借鉴性,提出《台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评《世界人权宣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归纳了《世界人权宣言》的制定背景和主要经过,分析了它所规定的主要人权,剖析了它的国际影响和历史局限性,并特别就《世界人权宣言》的法律约束力和第三代人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稳定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为己任的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其办证依据主要来自《婚姻法》、《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物权法》实施后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无疑也应成为办理继承公证所依据的重要法律。因此,正确认识《物权法》与《婚姻法》、《继承法》等在调整财产关系的分工和角色作用,正确认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物权变动、物权优先效力等对判断被继承人遗产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也就成为继承公证实务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虽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看它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正处》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不能把它列入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去。《正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理论基础。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根本理论,正是《正处》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