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理性分析和厘清城镇化及其相关问题,对城镇化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的成果具有积极意义。积极探析城镇化路径如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户籍和土地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对这一问题的忽视,给我国城镇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工市民化是人口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对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的效应。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按照成本分担、以流出地为主、户籍改革与民生协同推动的基本思路,尽快消除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制的障碍,建立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是城镇化制度安排的重大突破。当前,要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不同于东部的城镇化战略,通过依托县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要探讨土地融资的新模式,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要改革户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让农民工率先在中小城市市民化,实现其城市梦、安居梦和创业梦。  相似文献   

4.
以制度创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俊 《理论视野》2010,(3):34-3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就业、土地、户籍、行政管理等方面政策在内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万云 《学理论》2014,(20):44-45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河南省在此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如制度、资金、人力资本等困境。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进行户籍、农村土地等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摊机制和提高农村转移入口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是破解此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双重渠道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形成"正反馈效应"。然而,在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我国农民工就业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对农民工就业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约束。从中长期看,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旨在践行"共享式发展"理念的赋能性就业政策,需要作系统性制度安排。为此,本文提出一个包含户籍协调管理、就业准入配套、社会福利保障、公民权益保障"四位一体"的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意愿分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张鹏 《理论探讨》2019,(5):142-148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生产要素实行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和人口作为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其交换和流动效率直接影响乡村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存在明显的意愿分化格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受阻,制度根源是土地市场与人口管理的双重非融合格局,打破困局的关键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利益重新分配,优化现行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农村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相互激励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社保、户籍、规划、监督等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农村土地非农化问题,当前则需要重点解决土地征收中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应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让广大农民获得真正的增长财富的基础,马克思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分配也揭示着城镇化进程中地价收益分享的可能性。研究出让地价格与土地收益的关系,实现土地收益由"补偿"向"分享"转变是土地收益均衡化及城镇化可持续进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2002年开展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到今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政府财政负担重、金融服务水平滞后、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上困境制约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PPP模式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项目融资模式,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失败的案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必须厘清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有效的公私合作制度等关键问题,以利于用PPP模式来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在哪里?2010年中国经济政策和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槌定音”,以放开中小城市与城镇户籍为突破口的“城市化”被提到重要位置。但是,城镇化想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新引擎,仅有户籍制度的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提出帮助理解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促进中国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阶段特征,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为载体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人本"因素,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有效纾解户籍、知识产权、教育三大领域的体制机制,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进和完善土地利用:财政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理论视野》2006,(4):14-16
在人均土地面积为数甚低的中国,经济社会转轨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大潮却又必然带来对于土地开发的巨量需求。为了改进和完善土地利用的相关机制,财政体制和政策应当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深化改革,从制度上逐步消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为了在解决好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同时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在政府职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协调和改革。首先,实行事权的合理界定及其与财政能力的匹配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能够协同共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机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人、地、产的改造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新活力。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构建环城休憩带、建设乡村旅游小城镇、打造乡村旅游卫星村等。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改革、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城镇化路径和方向正逐步由粗放型的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集约型的新型城镇化方向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对过往城镇化的解构、克服与超越,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等级化向平面化"、"土地‘增减挂钩’向‘人地挂钩’"、"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速度型向适度型"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为:依托开发区、创业园区等创新平台,打造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提高农民城镇化中稳定、持续的非农收入,重塑新型城镇化中农民的财产基础;进一步完善"城、镇、村"社区服务体系,建构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推动城乡复合型二元结构背景下半城镇化、半市民化向城乡一体化方向演进,建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融入城镇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核心问题。四川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发展进程不仅带有自身特色,同时也包含了全国的共性。本文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出发,对阻碍四川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解读,充分借鉴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益经验,在提出四川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相关政策建议的同时,也为全国城镇化发展提供研究和决策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失地农民现象不可避免;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是造成失地农民失利和政府超限征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特别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於忠祥 《团结》2013,(1):27-3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李克强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章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问题,今后的一二十年.城镇化将是一个盛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彭旭林 《学理论》2013,(24):133-13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更多的土地供应,特别是在农村的城镇化过程中,限于我国法律的规定,人为将农村城镇化过程的土地需求与征地进行捆绑,造成了城镇化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得以解决的认识误区,实际上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而征地只能严格适用于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情况,因此其他农村用地则需要通过使用权的过渡进行改变,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因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改革投融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化,增强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1)
新型城镇化涉及所有人的利益,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正。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城乡差异明显。完善现有的保障体系,完善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对推进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背景,对现阶段的农民医疗保险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