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颖 《青年探索》2005,(2):7-10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对青少年具有特殊亲和力的亚文化形态,它构成了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文化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流动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中,制约着社会教化的统一性和个体内化的积极性,微观上起作用于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宏观上影响政治文化的传承。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特殊的存在方式、心理机制以及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制约作用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信息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新兴载体,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主选择等特征,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政治认知、政治责任感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用。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良、消极的一面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负能量。因此,通过探索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调节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负能量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亢飞 《传承》2013,(8):94-95
中国古代教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化是政治概念,与维护政治统治有关;是德治概念,治理国家需靠道德教育推进和实现;是社会化概念,是社会主导,面向全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教化的具体方法有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和践履笃行。中国古代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的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两方面探索了青年的社会化问题,论证了接受社会文化是青年社会化的前提和步入社会的起点;青年接受社会文化要发挥自身优势并采取正确态度,从而说明青年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对立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机制作一探讨。文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活动是一个由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加工机制和调节机制构成的整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青少年社团组织凸现出其重要角色。在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青少年社团由于其自身的组织性、志愿公益性、弱独立性与强依存性等特点,其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与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能通过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传播政治文化来传递和推进政治社会化,还能通过对社会政治稳定的追求实现政治社会化。而为了实现两者更好的结合,需要积极构建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的和谐态势,加强青少年社团的能力建设以及保持政治社会化媒介传导的一致性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对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社会化是专门研究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以及与此过程相关的各种机制和机构。学校就是社会政治体系中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传播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机构。学校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公民的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虽然现代社会都被纳入了教育网络,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起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为人类社会铸就了一柄双刃剑,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勃兴将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夯实其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培养其政治理性,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但是,如果不加以适当引导,互联网也会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造成诸多消极影响。研究互联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政治人格,也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军人政治社会化的客观性军人政治社会化就是军人内化政治价值观念、学习政治态度、形成政治行为模式的过程。军人要不要实现政治社会化,取决于对军队本质和职能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阶级斗争的暴力工具,归根结底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军队的本质决定了军人首先要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培育和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提供积极的网络政治实践和政治训练.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消解特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属性.正视这些影响和作用,发挥出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还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人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青年社会化,是指这个社会化的个体是青年,他们受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法律、道德等教化,同时能动地进行内化,调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和个性,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青年期是由未成年人转变为成年人的转型期,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解冰冰 《传承》2009,(8):96-97
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项迫切并且长期的工程,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渠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与社会主导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选取与社会需求和个人条件相符合的角色定位●建造和谐、融通的社会人际环境社会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二者相互促动辨证统一的过程。这种内化是根据自身的素养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来完成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社会化过程虽然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状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以及对社会化的认识和实践的不同,社会化进程的速度和效果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社会化进程顺利的青年,自然能够及早地树立起奋斗志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和角色,并在履行社会的角色中…  相似文献   

15.
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项迫切并且长期的工程,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渠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陈君 《求索》2005,(10)
内化是受教主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个体品德的内化是经由教化接受、体验体认、情境创设、固化等机制,在观察亲历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和认同自居等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与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相关的理论入手,主要介绍了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要素,以及目前我国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的急剧变革,对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治理。跳出时下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微观情结,以政治控制场域为限度,从营造良性的宏观环境和建构高效的具体治理模式的视角,探讨社会变革中的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治理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之道,在修身.修身,是从教化到内化的转化,是自我追求完善的努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当代青少年肩负“历史大任”的担当.修身的本质特征是自律.自律就要有“从善弃恶”“见贤思齐”的自觉自愿;自律就要有“洁身自好”“好自为之”的自爱自重;自律就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克己宽厚;自律就要有“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的爱人敬人;自律就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自省;自律就要有“慎其独,毋自欺”的慎独自处.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青少年的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性别观、独立性、失范行为、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应该从创新家庭教育机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育方式,强化家庭教育技巧等几个方面改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