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它融贯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各个时期.马克思立足实践,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理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从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基础的填白、本真意义的回归等维度开掘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以此为导引,建构以交往为生成机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构,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人的需要、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四个方面。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坚持丰富精神需要和提升素质相结合、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发展社会关系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守明 《前沿》2011,(6):185-187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渐突破传统教育单一化、形式化的模式,积极寻找一种新型、实效、操作性强的教学样式与方法。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无疑为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交往理论以理解为起点、以主体间性为运行机制、以合理性评价规则为保障机制,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创新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军芳 《前沿》2012,(14):45-4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理论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四种:对话模式、活动模式、生活模式和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即社会思潮的交汇与碰撞、信息化新媒体的繁荣发展等社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理论创新乏力和实践探索滞后的自身发展困境。在此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启示下,应尝试从多元主体和管理模式多样化两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创新路径;从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衔接两个维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有顺 《前进》2001,(12):25-2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讲话》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开拓新视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念和信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去体会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建立高校党政机关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盟、党政机关人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盟、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联盟、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联盟。这是对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的运用,是对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周军 《人民论坛》2013,(12):210-211
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价值维度包括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它属于马克思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方向目标和价值选择需要深入探讨,有利于增强其运用于现实的理论弹性与指导能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主力军,其思想政治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本文以高校青年教师为视域,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高校党建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从思想政治信仰、师德建设、实践教育和专业技能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开展党建工作,从而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孟凤英 《传承》2009,(4):76-7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意识,进行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急剧变迁和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多元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回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困境方面具有独特的契合性优势。基于此,对以往有关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进而重构二者之间的互构性发展关系机制,以探索出一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化实践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性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觉应对全球化这一客观趋势而展开的实践活动的状态、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人的需要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从人的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来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人的全球性生存与发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围绕这一现实目的展开,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内化性、个性化的原则,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意识,进行人的价值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欢 《传承》2010,(24):68-69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进行深刻解读,分析其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从而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一、发挥高校优势。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 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肩负着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科学知识传播、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作为负责组织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研究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申青  李晓娥 《前沿》2013,(9):42-4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挥作用,既有协同学理论的理论支撑,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是必然的、可行的。发挥二者协同作用,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高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困境的需要,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确立"以生为本"的序参数的地位、促进师资队伍的密切结合与协同作用、推进教学内容上融合和实现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借鉴创新,是发挥二者协同作用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次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蕴含着马克思“新历史观”的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以现实的人与实践的历史为逻辑起点、以客观的存在与真实的理论为逻辑中项、以世界性的历史与共产主义事业为逻辑终点的关于肯定物质实践与客观历史的核心要义,对于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在马克思“新历史观”视域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赋予其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本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有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鲜活力量,在科学理论中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向;在生动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内容;在崭新时代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