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法官行为的因素,法官人格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司法公正在个案中实现与否和实现的程度。法官人格在变迁和重整中产生的缺陷同法官守护正义的职业要求相去甚远。高素质的法官应当具备促进正义实现的精神和品质,以法律人、道德人和经济人为基本框架构建法官理想的人格图式和灵魂寓所已成为现代司法乃至建设法治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三部分:法律素质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教育,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普遍加强全民的法治意识以及对法律权威的认知成为各法律院校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们的法学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强调加强法治型人格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法学教育应为社会塑造出具有现代法治理念和精神的公民,使其作为法治建设的主体,推动民主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法律理性是法律与理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现代法的内在精神品质,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法学教育应当强化法科学生以法律理性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法学学术和法学思想的培育,重视法律伦理和法律职业品格的塑造,崇尚人类公平正义的法律信念,秉承法律信仰、塑造法科学生的法律理性人格。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中具备必要的法治思维,是行政决策的立足之基、动力之泉和力量之源。法治思维是一种强调守法崇法的思维,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等思维方式相比,有诸多特点。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具备法治思维,是防范法律风险、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和落实依法行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好,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强大推动力量;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是领导干部行政决策必须具备法治思维的基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其路径包括:培养领导干部自觉尊崇法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时刻思考依法办事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尊重权利的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7.
法律人格是现代人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现代人的健全人格而言,不同学科所指涉的要义是不可或缺的,但站在现代法律立场之上的平等、自由、公正、守则、自尊、担责等精神品质,应当是现代人格的灵魂。在我国,法律人格教育主题的缺失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背景的。在教育中提出和强化现代法律人格的塑造和培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由传统的人治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人格素质结构的要求,是解决中国社会现实人格矛盾和冲突的要求,也是对加强法制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法治文化是法制建设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本文立足陕西实际,在对陕西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律信仰、强化公民主体意识、厉行公权约束、弘扬程序正义等方面提出了陕西法治文化建设之基本路径。以期为陕西社会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基础。青少年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其现代法律价值观状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密切相关。目前,青少年学生现代法律价值观仍存在不少问题,青少年学生良好现代法律价值观培养任重道远。因此,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现代法律价值观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探讨了青少年学生现代法律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构建了在政治课教学中青少年学生现代法律价值观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法学成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与正规法学院本科教育相比,它具有教育对象的特定性,教育功能的延伸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及办学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法学成人教育的产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现代意义的大学为其发展提供组织机构,大学培养的法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为其发展提供历史契机,终身教育观念的树立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中国的法学成人教育体现了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转型期的特殊性,它虽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法律人才,但在相当程度上,它破坏了法学教育的统一性,不符合法治对法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大背景下反思法学成人教育对法治建设的深层负面影响,可以为今后法学成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需要为主线,其现代化的法治进路落脚于人民的法治需要,其实践机理表现为构筑与人民法治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法治供给制度体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由此展现为人民法治需要与国家法治供给之间形成的二元动力结构。作为国家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供给侧体现了与人民法治需要相匹配、相适应的根本导向,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现代化发展战略。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健全的制度供给,这一供给以国家的立法供给、执法供给和司法供给为主体,是展现优质高效现代治理品质的法律制度供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路中,法治实践展现了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法治供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多元力量互动协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法治建设的实质与核心。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的法律素质有所提升,但法治精神的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如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从法律知识层面的普及发展到法治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使大学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并使这种法治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13.
西方法理学的发展主线之一,是以自然法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和以实证主义法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人文因素与科学因素在现代法律中存在着互补关系。法学的学科定位在于实践的人文科学。西方法治现代性的出路在于实现人文与科学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于“技”之不足,伤及大“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新的实在法体系,更需要新的自然法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西部大开发需要现代法律制度与现代法律意识的密切配合以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在西部地区已经基本具备现代法律体系的前提下 ,作为开发主体的西部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转型成了改善西部法制环境、推进西部开发进程的重大问题。以权力为核心、差序等级为核心的传统法律意识必须实现现代转型 ,以达到建设以权利为本位、私法自治为核心的现代法律意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儒家法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中国法治和德治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儒家法伦理思想无论是作为建设新的法律文化的参考资料,还是其背负的沉重包袱,都需要认真地梳理、评价、激浊扬清.  相似文献   

16.
法治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城市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城市确立法律在城市社会调整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它实现了对城市社会关系基本领域的全面控制和调整,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市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城市法治建设的主观精神基础,城市法律制度是城市法治化的制度基础,而法律的高效益实现是城市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文明     
人类历史上的 11世纪 - 2 0世纪 ,可谓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建设时期。法治文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基础上的 ,有体现科学精神的近、现代法律形式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发达、完善的法律制度竖立其上的 ,并有体现人文主义 ,保障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权利为根本取向的价值观念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文明。其由物质层向制度层及观念层的展开是一个有着自身逻辑的历史过程。法治文明的哲学基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统一 ,内在结构是发达的市场经济 ,完善的法律制度及特定价值观念的统一 ,评价尺度是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人类法治文明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公民把法律信仰作为其内心理念的基础。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真正意蕴,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但是,我国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缺乏法律信仰的,我国公民还没有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这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就从法律信仰的基本理论入手,简要的阐述法律信仰的来源以及信仰与法律的关系,并就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以及培养公民法律信仰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开展论述。希望本文就法律信仰有关方面论述能为法律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历史责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的"本土资源"。清官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其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既有阻滞作用,又有推动作用。重视发挥清官文化中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指引等积极因素,合理地改造其有悖于现代法治要求的消极因素,对当前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必须用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 ,加强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因此说 ,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同步发展。一、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自主性要求法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是企业。要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必须确立企业法人制度 ,使企业具有独立完整的法律人格 ,具有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