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回故乡过年,最爱听的是乡音,最爱吃的是家乡饭,最爱端详的是老行当。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乡音正在消失,家乡饭味正在变淡,老行当不见了踪影。家乡概念正在消失,怎么才能记得住乡愁?可否从记住故乡风物开始呢?先说方言。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职,告老还乡,时已八十六岁,背井离乡五十余载,驻足村头,他感慨万千,信笔写下了《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有一句"乡音无改",离家半个世纪,不改乡音,足见乡音已融化在诗人的血液里。现在都推广普通话了,普通话该普及,但是独具  相似文献   

2.
正林语堂从小离开故乡,漂泊中不忘乡情、不改乡音。晚年他写《来台后二十四快事》第二件与第三件都与闽南话有关:"二,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话骂小孩,北方人听不懂,我却懂。不亦快哉!三,到电影院坐下,听见隔座女郎说起乡音,如回故乡。不亦快哉!"在大街上听到妙龄女子说闽南话,他又感慨:"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分。"于是他想用文字将乡音书写出来,这时他遭遇到书写乡音的困难。也就是闽南话有很多词语用现代汉字无法准确书写,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一度的"天下贵州人"系列活动,已成为凝聚乡音乡情、彰显贵州精神、让世界分享贵州的活动品牌和平台。2月19至20日,由贵州省工商联、省政府驻京办、省文联、省文史馆、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多彩贵州网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天下贵州人"年会在贵阳举行。本届年会以"凝聚乡音乡情,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举办了民营企业家助力脱贫攻坚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海内外贵商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圆  相似文献   

4.
今年“十一”是建国38周年纪念日。国庆前夕,我们慕名访问了开国大典率领飞行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空中总领队邢海帆同志。他有一米七八的个头,身子骨结实.看不出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要不是那特有的四川乡音,我们还以为他是个山东大汉哩!我们请他谈谈当年受阅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每逢佳节唤乡音,浓浓乡情迎面来。1月21日,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长滩村处处欢声笑语。在简易的戏台前,村民们齐聚一堂,吹奏芦笙、唱着侗歌、踩起歌堂、翩翩起舞。"今天的活动除了迎新春,还为了慰问我们村的优秀战士杨光辉。"长滩村党支部书记杨保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介绍,为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军民鱼水氛  相似文献   

6.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每到年底,农村、故乡、乡情就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其实这些文化、情结都可以从乡音、方言上体会到一部分。有人说,国人语言的问题,本质是思维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教养的问题。方言不仅是承载着游子的思乡情结,还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但目前,中国的方言面临消失的危险。方言正在成为下一个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自古安居无小事.一代又一代进城来打拼谋生的农民工,他们的栖身处和归属感何在?且看老中青三代农民工各自的住房心事:他们的"家事",也是整个社会的"天下事",这里陈列着一个时代的缩影…… 故事一来得太迟的喜讯 年过半百的张青夫妇来成都足足有20年了.他们亲眼见证了这座国际大都市飞速发展的进程,两人也从踌躇满志的中年逐渐步入"有心无力"的老年.可是,已渐渐褪去渠县乡音的他们,却仍没能在成都置业安家.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又逢备受人们敬重的红军女战士王定国老人百岁。前不久,笔者和夫人及战友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王老家祝福、拜寿。一进客厅门,王老就从坐位上站起来,笑容满面地向我们招手说:"欢迎,欢迎!"看到老人家红光满面,精神这么好,我们都很高兴,祝王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定国老人1913年出生在四川营山县安化乡一贫苦家庭,1933年10月参加红军。如今她乡音未改,用浓重的四川话与我们交谈着。"王老,您20岁参加红军,走过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  相似文献   

9.
洪虎 《党建》2020,(2):31-33
今年,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十四个年头了,但在子女心里,他从未离开过我们。现在客厅里摆放着的,还是父亲坐过20多年的老式沙发,上面铺着半旧但总是整洁的沙发巾,墙壁上挂着的依然是父亲在世时的两幅国画。父亲开朗的笑容、亲切的乡音,仿佛还在房间内回响。父亲没有走远,他的谆谆教诲,至今还在深深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1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家一趟,得诗一首,乡情真挚,载诵千年,这是开头两句,许多人都熟悉。"鬓毛衰",大概已近60了吧。十几岁离开老家,几十年后回来,还是一口的家乡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真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11.
正方言之于城市,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那些记忆里儿时的乡音俚语,如今被挤进了尚待拆迁的几条弄堂,留在怀旧的人心里。十年前,媒体高喊:"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怜的"。长春"这长得磕碜"、成都"巴适得板"、武汉"冒得事晃来晃克搞么四"、上海"阿拉上海鼎鼎煞根"……成为这些城市的坊间名片。你要融入城市,请先学会当地方言。如今,武汉一名三岁孩子,因为只会说方  相似文献   

12.
郭秀珍大姐精神矍铄,花白的头发闪现出一丝沧桑,坚毅的双眼透露着几分干练,扎根福建56年仍带有浓重的山西口音。“我是‘牺盟会’的,我老伴是老红军、老八路,抗战时期我们都与日本鬼子面对面地浴血战斗。”郭大姐开门见山,以曾经熟悉的乡音,渐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八路军驰骋的巍巍太行。  相似文献   

13.
正5个多小时的活动,现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里,乡音乡情,畅叙不尽。"年味浓浓溢四海,喜庆连连漫神州……天下贵州人,一生贵州情。"2月13日,由省文联、省工商联、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省文史馆主办的2014"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同志要求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争做一名会说"土话"、常闻"土气"、能吃"土饭"、善用"土法"的"四土"干部。对此,笔者深以为然,不禁为之拍案叫好。会说"土话"。这里的"土话"是指群众的地方语言。"土话"反映群众心声,凝聚群众智慧,一个地方的土话乡音是贴近群众生活的催化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会说"土话",就等于掌握了联系  相似文献   

15.
冯成 《当代贵州》2006,(8):15-16
绿上枝头,春满农家;春意盎然,乡音缭绕;告别喧嚣的城市,远离钢筋水泥的丛林,回归自然,重拾起了那份记忆中的恬静与惬意……这是许多城里人走进汇川区董公寺镇和平村的深刻感受.  相似文献   

16.
陶海 《党史纵览》2015,(4):51-52
<正>仲夏时节,冒着连绵细雨,我和家人驱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金寨县丁埠镇。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故乡,依山傍水,翠岭环绕,宽阔的史河擦镇而过。我们沿着崎岖山路,穿过茂密林间,蹚水踏石过河,一路移步换景,洒下笑语欢声一片,此情此景,宛如人在画中,又仿佛是在梦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能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引起无限的联想。古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6,(12)
正今年以来,贵州省思南县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深入挖掘乌江流域乡贤文化,做强乡音,做浓乡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众多乡贤回归,大幅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嘉言懿行,以德培育"和谐村"。农村邻里间琐碎事情较多,但如果处理不善,小口角也容易引发大问题。凭借人熟、地熟、村情  相似文献   

18.
正人在江湖走,不能完全不沾染世事。有熟人远兜远转,托我为一名"美女诗人"站台——是一名土豪心仪的女神。我推托再三,最后土豪亲自打电话来,用浓浓乡音连声道:"我们是老乡,她是真的很漂亮,很纯真,很热爱文学……"美女作家的诗,就是几句车轱辘话分了段,诗集却装帧精美得过了分,恨不能如《圣经》般纸缘镀一层金。我倒为土豪的话好奇起来:这是什么样的女子,可是沙仑的水仙花,谷中的百合花,以其清更加颠倒众生?一见面,大吃一惊:相貌平常、满身乡土气息的女孩子。很木讷,没读过什么书,也不太会人情往来,对周围工作人员,只会反复说:"谢谢。"口音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概念,对李爱芬来说,既淡漠又深刻。淡漠的是与自己渐行渐远的哪个不时总会被人无意中提到的大都市--上海,即便是偶尔回去一次,回来时也会因为被同事问起"你怎么变黑了"而生出几许淡淡的惆怅,难道,这繁华而陌生的故乡,真的只留下不改的乡音和从前  相似文献   

20.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邓子恢同志离开我们已有30多年了。这30多年间,邓老那慈祥的面容、熟悉的身影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仿佛又听到了他那亲切的乡音和谆谆的教诲。三年苦斗信念坚定在坚持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一直在邓老身边工作。邓老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必胜信念.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