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法律制度、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国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当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较弱时,由于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放弃控制权带来的私人利益,投资者会尽可能想办法集中所有权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集中所有权是对投资者保护弱化的适应性反应。如果法律制度对股东权益保护较好,则该国就可能有一个较发达的股票市场,企业股权融资比例就可能相应较高;如果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较好,则该国债券市场就可能发展得较好,银行的债权投资行为就会得到鼓励,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就可能比较高;当外部股东和债权人都缺乏保护时,企业就只能依靠家族成员进行融资。在转轨经济体中,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缺失。因此,推进法律改革以加强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提高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肖斌卿  李心丹 《求索》2007,(1):10-13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和股权文化兴起的产物。国外研究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上市公司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也能提升公司满意度和投资者的忠诚度,进而提升公司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中国学术界、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纷纷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借鉴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国外的发展经验、理论、方法和工具,时于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念、实践以及评价的国家经验比较和中国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3.
孙德美 《前沿》2005,(4):54-56
独立董事是在公司股权不断分散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产生的。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建立起独立董事制度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尚需完善。我们应从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培育等方面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使独立董事真正发挥监督和制约大股东、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这一改革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投资者利益格局产生变化,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可能面临更多样化和隐性化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提高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加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此来进一步完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能 《岭南学刊》2008,(1):109-112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象将会大量涌现。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如管理不当,会导致证券市泡沫膨胀、内部人控制、虚增公司资本、损害债权人及股东权益等问题。对此,应借鉴国外相关法规,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相关法规引导横向交叉持股,限制纵向交叉持股,并从规范交叉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关联交易、会计处理,完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权力机构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司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的公司治理命题,是英美国家公司治理讨论和法律改革的中心,并随着美国公司治理文化的输出主导了世界公司治理学者的思路。面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这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命题,不应囿于英美国家舶来的公司治理思想,而应结合我国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生路径的特殊性,寻求解决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是美、英等金融资本市场较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进行公司治理所采用的一种制度。独立董事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和均衡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剖析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在检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要警惕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出现强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由“内部人控制”演变成“外部人控制,”损害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9.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股权分置改革后外国投资者对A股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引进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按照《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改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制约内部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以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由于<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更没有相关的详细规定,导致了实际操作的困难.从实践的结果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无法保证;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在监督权力上重叠与交叉造成的权力冲突,导致资源浪费或互相推诿,增加监督成本,降低公司运作效率,影响公司治理的质量.当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很好的成长环境时,对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的频频发生,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寻找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
孙伯琦 《人民论坛》2011,(10):108-109
良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条件。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经验,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合理设计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制度,厘清独立董事的责任,以期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条件。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经验,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合理设计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制度,厘清独立董事的责任,以期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3.
韩长波  张忠潮 《前沿》2007,(12):71-73
本文通过与西方国家公司治理问题的比较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并进一步指出改变股权分置的现状是解决目前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仍旧还有许多制度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海峰 《人民论坛》2010,(9):280-281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是人力资本被扭曲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可以采取三个层次的治理对策,即企业所有权制度创新、经营者人力资本地位创新和国有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投票代理权征集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委托代理制度 ,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公司运作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利。我国现行立法及实际运作的不规范使建立投票代理权制度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职责、建立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监督和约束公司的决策者和经营者、维护公司整体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建立起科学严格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利益激励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和合理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能定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会健康、迅速发展,将会受到上市公司和股东的欢迎和认同。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参与股权众筹前,必须经过众筹平台的审查,符合条件才能进行投资活动。股权众筹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律风险是一个基本的关键环节,对此,推进现行法规发展和构建投资者保护制度是可行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都具有比较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但证券市场屡屡发生的违规事件暴露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失败问题的严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国企改制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现行制度存在缺陷和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在改革产权制度、优化股权结构、建全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培育现代企业精神等方面采取措施,才能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与交流》2004,(3):40-40
在我国股份公司制度初始设计中,为了保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设置了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私人持有的流通股不能超过25%,以保证国有股权控股地位。截止2003年6月30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到63%,国有股为40%。这一制度设计是区别我国与国外一般意义上股份制的根本特征,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源于我国股份公司制度设计的内在产权悖论,即要以公有股权为主导,必然产生侵蚀中小股东利益,导致制度低效率;而要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必须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从而也必定要求改变以公有股份为主导的制度设计,公私产权在我国股份公司制度下难以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完善企业融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平 《中国发展》2010,10(1):33-37
发展相对滞后的企业债券市场,不利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该文分析了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债券市场的行政制度的约束和发展外部制度性的约束。要发展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一方面要转换企业债券市场行政约束制度为法律约束、市场约束制度,同时又要相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做到金融监管跟进金融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银行信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分配等外部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