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陈曦 《唯实》2023,(10):76-79
城镇污水垃圾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工作,统筹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并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城乡建设领域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既包括对直接排放的污水、垃圾进行处理,也包括对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渗滤液、焚烧飞灰等进行处置,还涉及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等体系建设。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镇化率高,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巨大。  相似文献   

2.
邓媛 《当代党员》2008,(2):54-56
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一边是堆放整齐的石砖,这两者看似毫不相干,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却把它们划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公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垃圾也随之而增加,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对垃圾的处理手段的提升。但在经过十多年的试点操作后,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现代治理实践与理论表明,在政府治理的手段上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政令式、全包全揽式地,容易造成行政"失灵"。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尝试由政府引导,建立调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协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机制,政府应该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育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方面做探索,为如何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提供启示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长廊     
《党的建设》2013,(5):56-56
我国对污染土无害化处置取得重大突破 湖北省科技厅日前组织重大科技成果鉴定,一项“水泥窑无害化和资源化协同处置污染土工程技术与应用”的新成果,被认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备战垃圾分类大考,"阿拉桑海宁"最近的生活丰富多彩。上海市自今年7月1日起执行把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类投放。当全国各地都将目光集中在高考成绩单上,上海人民却一门心思扑在垃圾上无法自拔。有媒体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上海对高考的关注度差点被挤出8强;而对"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关注,上海以84.5%的指数稳居榜首,第二名北京的指数,是2.1%。来自绿马甲阿姨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垃圾能"放对地方",真正成为资源,近几年,全国许多城市大力宣传、推行了垃圾分类。杭州是最早的8个试点城市之一。但是,杭州在这条路上逡巡了数年,垃圾分类举步维艰。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今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曾受到过"垃圾围城"的困扰?您是怎样践行环保生态理念的?身为党员干部,您又是如何以身作则,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垃圾围城"的问题伴随城市化的发展愈发凸显,推动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以S市为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针对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最终整合出在政府的主导下,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GCES"核心任务联动模式。该模式能够根据不同阶段核心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主要推动者和协同推动者,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今,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正上演着垃圾的"变形记":一边"吃进"废旧物资,一边"吐出"再生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循环利用,越来越多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在深挖"城市矿产"的同时,标注上了绿色发展的标签。始建于2008年的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是目前宁夏唯一、西北综合性最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垃圾的分类问题一直是困扰西宁城市的一道难题。在西宁城市垃圾分类过程中,仍然出现垃圾随便投放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变废为宝,是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这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发展下去必然是重大政治问题。"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是国家的决策,具体执行则是各个城市的职责。从提出城市垃圾分类及试点,西宁便实施城市  相似文献   

11.
<正>政策链条的系统化垃圾减量是项系统性工程,单个政策无法形成集成效应,必须强调多策并举、前后衔接、协同推进。垃圾减量的基本思路是在物品与垃圾相互转化的各个环节施加干预,在北欧采用的是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焚烧转化三策并举的做法,目的是实现回收极大化、废弃极小化、资源循环化。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相辅相成。自20世纪90年代起,北欧国家普遍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北欧国家垃圾分类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正垃圾分类智慧化让居民"愿意分""分得清",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与处置的良好生活习惯。智能垃圾柜遍布小区各处,塑料瓶、旧衣物、旧书本都能分类回收,居民分类倒垃圾还可以扫码积分,兑换日用品……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智慧垃圾分类"成为小区居民津津乐道的热点,也为大家带来有趣、环保的垃圾分类新体验。作为贵阳市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金华园  相似文献   

13.
蔡鸿鹄 《理论导报》2012,(11):64-64
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场是南昌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担负着我市8区3县400多万居民日均2400余吨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任务。该场自1997年运行以来,累计处置生活垃圾900多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南昌市"垃圾围城"的问题,为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明创建促发展,创先争优结硕果。2011年至2012年6月,麦园垃圾处理场共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约117万吨,在一定程度上为市民提供了净美和谐的宜居环境,为市容市貌的整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垃圾问题已成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2014年11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自治区、桂林市提出两年完成这个任务,各县(区)必须在2017年3月底要完成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并通过国家的验收。为了更好地解决桂林市乡村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3月,某地为扶持创业,推出财政贴息贷款,凡符合条件的贷款,两年内县财政全额贴息。可是到了7月,政策调整为贴息资金,县财政只负担一半。贷款户不禁疑惑,说好的政策红利怎么半道上跑了?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文件,经常很"任性",政策开始轰轰烈烈,到了中间稀里糊涂,结束时冷冷清清。一些好的惠民利民政策成为"惊鸿一瞥",之后"杳无踪迹",群众怎不会有牢骚、有怨气!他们本来对党和政府怀有很高的寄望和感情,政策一旦半途  相似文献   

16.
正由农村垃圾导致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垃圾治理水平总体较低,已不符合贵州省新时期工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与就地资源化利用步伐,是遵循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亦是优化人居环境、顺应群众期盼的现实需求。一、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现状及问题农村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春艳 《奋斗》2005,(2):30-30,45
按目前地方财政统计口径,财政支农支出主要包括支援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三项支出。我省各级财政多年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扶持“三农”.支持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省以实施"3个15万元"为抓手,打通微型企业出生、发展、壮大"三个通道",逐渐形成在全国范围内较具影响力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贵州模式"。"这真是一家能够完美呈现贵州本土民族特色的店铺。贵州的‘美’一目了然。"6月15日,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在拍照时,感慨地说。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是贵州柒黔民族文化非遗艺术体验馆,这是一家享受贵州省"3个15万元"扶持政策的微型企业。创业者蒋开雄和他的合伙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扶持的力度。财政部门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做实做活财政惠农政策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邯郸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垃圾综合管理政策和措施,创出了一套"多元化"建筑垃圾综合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在全国率先破解建筑垃圾处置难问题,收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垃圾是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邯郸也难逃其扰。为防止垃圾乱倒,城市管理部门的同志不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