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将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重点围绕一、二、三次产业中转型升级最急需、融合发展最迫切的主导产业,分别明确融合方向,找准融合路径,提出融合措施,不断提升大数据融合应用的广度、深度、精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贵州提出,2018—2022年,将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以工业  相似文献   

2.
正要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主攻方向,强力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做大。贵州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实体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大"千企引进"力度,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做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千企改造"进度,  相似文献   

3.
正大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不断助推贵州三次产业提质增效,驱动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万企融合"真正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通过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不断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贵州形成大数据融合标  相似文献   

4.
正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工业企业中的深入应用,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让公司在近几年受益匪浅。"7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航天云网)董事长杨灵运说。贵州航天云网成立于2015年12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经济一方面包含了数字产业化,即发展大数据主体产业催生新动能,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产业数字化,即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升级旧动能,这与"万企融合"大行动的内涵一脉相承。今年以来,贵州以实施"万企融合"为抓手,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如何才能做得好、做得实,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和挑战。全省各级大数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大部署;贵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建设数字贵州"的工作安排。此次《关于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贵州的意见》出台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何助推作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娄松。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出炉,勾画了贵州未来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推动贵州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贵州秉持五大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助力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贵州经验"令人瞩目。数化万物,智在融合。融合是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特征和价值所在,为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提供无限可能。贵州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利用大数据改造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符合贵州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重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显示,贵州省62.1%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的融合初级阶段,32.5%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的融合中级阶段,仅有5.4%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贵州用"五步工作法"这把"金钥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各环节优化重组,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业态,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3月16日,在贵州省"万企融合"大行动宣讲培训会上,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娄松如此解读"万企融合"大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1.
曾帅 《当代贵州》2020,(19):46-47
疫情之下,贵州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提速,而这些实体经济在以融合实现转型升级、挖掘数据红利和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其中的重要抓手,贵州通过"万企融合"加速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不断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极大地激活了数字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不断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打响"数字经济"攻坚战,推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3月10日,贵阳经开区和满帮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以大数据为引领,打造全新智慧物流数据基地。根据备忘录,满帮集团将以贵阳为总部基地,推动公司大数据+数字物流产业战略的实施,抢占市场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当下,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以大数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2月7日,省人民政府出台《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及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方案,明确行动实现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总目标2018—2022年,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通过工业互联网等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赋能,不断推进工业创新、智能制造、智慧管理,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本期,我们继续聚焦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亮点和成效。该公司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了"机器换人""机器助人",智能制造已成为公司提质增效的利器。2021年,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产能预计可达680万条,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催生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近年来,贵州开展"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专项行动和"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使贵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站在新时代的视野和引领未来的高度,赋予大数据融合万物的期望,带给实体企业巨大的鼓舞。"感恩伟大的时代。"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引发贵州企业界人士热议。贵州瞄准大数据"蓝海",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企业是基础性支撑。贵州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运用大数据改造传统产业,提升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促进核心竞争力升级;加快壮大物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业  相似文献   

17.
正"融合"是贵州大数据发展的主题。大数据像一棵"智慧树",向贵州经济社会各领域最大延伸、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助推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国内外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一批本地重点企业得到培育成长,贵州正逐渐成长为"世界的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大数据+黔货出山"。建成37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60个县  相似文献   

18.
正贵阳市观山湖区重点培育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数据中心、端产品、芯片等集成电路以及云平台运用等全链条推进,围绕商用、政用、民用开发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助力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以推进数据"聚通用"为突破,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深挖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大数据企业已达8900多家,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积极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不断在大数据立法、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管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贵州大数据企业达到了8900多家,苹果、高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众多世界知名  相似文献   

20.
正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坚决防止‘脱实向虚’。"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后发赶超上有新成效。实施"双千工程"增动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大数据融合推动跨越、国企战略性重组释放改革红利,贵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