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20世纪20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由于一部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提倡和亲自实践,所掀起的一场声势颇为浩大、影响也较为深远的平民教育运动.笔者以为,这场以平民为教育对象、以扫盲教育为主要手段进行的社会改良运动,实际上从源头来看,至少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近代史上诸如梁启超的"新民说"之类的思想,也即与近代史上"实业救国"相提的"教育救国"论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以"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评价这段历史、这场运动,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1917年留美回国后,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认为以此可“推定国家的命运”,持“教育救国”论的思想。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1936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教育救国的道路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积极推行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3.
杨必军 《湘潮》2016,(4):121-123
向警予从小立志做"天下第一伟人",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投身革命救国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社会担当。本文着重分析向警予的成长环境对其革命思想形成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了解、研究、学习向警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向警予生平述评向警予(1895-1928),女,土家族,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原名向俊贤,湖南省溆浦县人,1895年9月4日出生于富商家族,家  相似文献   

4.
<正>车向忱(1898—1971)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优秀的共产党员。青年时期,他坚持"救国要先教民"的信念,提倡并推广平民教育,宣传爱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战场,与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义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张謇(1853—1926)与蔡元培(1868—1940)虽然在资历、受教育背景等方面有同有异,但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教育救国"的先驱,两人在探索建立近现代高等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较为丰富且于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思想。我们认为,简要比较两位先哲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加深其认识、凸显各自的侧重点,而且可以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亮宽 《理论学刊》2006,34(12):107-111
何思源一生出入于学术与政界,虽然不以学者名世,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何思源对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也曾涉猎,其科学救国思想、求生教育思想等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有些学术思想和理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贤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与各种错误思想及其派别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其中与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双方主要围绕中国落后归因及其解决办法、教育与救国关系、中国社会未来走向三方面展开论战。通过斗争,不仅给国家主义派以沉重打击,还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革命和教育理论,从而为许多迷惘的中国民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规定是受教育者对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予认知、判断、体验、评价的过程。感情作为情境规定的要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真"的规定,同时也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善"与"美"的规定。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与运用中,必须既要"晓理",更要"动情"。  相似文献   

9.
伍小涛 《当代贵州》2013,(25):62-62
19世纪末,随着传统士绅向绅商阶层的转变,"实业救国"思潮在贵州扩散开来,成为推动贵州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谓"实业救国",就是通过兴办实业的途径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此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时期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受到极大震动,"实业救国"思想渐为世人所注意,从而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0.
戴安林 《湘潮》2016,(4):114-120
向警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杰出的领袖人物。她在其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妇女解放问题,而对于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妇女教育问题也非常重视,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发表于一些报刊上。本文试就向警予的妇女教育思想作一番探讨。一向警予的妇女教育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五四运动兴起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向警予的妇女教育思想是以提倡教育救国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性效果与理性效果、隐形效果与显性效果、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与对策,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1,(2):63-63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望道越来越不满足于旧式私塾教育,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本领。16岁那年,他离开分水塘村,来到义乌县城有名的秀湖书院学习。②一年后,怀揣“教育救国”的信念,陈望道又回到了分水塘村,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兴办村学。可是面对国弱民穷的现实,陈望道的思想开始转向“实业救国”,为此他考入金华中学,发愤学习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救国"理想是五四时期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先进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动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是慎重而且坚定持久的。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下,他们艰苦奋斗,实现了"救国"的社会理想,挽救了危亡中的中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肩负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同样要审慎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求比较各种观念思想,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确立以后,当坚定不移地为其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既是一位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其爱国思想及其实践经由了教育救国,走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历程,到教育与政治并重,实现爱国思想的重要进步,再到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爱国实践过程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蒋国宏 《理论学刊》2007,4(3):114-117
无论是西欧的重商主义还是晚清的重商主义,都重视货币和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主张由国家直接对经济进行调节。而张謇并不特别重视商业,明确反对以商为立国之本,反对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干预企业的运营。在张謇的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实践中,商业也不占重要地位。因此,很难说张謇的实业思想具有很强的重商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17.
正五四运动时期,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国大地兴起了一场青年知识分子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热潮。一大批有志青年怀着满腔热血,到欧洲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有数以千计家境贫寒的知识青年来到欧洲文明的中心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他们通过勤工俭学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立志归国后通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踏上留法之路1912年,吴玉章、蔡元培、李石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媒体带来的普遍交往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关注点,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得到拓宽。我们要努力培养大学生面对新媒体的主体性,在"虚拟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思想主导与内容多样、科学灌输与交流互动、新媒体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体经历了"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性"到"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再到"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三个阶段,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包括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研究,正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性,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与目标,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与现实、价值与需求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刘向上 《湘潮》2016,(4):153-158
一、缪伯英的家庭背景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枫树湾(现开慧镇飘峰山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缪芸可,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29岁中秀才。受维新运动的影响,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主张兴办新学,致力于"教育救国",尤其重视妇女教育问题,曾供职于湖南教育司,1911年自费赴日本考察日本现代教育概况,1912年与学友饶柚汀合作在长沙县东乡麻林桥黄家老屋创办长沙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开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