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背景下,传统摸排的侦查方法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法制土壤。由于入室盗窃案件的因果关联少,侦查工作只能从犯罪现场做起,更突出了现场勘查的重要性。掌握入室盗窃案件的勘查技巧,提高现场勘查质量,全面获取犯罪信息,是迅速侦破入室盗窃案件的前提条件。针对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对现场进出口、中心部位以及外围部位等进行重点勘查,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经验技巧进行分析和取证是此类案件侦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场勘查是刑侦工作重要的一环,现场勘查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案件侦查的成功与否。本文针对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及规律.介绍了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作案特点及现场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现场勘查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做到有的放矢的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聋哑人犯罪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跨省、跨市犯罪率和身份不明的案件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成年聋哑人犯罪呈下降趋势;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方面,种类不断增多;共同犯罪仍是聋哑人犯罪的"最佳选择";女性聋哑人犯罪人数逐年增加,且与男性聋哑人的犯罪生涯相同。在逐一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聋哑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聋哑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等方面为聋哑人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入室盗窃案与农村群众的安全感指数息息相关。尽管入室盗窃案的社会影响远远比不上重特大刑事案件,但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可低估。目前,农村地区整体治安状况不容乐观,民警现场保护意识差,勘查质量不高,痕迹物证利用率较低。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入室盗窃案现场勘查机制,侦查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增强证据意识,强化现场勘查质量,狠抓侦技结合,重视外围现场,从多渠道提升案件现场勘查水平。  相似文献   

5.
案例二则     
通过对现场血迹分布情况的分析,成功破获了一起聋哑人故意杀人案;掌握"十字形"开锁器的原理,熟悉利用"十字形"开锁器作案的现场规律,注重现场勘验,便于判定作案手段,对案件定性和开展侦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攀爬入室盗窃案件是多发的刑事案件,做好该类案件现场的勘验检查是基层技术员必备的技能之一。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的对像和内容,现场照相的内容和要求,痕迹物证的发现及提取方法,外围现场的特点及勘查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聋哑人犯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中,出现的又一个新的犯罪动态。通过四平市铁东区公安分局侦破的以许晶(女)、李德民为首的聋哑人犯罪团伙的调查分析,具备以下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8.
犯罪证据在刑事审判的舞台上越来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前扰乱社会治安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入室盗窃案的发案率居高不下。在入室盗窃案件的侦破中,可靠的现场指印成了提供侦查方向和审判时定罪最有力的武器,同时它也是破获入室盗窃案的一张王牌,因此它被誉为证据之首。寻找该类案件现场的指印,通常应一是从来往的路径去找。二是在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去找。三是在现场遗留物上寻找。四是从照明设备(如开关、灯泡、灯架)上去寻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聋哑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本文在对兰州市聋哑人违法犯罪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聋哑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B市H区入室盗窃案件发案及勘查现状,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现场勘查对打击入室盗窃犯罪起到的正相关作用,并基于H区入室盗窃案件个案侦查难点分析犯罪人反侦查意识增强、侦查客观环境复杂和侦查工作进展不畅三方面原因。梳理入室盗窃系列案件侦查创新机制理论,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以现场勘查为切入点的规模化侦查打击机制和源头打击工作站机制。通过细致全面勘查、精准灵活提痕,扩大区域串并、提升系列精度,深度挖掘数据、多维探索切入,协调综合指挥、适选打击机制四个方面完善侦查创新机制,并以此扩大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秘密窃取”是盗窃罪的核心特征。“秘密”强调行为主观方面的相对性,即“秘密”是行为人对其行为的认识,行为人自以为其行为的秘密性是针对财物控制人而言的,且“秘密”是针对盗窃罪的实行行为而言的。“窃”是区分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关键,在实行阶段,“窃”与“骗”共存的情况下,应以侵犯财产权的决定性手段为定罪依据。“取”是盗窃罪既遂的表现,即为了实现将财物据为己有的目的而建立起对财物的较被害人更为优越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毒品犯罪问题目前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禁毒工作.来自境外的毒品对西部地区禁毒工作影响巨大,不仅引发杀人、抢劫、盗窃等各种刑事犯罪,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危害、影响也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犯罪.我们应当从"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这一方针出发,结合各种禁毒对策,来更有效地遏制我国毒品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诱惑侦查手段在盗窃犯罪案件侦查中应当有用武之地,但必须是针对严重盗窃犯罪并且满足可能性、必要性和合法性等条件,不能滥用。这种手段主要包括通过应邀"辅助"盗窃实施诱惑侦查、通过"提供"赃物处理渠道进行诱惑侦查及以通过设置盗窃目标和时空条件进行诱惑侦查等几种类型。不同形态的诱惑侦查,操作方法有差别,侦查主体应根据具体案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能否成立, 可以从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要件等方面对它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 要在司法实务中划清本罪与假冒专利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还要注意对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 非法侵占、擅自转让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和认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称“涉卡”犯罪包括信用卡犯罪和使用信用卡、储蓄卡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犯罪大致有三类 :伪造信用卡、信用卡诈骗、盗窃并使用信用卡 ;使用信用卡、储蓄卡犯罪具有信用卡犯罪的一般特征 ,但犯罪手段更为狡诈 ,涉及的犯罪种类更多 ,社会危害性加大 ,而司法机关对之却往往难以适用我国现有法律定罪量刑。“涉卡”犯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演变。目前 ,这一新型犯罪正呈日益严重之势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厦门市的情况就颇为典型。在打击对策上立案是关键性问题 ,各地公安机关应树立大局观念 ,联手合作 ,多警种协同作战 ;运用高科技手段 ,提高防控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6.
有些文章对法定拟制与注意规定进行了研究,但是该项研究有待完善。刑法分则有四种规定,对四种规定的界定是否科学合理,关乎到能否准确定罪量刑,也涉及对法律规范的正确理解,立足体系解释原理,对分则的四种规定才可能做出合理界定。基本规定是对定罪处罚的最一般规定;拟制规定是对构成彼罪的行为却按此罪论的规定;指示规定是指示司法工作人员在多种结论中如何选择一种作为处理案件的结论;提示规定是为了引起司法人员的注意而做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扒窃案件的特点:(一)作案工具简单,技巧性强;(二)流窜作案,活动范围广,受害人员多;(三)结伙作案多,具有一定的反侦查伎俩;(四)作案得手后,迅速洗赃抛证,痕迹物证不易收集。扒窃作案的主要过程为:寻、跟、探、观、遮、窃、藏、估、逃、销。  相似文献   

18.
移动支付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二维码支付。扫码支付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弊端。近年来,通过偷换二维码来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逐渐增多,但对其应该如何定性,法学界存在争议。从整体而言,争议的双方分别持诈骗罪或者是盗窃罪的观点。一般认为,盗窃罪属于违背被害人意志取得财产的犯罪,被害人无处分行为和无处分意识;而利用被害人有瑕疵的意志则属于诈骗罪的范畴,并且被害人有一定的处分意识和处分行为。两罪区分时,被害人是否有处分意思和处分行为是两罪区分的核心因素。通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梳理两罪构成要件及其重要的区分要素,结合刑法理论和实践分析,最终认为偷换二维码的行为应该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9.
以抢劫、抢夺、盗窃、扒窃、拎包、诈骗等为内容的多发性街面犯罪,近年来呈现高发势头,特别是犯罪主体与波及区域扩大以及危害程度加深动向,令人触目惊心,已经构成城市社会和谐的严重威胁。导致街面犯罪高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期城乡、贫富差距等一些本源性问题促使,也有法律制约和警务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重视民生、完善制度、发展经济、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而健全法律体系、强化警务防范与打击力度,则可以压缩街面犯罪空间,促使不法分子放弃犯罪并走向合法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论在油区还是非油区的输油管线路过地,采用切割、打孔、撬砸、拆卸等手段破坏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而进行盗窃油气的刑事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但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也严重危害到公共安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此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究其原因在于对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及相关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本文试图结合司法解释的规定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在认定中容易出现分歧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