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的辩护     
尊敬的法官大人,陪审团的先生们: 我们就要结束本案了。这个案子是一个冗长、沉闷、乏味的案子,作为陪审员的你们,可能经历了案子审理过程中最无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宫今年1月初透露,布什总统已接获德州法院征召,将回德州履行担任陪审团员的义务。曾任德州州长的布什,在德州拥有一座牧场。据德州《威科先驱论坛报》报道,布什在该州600名可能入选的陪审员中,排名第286号。当地一名法官表示,法院去年11月就寄出《征召函》到布什位于德州克劳福的牧场。白宫发言人麦克利兰随后声明,布什总统认为担任陪审员“是一项重要的公民义务,而民众确实履行该项义务也非常重要”,但因另有要务在身,白宫已致电法院希望能把总统担任陪审员的日期延后。德州地方法院法官史卓瑟对此谅解地称:“尽管担任陪审员是公民的重要责任,但治理国家应该优先于担任陪审员。”在当今美国,陪审团制度得到了包  相似文献   

3.
何葆光 《检察风云》2003,(20):60-64
英语中一词“juror”一直被译为“陪审员”,这使我总丢不掉这个“陪”的概念。直到一次我去当过陪审员以后,才明白在判被告是否有罪的决定中,陪审团的权力高于法官。所以“juror”如译为“定审员”似乎更为切合实际。陪审团的选择2002年春的一天,我收到汉瑞斯郡法院给我的通知,让我在6月10日早上8点为担任陪审员义务,到休斯敦市中心的陪审团会议厅报到。那天共有500来人出席,经分组后,我们组65人由一位警官带领,穿过三条马路,到刑事犯罪法院。这个法庭门上有一块牌子写着主审法官的名字Joan Campbell,从名字上可知是位女性。领队警官带材料…  相似文献   

4.
刘林呐 《政法论丛》2012,(2):93-100
陪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在法国,对于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陪审员,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法国重罪陪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如构建重罪、复杂案件由陪审团审理的制度,取消对陪审员学历的要求、确立科学的陪审员遴选程序与陪审团评议表决程序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绝大多数的案件(特别是涉及到赔偿金的案件)都是要有陪审员参与的。也就是说,在这些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过程当中,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主张由陪审团来审定事实。除非是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这一要求,才由法官来认定事实并决定法律的适用。如果当事人要求有陪审团参与,那么审判的第一步骤就是组建陪审团。陪审团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陪审团,一般为12——23人,他们在法官的指导下实施对犯罪的调查,或对执法部门关于刑事案件的侦查及证据加以审查.以确定是否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小陪审团,通常由所在社区的12个公民组成,其职责是对…  相似文献   

6.
香港最高法院原讼庭(又称高等法院)的刑事审判设有陪审员,什么人可以出任陪审员?目前它的作用如何呢? 香港陪审制的开端在英国法律制度史上陪审员制度由来已久,以往在英国有所谓大陪审团,负责调查、控诉;这种大陪审团制度目前在美国仍然存在。在英国和香港,陪审团现在扮演的功能只是定罪,其角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削弱。在香港,一般的民事审讯是没有陪审团的,主要用于高等法院的刑事案件。据史料记载,香港的陪审制度源于英国,在未曾订立陪审员法规以前已经成立;当时不但没有陪  相似文献   

7.
一、陪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陪审制度的起源及意义 陪审制度就是从公民中产生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的制度。一般认为在公元6—8世纪出现于英国,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两种形式,陪审制在英国的确立和早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取代了神明裁判法和决斗等证据制度,带来了证据发展史上的革命;它对普通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陪审团分享国家的司法权,改变了国王及其法官独揽国家司法大权的状  相似文献   

8.
张磊 《天津检察》2009,(2):78-78,80
2007年我在美国学习期间,在位于美国费成的宾州东区联邦法院亲历了一起持枪贩毒案件的法庭审理全过程:由选择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到陪审团作出事实裁决(Verdict)。  相似文献   

9.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3,(6):61-62
“法官,”被告从被告席上站起来喊道,“难道审理我的案子的陪审员全都是女的?”“别吭声。”律师低声地说。“我不想沉默,法官,我对我的老婆了如指掌,尚且瞒不过她,这儿竟有12个陌生女人要我认罪!”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与法官     
正我的父亲为人诚实,工作起来很勤奋。他有一次向法官解释了为什么他希望免去他参加陪审团进行义务工作的原因。"法官大人,我的小食品杂货店是维持我妻子和8个孩子生活的惟一支柱。如果我来做陪审员,我就必须停业,这是我无法承受的。""琼斯先生,要是别人都像你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鸿巍 《河北法学》2012,30(6):49-50,51,52,53,54,55
美国检察官在庭审阶段享有较为广泛的职权,涵盖出庭支持公诉权、挑选陪审员权、法庭辩论权及对陪审团指示的检察建议权等等.其中,检察官在庭审阶段的法庭辩论权,大体上又可分为开庭陈述权、展示证据权、交叉询问权与结案陈词权等等.此外,检察官在法官向陪审团作出指示前,亦可提出相应检察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 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 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在个 体参审的视角下,很难证成陪审员相对于法官的裁决优势。现代认知科学和法律实证研究,反而指向 了陪审员的裁决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司法的理念与技术之间产生了悖论。但是司法程序中的陪审员 从来不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身份,而是一个制度建构的角色。陪审团制度以及成功的陪审制移植实 践,都通过一些技术性要素,塑造了集体评议和团体决策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者,区别于法官的合议制 模式。陪审员的裁决优势正是源于这种制度建构。中国的陪审制改革应当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重构评 议程序和操作性规则,将人民陪审员塑造为优秀的事实认定者。  相似文献   

13.
这是伟大的当代辩护大师梅尔温·贝利在1975年伊万斯 法官主审的一件交通事故诉讼案中,面对12名陪审员,用略带 沙哑的语调为一名横遭车祸的6岁孩子做出的尾声辩论: 案中这名6岁的小孩正在校园里与他的同学打球。学校四 周的街道上都停满了汽车。由于用力过猛,球被扔到街上,这位 小孩像箭一般地紧追了出去。 陪审团的先生们和女士们,这个孩子是如此的柔弱幼小,因 而满脑子想的是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把球尽快地弄回来,他想 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他去捡球,并会小心翼翼地不使他受  相似文献   

14.
《商务与法律》2004,(5):53-53
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即美国专利上诉案件的最高级法院,于2004年7月21日,对Phillips诉AWH公司一案进行了听证。该案件最初是由三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审理的。联邦巡回法院在一份决议中试图消除许多繁难的专利权利要求解释问题.这将约束陪审团在以后的类似案件中作出判断。这份决议中试图解决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5.
所谓陪审制度,是指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庭审与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陪审制度存在于当代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当前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陪审制度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模式。一种是英美的陪审制,其特点是将陪审员的工作和法官的工作分开,陪审员决定事实问题,如根据法庭上出示的全部证据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法官决定法律问题,包括主持庭审并向陪审团解释有关的法律等。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所谓“参审制”,专业法官和非专业法官一起审判,共同决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实际上属于参审制。  相似文献   

16.
美国陪审制度的两次重大变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美国陪审制度的发展脉落,人人陪审员的选择、陪审团的裁决及权力范围人手分析了美国陪审制度的特点,探讨了美国陪审制度的两次重大变革;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限制陪审团权力的浪潮及本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陪审制反思运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19日,美国德州陪审团宣布判处美国药业巨头默沙东赔偿一名寡妇2.5亿美元,缘由是她的丈夫罗伯特·恩斯特在服用这家公司生产的止痛药“万络”后死亡。这是由7位男性5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经过了长达两天的辩论后,以10对2绝对多数,宣判恩斯特夫人胜诉。这起案件引起了美国民众广泛的注意.因为该公司还有高达180亿美元的官司仍然在诉讼中。1999年,一名27岁的男性在电影院内跌倒,立即被送往北密苏里医疗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毁誉参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的出台使得该制度有所完善,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实效的根本问题,即制度理念与制度设计脱节的问题并未解决。河南法院系统开展的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在制度理念和制度设计的统一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从比较分析的视角看,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应实现四个方面的回归:一是在陪审员的身份上,实现由精英到平民的回归;二是在陪审员的选定机制上,实现由常任到临时的回归;三是在陪审员的工作要求上,实现由专业到常识的回归;四是在陪审员的职责上,实现由包揽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到与法官实现一定区别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把陪审定性为司法民主颇值得检讨。双重基本权利属性即获得陪审团审判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和参与陪审团审判为社会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才是陪审的根本性质。在陪审过程中法官须对陪审员作陪审指示,这使得陪审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法治教育过程,陪审的法治教育功能由此产生。此等功能是陪审在今日衰而不败的重要原因。重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最重要的是认识到陪审的双重权利属性和陪审指示的法治教育功能,规定陪审的大众化和个案化而非精英化和任期化,同时引进并规范法官陪审指示制度。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大规模的宪政改革和司法改革。改革者们对实行70余年的法院组织制度、法官制度、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变革。在这一系列的司法改革措施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陪审团制度的建立。陪审团制度在俄罗斯并非初创。在1864年进行的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中,俄罗斯就曾经以英国为模式,建立了陪审团制度。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陪审团制度在俄罗斯法律体系中不复存在。苏联时代的司法制度中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陪审法庭制度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普通的刑事和民事审判中,一般由职业法官一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