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1948年<哈瓦纳宪章>到WTO的TRIMS,国际投资法制经历了从多边投资条约的失败到双边与区域性投资协定繁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国际投资法制多边化进程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晚近国际投资法制一致性发展的需要、投资者与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努力推进,使得国际投资多边法制建设产生了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未来多边投资条约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投资条约发展迅猛,在形式、数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一些反映投资自由化的规则不断出现在双边投资条约中,对东道国外资管辖权形成了新的挑战,而美国式的双边投资条约更是自由化立法的代表,提出了诸如准入自由、禁止履行要求等诸多高度自由化性质的投资法规则,严重削弱了东道国外资管辖权,值得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国际投资条约一般将外资准入权限保留给缔约国,缔约国能自由地决定外资进入的领域和条件。虽然有些投资条约规定必须给予外国投资者以国民待遇,但国民待遇一般只适用于外资进入后的阶段。晚近出现的一些双边和多边投资条约中开始提出外资准入自由的概念,要求将国民待遇扩大适用到外资准入阶段,这些条约法的实践严重地削弱了东道国的外资管辖权,片面利于发达资本输出国的利益,应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经济主权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法律观念 ,对于国际经济法的重塑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构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也是签订双边投资条约的重要指导原则。本文试对经济主权的实质、内容和特征进行探讨 ,并从中外双边投资条约的内容入手 ,对我国坚持经济主权原则之体现和弊漏作出深入分析 ,提出经济主权之实现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国际投资条约实践正处于转型期,其对国际投资仲裁机制的立场也从保守转向自由化,但其在仲裁庭权力约束方面缺乏体系化的应对措施,可能引发仲裁庭权力扩张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IIAs现有实践,从管辖权及其派生权力两方面构建全面的、体系化的约束机制,以便在给予仲裁庭足够自由裁量空间的同时,也确保其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8.
条约解释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通常用于澄清条约约文的含义。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背景下,条约解释也可以用来解决条约间的冲突。用于解决条约冲突的条约解释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局限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所规定的内容,还包括其他一些具有国际习惯性质的方法。不过,由于国际法的法律规则之间缺乏明确的效力等级,条约解释方法在解决条约冲突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条约从性质上可分为统一实体私法条约、统一冲突法条约和统一程序法条约。其在国内法上适用的方式、自执行力以及与国内法的效力优先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分歧,应认真研究,以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双边投资条约已代替模糊的国际习惯法形式而成为当今国际投资法的最主要的法律形式,从中国视角对国际投资法由形式至内容的这场变革作出确切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双边投资条约是两大阵营在国际投资体制陷入僵局之后,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所选择的打破僵局的灵活方式,这一新的法律形式对国际投资保护法及国际投资自由化法律的发展各有不同。双边投资条约至今仍是以特别法形式存在的双边条约,从中并未产生确定的国际习惯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条约所载权利义务的实现 ,尤其是条约义务的履行 ,现代国际社会逐步建立了条约监督机制。根据现代条约实践 ,对国家所承担的条约义务施加监视、检查等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牵制方式在不同类别或领域的条约中有着不同的规定 ,归纳起来 ,以“定期报告和审查机制”、“核查机制”及“国际机构监督机制”三种方式较为常见。条约监督机制的建立是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法理学基础。该机制对于保证条约的遵守和义务的履行 ,对于加强条约法律效力 ,维护国际法律秩序 ,促进国际社会法治化具有积极意义。目前 ,条约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人权、军控、裁军等领域的条约之中 ,尚不具有普遍性 ,且存在若干不足之处 ,作为一种新的条约法制度 ,该机制有待于通过国际实践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雷蕾 《外交评论》2003,(1):108-112
WTO的法律制度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法中发展最快、最新、最具活力的法律门类。WTO法从实体法到程序法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英文缩写的WTO具有三位一体的功能:一是指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二是指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Negotiationforum),WTO的前身GATT(关贸总协定)在其近半个世纪的运转中,几乎全都是靠各贸易国谈判磋商来达成共识的。GATT所主持的八个回合的贸易谈判,成果丰硕,为WTO规则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是指WTO规则体系,即以《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为正文,其余协议、谅解等作为附件而合成的一个原文(英文本)长达634页的、宏大的条约群体。由此观之,WTO蕴意深厚,非本文可涵盖,所以本文将仅在规则体系或条约群体的层面上试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双边投资条约的迅猛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也成为国际投资的国际法制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晚近双边投资条约中许多条款都反映出明显的进一步削弱东道国外资管辖权的意图 ,这些意图不仅表现在对外资准入自由化的提倡和外资保护水准的提高上 ,也反映在投资待遇标准的提高和投资争议解决方法的国际化上。 2 0世纪 6 0— 70年代为联合国大会一系列决议倡导的维护东道国外资管辖权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和规则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都是应当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冲突可能会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法律地位较高的国际条约与法律地位较低的国内法相冲突,我们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予以解决;第二种是法律地位相同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冲突,我们适用有条件的条约优先原则、解释一致原则、修改国内法和修改国际条约这4种方法予以解决;第三种是法律地位较低的国际条约与法律地位较高的国内法相冲突,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第7条的规定排除了这种冲突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迅速增加。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已从单一的投资接受国转变为拥有投资母国和接受国双重身份。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对外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中最重要的纠纷解决条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我国已加入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近年发展之研究,发现其管辖权不断扩大、偏重对投资者保护,故全面接受其管辖权将会对逐渐转变为投资大国的我国十分不利。我国应在双边投资条约中有保留地接受其管辖权。  相似文献   

17.
美国武器装备建设法制体系中有规范核武器类、常规武器类、化学武器类、生物武器类等武器装备建设的国际条约,有军备控制类、武器研发类、武器售卖类的双边条约;美国通过签订条约限制毁伤性大的武器研发和使用,从而减轻本国经济压力、维护国家安全,对他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或技术进行控制,对利害关系国武器装备研发和技术封锁,扩大美国武器打击和防御范围来实现全球控制意图,设置严格生效条件维护武器装备贸易,拒签或搁置特定条约以维护战略目标等。国际社会也通过技术创新、倡导新战略空间和平观、与他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等途径应对美国的条约运用,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8.
《欧盟宪法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盟政治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现了欧盟联合自强以及和平理性的正确性。文章拟通过对欧盟制宪过程的回顾,审时度势,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欧盟宪法条约》创造的新体制将最终为欧洲人理解和认可,度过危机走向坦途。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系统论述了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其一般发展规律。文章指出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反映在国际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国际法内容的更新与丰富以及国际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等几个方面,特别是国际条约已成为当代国际法的最主要渊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法律与实际,就条约的缔结程序,条约的遵守与适用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条约作为美国实现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际法和美国的国内法中有不同的含义。特别是美国《联邦宪法》中的条约制度安排,使美国条约法深受宪法制度的影响,并造成了美国宪法体制下的条约与行政协定的特殊关系与定位。美国虽然不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成员方。但在国际习惯法方面仍然要遵从于该公约。美国的条约缔结机制从本质上反映了国会和总统之间在国际协定缔结机制中的斗争与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