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时候,我有过许多理想,但是,在这许许多多的理想中就是没有西藏。因为哪个时候,西藏是一个陌生的遥不可及的地方。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或许是出于对鹰的崇拜吧,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固执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如实地反映人民解放军和西藏人民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使西藏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的这段重大历史,新华社派出了大批记者,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派来得力的摄影师,西南军区政治部派出许多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和摄影人员随同部队进藏进行报道,随时把进军西藏的重大消息告诉国内外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3.
策划:本刊编辑部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服务一处1951年初始,我在西藏公安战线上持续服务了28年。在西藏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回想起来,虽说我们已无悔地将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边疆,但实际上,西藏赐予我的比我能做出的奉献要多得多。雪域高原,风雷激荡,西藏农奴翻身解放的伟大斗争对铸造我的世界观、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西藏公安战线上众多的英烈模范事迹常萦绕于我心中,激励着我努力工作。李凯:为人民利益勇敢牺牲虽死犹荣我现在还保存着一张发黄的1958年4月26日的《西藏日报》。有一文章大标题是《为人民利益勇敢…  相似文献   

4.
在《今日中国》中,我发现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很有意思。我曾有幸四次到过你们美丽的国家,访问过新疆和西藏。我发现西藏人在宗教及经济领域生活得很和谐。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中国中央政府的帮助,西藏本身目前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在农业及经济方面,国家给西藏带来了很大的满足。贵刊很好地报道了今日西藏人民的生活变化。我建议你们多刊登些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文章,如西藏、新疆,介绍那里发生的变化。因为这些地区还有待于被人们所认识。因为在西方,很少有人了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多刊发有关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5.
雨中八角街     
知道北京有个王府井大街并不比知道拉萨的八角街早,而当我对王府井已经非常熟悉时,到八角街上去走一定仍是心中的一个愿望。前不久,我终于去了西藏,但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一线开展工作,所以直到离开西藏前两天,才匆匆地去了一趟/\角街。7月,是西藏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雨水充沛,气候宜人,尤其是我在西藏的最后几天,拉萨每天都有一场雨,把这座美丽的城市浇灌得郁郁葱葱,八角街也因VL愈发清新、秀丽。那天早晨,天空照旧飘着雨。我们先参观了西藏三大寺之一的大昭寺,大昭寺的大门就开在八角街上。两个小时后,当我从大昭寺…  相似文献   

6.
洋滔 《台声》2002,(4):24-25
5月的拉萨,杨柳春风,花粉红,万物复苏,西藏旅的黄金季节到了……著名诗人、诗评家刘湛秋信,说有位台湾女作家想到藏一趟,问我何时来最好?说,5至9月来均可,这段间,西藏气候宜人,鸟语花,是消闲避暑的最好时间。来又收到刘湛秋的电报,说作家即将抵达拉萨。就这样,张典婉追寻着文公主的脚步,风尘仆仆地从湾取道青海到西藏来了。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风暴雨的傍晚,她和她的两同伴急匆匆地冒雨来到寒。我不相信我面前这位小女就是台湾著名女青年作家张婉。她笑容满面,充满了真诚机智,她头发微黄,戴着近眼镜,穿着朴素,透…  相似文献   

7.
到西藏,意味着一次非凡的出行。这也是眼下的一种时尚。 很多年前,我遇到一个熟识的画家。闲下来聊聊,他激动地告诉我,西藏让他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以前的画都是没有意思的,风情的,甜腻的。从西藏回来,他决定抛弃从前的画风,不再画版纳啊,大理啊,丛林啊,女子啊这一类“没劲”的东西。画家的画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因为那些画充满了西藏美丽简单的线条,充满了荒凉的地平线的空阔,枯死的野牛头,写满经文的玛尼石;苍凉的经幡在画幅里飘动的样子让我敬畏,而匍匐长叩的信仰者让我感到灵魂的惊动。画家让我听一组国外来的音乐,…  相似文献   

8.
藏缘     
从事藏学研究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历史和资料,结识了一些高僧大德和藏学界颇具名气的专家学者,对西藏厚重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从之前的朦胧神秘到现在渐渐的领会感悟,藏学研究工作为我开启了深刻认知西藏文化的一扇大门,使我对西藏文化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也使我真切感受到党中央对西藏建设的关怀,深深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和平解放半个世纪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党的三代领导集团历来十分关心西藏人民。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曾为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为西藏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进军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为西藏工作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英明决策。西藏和平解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参与领导了进军西藏的各项工作,后来他又作为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直接参与了西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黄埔》2014,(1):48-57
记者:前面我们的话题主要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展开,本期请谈谈1959年西藏叛乱的情况。 王小彬: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西藏叛乱,是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维护旧的制度、反对将要进行的民主改革,图谋实现“西藏独立”的一次重大分裂活动。关于西藏叛乱的前因后果已经有不少著述,我不准备多谈。我想结合一些新的材料介绍一下美国对西藏叛乱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23日是《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55周年纪念日。我出生那一年,作为西藏和平解放的同龄人,内心万分荣幸,感慨万千,因为我亲身经历了在封建农奴制,政教合一统治下的旧西藏虚墟上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全过程,并有幸在这一过程中尽到了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2.
案例 闲暇之余,我像往常一样去教室看学生的晚自习情况。刚踏进教室就看见几个学生围着小云神神秘秘地看什么东西,见我来了,小云慌忙把东西藏在课桌里,神情紧张,不知所措。在我微笑的劝说下,小云低着头慢慢地从课桌里拿出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3.
格勒 《人权》2010,(1):50-55
一 自1990年开始,我作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几乎每年都有机会带领课题组成员在西藏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我们的调查对象以家庭为主。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全面深入调查,客观、具体、生动地描述并反映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社会的变迁,调查范围包括西藏的城区、农区和牧区三个不同类型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初的1950年12月,中共西藏工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解放西藏只是我军的第一步任务,而长期建设西藏则是党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军的长期任务。当年进军西藏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8军和西北、青海、云南、新疆等几路进藏部队的许多老革命,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共同进步,自觉地献身西藏的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5.
让世界了解西藏的昨天和今天──访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王秀英日前,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我见到了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这位副主席朴实、干练,又极为平易,她非常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我自然而然地提到了令全国亿万妇女关心和瞩目...  相似文献   

16.
1951年春,西藏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重庆,受到贺龙、刘文辉等人的热烈欢迎。刘文辉是西藏人比较熟悉的人物。随行人员金中悄悄对我说:“共产党对这样一个大地主、大军阀,不仅没怎么着,相反,还给他这样高的地位,让他致欢迎词,共产党的政策并不像谣传的那样。”我听了点点头。后来,见到邓小平,他给我讲解放西藏的原因和必须解放西藏的道理,讲了共产党的政策,给了我一份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制定的“十条公约”,以此作为和平谈判及进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丽珍 《台声》2007,(11):44-48
9月17曰.我有幸陪同美国“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大陆参访团的朋友,第一次坐着火车去拉萨。以宋熊琮先生为团长的西藏参访团一行17人.平均年龄60多岁,男女备半.9月28日.圆满结束在青海的西宁、西藏的拉萨.日客则等地参访。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前不久,西藏自治区九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五十年来,我不仅亲眼目睹和经历了维系千余年的封建农奴制的最后阶段和它的消亡过程,而且作为旧西藏上层阶级中的一份子同其他上层爱国人士一道,共同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中。在周总理签署的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令中,我被任命为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抚今追昔,西藏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不仅使西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也为西藏的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情系高原     
自从我爱人走进西藏之后,西藏就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山高路险、旅途艰辛……但无论怎样恶劣的环境,也无法阻挡我的路。那纯静如洗的蓝天、高峻肃穆的雪山,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喜玛拉雅山、亿万斯年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无一不在强烈地呼唤着我,呼唤我走进西藏。我终于在夏日炎炎的七月背上行囊,带上我十岁的儿子,沿着我爱人的足迹踏入了西藏的土地。当我沿着喜玛拉雅山脉,沿着雅鲁藏布江走进群山环抱中的小县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座小县城,像大山的孩子,仅有的一条水泥路从西至东大约500米…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法唐同志应邀参加电视剧《西藏风云》在西藏开机仪式,我随同前往,在拉萨期间,西藏自治区统战部长桑珠,得知我曾在当时的中共西藏工委统战部工作过,特邀我去部里坐坐,我于8月28日去统战部新址,见到副部长阿塔、克朱及其他同志,还看了部里办公区、设备、环境、接待客人及用餐区,以及院里美丽的花坛,我还同桑珠部长照相留念……。这一切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35年前我从江孜分工委(地委)调工委统战部工作时的情景。真是往事如烟,今非昔比,换了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